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胎猪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实验研究
    刘李娜,何爱娟,周广东,曹卫刚
    2013 (4):  181-18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1
    摘要 ( 320 )  
    目的比较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成年猪BMSCs构建软骨能力的差异,寻找合适的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通过剖腹产手术获得胎龄为70 d的胎猪,胎猪骨髓液贴壁培养获得胎猪BMSCs;抽取成年猪骨髓液,经贴壁培养法获得成年猪BMSCs。两种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别取两种细胞以1×108cells/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乳酸包埋的聚羟基乙酸支架,体外诱导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总胶原含量测定、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两种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胎猪BMSCs比成年猪BMSCs具有更好的增殖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能力。胎猪BMSCs构建的软骨有良好的软骨外观,而且GAG含量和总胶原含量均高于成年猪BMSCs构建的软骨(P<0.01)。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显示,胎猪BMSCs构建的软骨组织结构致密,基质及Ⅱ型胶原显色程度均明显强于成年猪BMSCs构建的软骨。结论胎猪BMSCs是组织工程软骨较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诱导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骨损伤的实验研究
    朱莎,凌斌,孙洁
    2013 (4):  186-18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2
    摘要 ( 286 )  
    目的对比不同诱导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兔骨折损伤的疗效,并找到适宜移植的最佳诱导时间。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表型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标记后,定向诱导。将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未诱导组5只;诱导3 d组10只;诱导7 d组10只;诱导21 d组10只;对照组5只。建立兔尺骨骨折动物模型,造模24 h后,将GFP标记的不同诱导阶段细胞按3×106cells/Kg于骨折处局部注射,移植后行X线检查并评分。结果骨折处X线评分,BMSCs未诱导组、诱导7 d、诱导21 d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 d组评分高于7 d和21 d组(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MSCs成骨诱导3 d可能是最适宜移植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代次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成脂能力的实验研究
    蒋婷,杨泽龙,白倩,周广东,刘伟
    2013 (4):  190-19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3
    摘要 ( 329 )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小鼠脂肪干细胞(mASCs)增殖能力及体外成脂能力,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合理选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小鼠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贴壁培养,体外传代扩增。实验采用原代(P0)、第2代(P2)和第5代(P5)细胞。观察不同代次mASCs的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经高密度接种培养4周及成脂诱导2周,通过油红染色、RT-PCR检测,探讨其诱导成脂分化潜能及自发成脂能力。结果小鼠脂肪干细胞经传代后,外观主要呈长梭形及不规则形,不同代次的mASCs均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P0细胞具有极强的体外自发成脂能力,P2细胞自发成脂能力明显降低,至P5时基本没有体外自发成脂能力;P0、P2、P5细胞具有相似的诱导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随着培养代次的增加,mASCs自发成脂能力降低而诱导成脂分化潜能基本不变,扩增至第5代时仍维持了较强的增殖能力及良好的干细胞特性。在一定范围内mASCs体外传代扩增能明显减少其脂肪前体细胞的含量,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纯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中的应用
    刘静,韩冬梅,王志东,郑晓丽,丁丽,朱玲,薛梅,阎洪敏,郭子宽,王恒湘
    2013 (4):  195-20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4
    摘要 ( 382 )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分别给予一HSP家系父子2人行UC-MSC鞘内注射治疗,两个疗程,每次1×106cells/K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标准(MA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第一疗程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人MAS分级、ICARS及ADL评分均降低,两人行走站立稳定性及言语流利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1个月与该疗程治疗前比较,2人ICARS及ADL评分降低,儿子肌张力进一步降低,父亲双上肢共济失调减轻。2人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0个月,父、子俩分别于第二疗程治疗结束7个月及8个月后,症状继续加重。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血竭提取物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刘辉辉,肖丹,郑晓,顾岩,郭善禹
    2013 (4):  199-20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5
    摘要 ( 371 )  
    目的探讨龙血竭乙醇提取物(Ethanolic extract of Resina Draconis,RDEE)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MEBO组)和龙血竭乙醇提取物组(RDEE组)。测量和计算伤后第3、7、11和15天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采用HE、Masson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结构改变、胶原分布,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RDEE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MEBO组和RDE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DEE组、MEBO组创面愈合率和伤后第3、7、11天的MVD、VE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RDEE组创面结构和胶原排列方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血竭提取物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
    蒋承安,李青峰,刘凯
    2013 (4):  204-20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6
    摘要 ( 273 )  
    目的通过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辅助鼻再造的术前设计并比对术后效果,为临床外鼻再造的术前、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扫描正常人与鼻缺损患者面部,模拟适合患者的外鼻形态,并通过计算机测量模拟外鼻的各项数据,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术后比较模拟和实际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扫描可获得精细的患者面部图像;通过三维软件可实现计算机模拟,预估外鼻形态并测量皮瓣面积、鼻各解剖部位数据。分析表明,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可辅助鼻整形的术前、术后评估,使手术更为精准,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汉族青年女性鼻尖活动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侯瑞,韦敏,袁捷,俞哲元
    2013 (4):  208-20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7
