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法全耳再造诊疗专家共识
    许志成, 张如鸿, 章庆国, 等
    2025 (1):  1. 
    摘要 ( 17 )   PDF(5927KB) ( 10 )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面部常见畸形,也是外耳先天畸形中表现最为严重的一种生理缺陷,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 法全耳再造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国际主流术式。本共识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供全国整形外科和耳鼻喉科从事耳再造整复专业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 括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准备、手术要点、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策略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部Ⅱ/Ⅲ区淋巴管/结-静脉分流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李科, 文科, 艾松涛, 等
    2025 (1):  10. 
    摘要 ( 17 )   PDF(807KB) ( 5 )  
     目的 提出颈部Ⅱ/Ⅲ区淋巴管/结-静脉分流术,探讨此术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理及疗效。方法患者接受颈部Ⅱ/Ⅲ区淋巴管/结-静脉分流术,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认知评估量表,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神经精神量表(NPI)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ET-CT定量分析颅内Aβ蛋白含量改变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区颈内静脉的通畅度及附壁血栓形成情况。术后1个月内持续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问题,切口内有无积血积液,是否出现淋巴漏,有无麻醉术后谵妄,有无头痛及其他不适。结果本研究纳入 7例 AD 患者,其中男性 3例,女性 4例;平均年龄 65(57~71)岁;7例均为 AD 伴痴呆。术后 1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MMSE改善0(-2,1)分,P=0.581;Moca改善0(-1,1),P=1.000; NPI(频率×严重程度)改善9(9,20)分,P=0.043;NPI照料者苦恼程度量表改善 2(2,6)分,P=0.026;彩色多普勒检测提示,术后颈内静脉回流通畅,无附壁血栓;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者术后1个月PET-CT检测,提示全脑Aβ蛋白含量平均减少12.3%。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颈部Ⅱ/Ⅲ区淋巴管/结-静脉分流术可对颅内淋巴回流的颅外段实现分流,促进颅内病理蛋白排出,减少颅内Aβ蛋白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颈部Ⅱ/Ⅲ区淋巴管/结-静脉分流术将有望成为AD治疗的选择之一,推动AD外科
    治疗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TAK-242对瘢痕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霍文亮, 田小瑞, 张锦若, 等
    2025 (1):  14. 
    摘要 ( 15 )   PDF(7568KB) ( 8 )  
    目的 分析皮肤瘢痕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研究TLR4抑制剂TAK-242对瘢痕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及瘢痕癌组织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LR4、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LR4、NF-κ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体外原代培养瘢痕癌细胞,采用 TLR4抑制剂 TAK-242作用于瘢痕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印迹实验检测TLR4、NF-κB、MMP9、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瘢痕组织及瘢痕癌组织中 TLR4、NF-κB蛋白及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瘢痕组织相比,瘢痕癌组织中 TLR4、NF-κB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瘢痕癌组织中 TLR4 及 NF-κB 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经TLR4抑制剂TAK-242干预后,瘢痕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TLR4、NF-κB、MMP9、TGF-β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瘢痕组织癌变的病理过程,TLR4抑制剂 TAK-242可抑制瘢痕癌增殖,有望成为瘢痕组织治疗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技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贵鹏, 张立, 韩莎, 等
    2025 (1):  20. 
    摘要 ( 14 )   PDF(21315KB) ( 16 )  
    目的 针对大面积皮肤缺损,运用3D打印技术准确地进行游离皮片移植。方法 利用3D扫描技术进行患肢建模,并构建皮肤缺损区域,利用树脂材料打印皮肤缺损处模型,术前进行供体区域取皮设计,保证供区取皮处无张力闭合;标记裁剪拼接点,按3D模型裁剪皮片后进行点对点拼接,覆盖创面表面进行创面植皮处理。结果 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取皮供区规划可更好地覆盖创面,供区可达到完全无张力缝合,手术时间极大降低,提高大面积不规则创面皮肤移植存活率。结论 利用3D打印进行术前取皮规划,能提高手术效率,并极大降低供区损害,为大面积不规则皮肤缺损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创面修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替泊芬聚乳酸纳米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损伤创面的作用研究
    王小林, 赵夕同, 苏星星, 等
    2025 (1):  26. 
    摘要 ( 9 )   PDF(21315KB) ( 3 )  
    目的 将维替泊芬聚乳酸纳米凝胶(HA/VP-PLA)应用于大鼠皮肤损伤创面,评估HA/VP-PLA在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瘢痕方面的作用与优势。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背部建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创面皮缘用无菌钢环缝合固定。将大鼠随机分组为透明质酸凝胶组、空白对照组、HA/VP-PLA纳米凝胶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金扶宁)组、湿润烧伤膏(美宝)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分别在术后第9天和第18天取材,并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α-SMA、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 HA/VP-PLA纳米凝胶组、金扶宁组、美宝组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A/VP-PLA纳米凝胶组、金扶宁组、美宝组创面炎症浸润少,修复更快。Masson染色显示HA/VP-PLA纳米凝胶组比空白对照组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密度小,比金扶宁、美宝组胶原排序也更好。第18天HA/VP-PLA纳米凝胶组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第 18天Ⅰ/Ⅲ胶原比例 HA/VP-PLA 纳米凝胶组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美宝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第9天时HA/VP-PLA纳米凝胶组的CD31表达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第9天和第18天时HA/VP-PLA纳米凝胶组的α-SMA表达量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第18天时与金扶宁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A/VP-PLA纳米凝胶在促进大鼠创面上皮化效果方面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和湿润烧伤膏相近,在降低组织纤维化、减少瘢痕形成方面优于后两者,具有临床转化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安奈德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分析
    皮梦奇, 赵磊, 徐伟洋, 等
    2025 (1):  36. 