    摘要 ( 345 )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青年女性的鼻尖活动范围,并与隆鼻术后的鼻尖活动范围对比,为鼻整形提供形态学资料及术后评判指标。方法选择100名普通汉族青年女性(正常组)和30名植入人工材料的隆鼻术后女性患者(隆鼻组),确定鼻的活动临界点A,测量鼻尖活动度、A点至鼻尖距离(A-P)和鼻长。结果正常组的鼻尖活动度经测量为35.73°±4.72°,隆鼻组鼻尖活动度为21.45°±7.53°,两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正常组A-P间距为(16.62±1.95)mm,隆鼻组为(25.89±10.16)mm。鼻长均在正常范围内。隆鼻组63%的成员感觉鼻尖活动度下降,30%的成员因此对手术效果欠满意。结论证实植入人工材料的隆鼻术可降低鼻尖活动度,进而影响受术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张背阔肌节段肌皮瓣治疗前胸部广泛瘢痕挛缩
    田宝祥,蔺海龙,昝涛,樊华,刘凤彬,李青峰,顾斌
    2013 (4):  210-21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8
    摘要 ( 355 )  
    目的探讨扩张背阔肌节段肌皮瓣在前胸部广泛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8例(11侧)前胸部广泛瘢痕挛缩患者应用扩张背阔肌节段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分两期,Ⅰ期:术前超声定位胸背动脉外侧支肌皮穿支的体表投影,设计含有胸背动脉外侧支肌皮穿支的背阔肌前缘节段肌束的胸背部皮瓣,分离腔隙后,放置扩张器,扩张器注水4~6个月;Ⅱ期:胸部瘢痕松解、切除,乳腺组织复位,以胸背动脉主干或外侧支为蒂,背阔肌扩张节段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可直接缝合。随访3~2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胸部接近。术后患侧肩关节内收、内旋、后伸力量无明显减弱,背部无明显凹陷畸形,女性患者乳房形态满意。结论应用背阔肌节段肌皮瓣预扩张术修复前胸部广泛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蒂组合皮瓣修复足踝部严重组织缺损
    钱德俭,郭相凯,刘玉男,刘伟,窦连大,赵刚
    2013 (4):  213-2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09
    摘要 ( 318 )  
    目的探讨带蒂组合皮瓣修复足踝部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13例足踝部严重创伤,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交腿皮瓣的组合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成活12例,坏死1例,成活皮瓣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组合皮瓣治疗下肢足踝部严重创伤,疗效明确,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下肢足踝部严重创伤的理想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颞肌瓣纠正术后供区凹陷畸形的作用
    李平栋,陈晓红
    2013 (4):  216-21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0
    摘要 ( 315 )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瓣纠正传统颞肌瓣术后供区凹陷畸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5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颞肌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创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54个月,均未发生改良颞肌瓣坏死,1例术后放疗过程中出现腭部颞肌瓣缝合口处裂开,放疗结束3个月后自行愈合。改良颞肌瓣术后4~6周上皮化,功能重建效果良好,与传统颞肌瓣方法相比,未见供区产生凹陷畸形。结论改良颞肌瓣与传统颞肌瓣一样,可以用于上颌窦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创面的修复,且供区未见凹陷畸形,患者满意度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骨锚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
    姚俊娜,杜志军,赵祚塨
    2013 (4):  218-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1
    摘要 ( 436 )  
    目的探讨微型骨锚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本组共16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患者,均采用微型锚钉联合掌长肌腱腱片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6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4~10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或骨锚植入后异物反应,X线检查未见骨锚松动及脱落。术后远侧指间关节稳定性良好。按Dargan方法评定主动活动范围,优12例,良2例,可l例,差l例。结论微型骨锚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手术简便,可明显纠正畸形,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曲弋,俞兴,毕连涌,王逢贤,曹旭,杨济洲,焦勇
    2013 (4):  220-22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2
    摘要 ( 240 )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d和术后6个月的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的疗效观察
    孙青青,刘凯
    2013 (4):  223-22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3
    摘要 ( 303 )  
    目的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观察睑裂开大的效果。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外眦开大采用上睑皮瓣与下睑结膜瓣交叉的方法。重睑手术采用切开的方法,重睑切口与内外眦切口均不连续。结果本组20例患者,内眦赘皮消失,内眦较术前开大5~8 mm,外眦开大2~3 mm,睑裂明显开大。术后随访1~2年,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睑裂开大效果稳定,患者满意。结论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能显著增加睑裂的长度及宽度,而且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周树萍,宗宪磊,牛扶幼,刘林嶓,蔡景龙
    2013 (4):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4
    摘要 ( 322 )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指表皮组织中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近年来,ESCs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就ESCs定位、标记物、特性、调节机制及其应用前景等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的研究进展
    李秋晨,肖苒
    2013 (4):  229-23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5
    摘要 ( 440 )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参与组织器官的修复过程。但由于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因此,利用其表面标记分子进行鉴定分选,成为当前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人MSC表面标记分子的分类、功能、应用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王宇翀,薛春雨
    2013 (4):  232-23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6
    摘要 ( 495 )  
    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主要障碍都在于缺少足够的血液供应,也就是血管化问题。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策略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内皮细胞等去构建新的血管,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因子也有促进新生血管的作用。第二类是基于支架技术,包括天然生物衍生的支架和人工合成支架。本文就组织工程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胫骨干骺端骨折的髓内钉治疗的研究进展
    熊超,王永清,姜文学
    2013 (4):  235-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3.04.017
    摘要 ( 219 )  
    胫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应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优点在于分散应力,保护髓外血运,避免额外的软组织剥离。但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也存在骨折复位不良,再次移位,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一些髓内钉固定技术和复位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本文就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治疗固定方法和复位技术的改进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