    摘要 ( 15 )   PDF(2838KB) ( 3 )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48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分为两组:曲安奈德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组(实验组)和单纯平阳霉素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分别治疗 1次、2次、3次后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 1次、2次、3次后的治愈率分别为 32.00%、60.00%、92.00%,对照组分别为 4.35%、30.43%、60.87%。两组 3次治疗后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 1次治疗后(P<0.001),每次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能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一种更优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腭裂术前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
    王甜, 杨敏利
    2025 (1):  40. 
    摘要 ( 11 )   PDF(1550KB) ( 4 )  
    目的 探索唇腭裂术前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21年 8月至2024 年 8 月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唇腭裂患儿 324 例,根据入院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分为感染组(46 例)和未感染组(278例);根据手术预后情况将参与研究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256例)和预后不良组(6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变量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呼吸道感染多因素结果显示:CD4+/CD8+异常、父母有吸烟史、住院期间陪护人员呼吸道感染、夜间未开窗通风、饭前患儿及家属偶尔洗手等因素是患儿术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异常情况、父母吸烟史、住院期间陪护人员有无呼吸道感染、夜间是否开窗通风、饭前患儿及家属洗手情况,以及联合预测对于评估术前呼吸道感染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预后情况多因素结果显示:完全性唇腭裂、营养不良、晚期修复、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医生低年资、偶尔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术后感染等因素是患儿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唇腭裂程度、营养状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医生年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是否术后感染,以及联合预测对于评估手术预后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系数显示:术前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预后情况显著正相关(r=0.789,P<0.05)。结论 术前呼吸道感染与手术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CD4+/CD8+异常、父母有吸烟史、住院期间陪护人员呼吸道感染、夜间未开窗通风、饭前患儿及家属偶尔洗手等因素是患儿术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性唇腭裂、营养不良、晚期修复、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医生低年资、偶尔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术后感染等因素是患儿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手术安全与预后康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细胞微移植提取物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20例临床应用
    Tan Pohching, 冷冰, 刘清
    2025 (1):  50. 
    摘要 ( 20 )   PDF(10811KB) ( 4 )  
    目的 探索自体细胞微移植(Autologous cell micrograft,ACM)提取物治疗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AGA患者在脱发区域接受 ACM提取物注射治疗后的情况。使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CM提取物悬浮液的细胞计数、存活率和细胞亚型。治疗后随访(12±2)周,通过治疗前后照片、皮 肤镜图像、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综合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观察注射区域有无感染、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以评价 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20例 AGA病例。ACM 提取物悬液中含有高达 1×106的高活性细胞,主要为真皮乳头细胞。ACM提取物治疗后,脱发外观得到改善,头发覆盖显著增加。在皮肤镜检查中,整体毛发密度以及终毛/毳毛比例(T/V率)明显增加(P<0.05)。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反馈治疗后头皮油腻感和瘙痒感减少。另外,ACM提取物治疗有可能改善色素脱失。20例患者均未在随访期间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ACM提取物治疗AGA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技术易于掌握,有望成为AGA治疗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发移植降低发际线以改善女性长脸型的研究
    沈利红, 郭亚琪, 姜文彬, 等
    2025 (1):  55. 
    摘要 ( 15 )   PDF(8156KB) ( 3 )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长脸型矫正方法,即通过毛发移植降低发际线,以改善面部的正、斜、侧视下的长脸形态。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53例女性患者,测量了面部正中线长度以及上、中、下三庭的长度,同时测量其在斜视和侧视图上的距离,包括颞下发际线到颏点和鬓角到颏点的垂直距离。通过毛发移植降低发际线,结果由医患使用利克特(Likert)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过毛发移植后,前额中部发际线降低,上庭缩短,颞下发际线到颏点和鬓角到颏点的垂直距离也有所缩短。患者Likert评分平均为4.5分,医生为4.9分;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有2名患者需要在种植区域进行修补手术以增加头发密度。结论 通过毛发移植降低发际线,可以提供良好的面部和谐与对称效果,该方法可用于女性长脸形态的矫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形美容缝合与皮肤改良缝合对产后腹壁切口瘢痕及美观度的影响比较
    陈功琼 梁欢 谭娇娇
    2025 (1):  60. 
    摘要 ( 12 )   PDF(3009KB) ( 4 )  
    目的 探究心形美容缝合及皮肤改良缝合对产后腹壁切口瘢痕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进行心形美容缝合,B组进行皮肤改良缝合。记录产妇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术后 6个月时瘢痕情况(产妇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瘢痕增生率、瘢痕宽度、瘢痕最薄厚度),以及切口美观度差异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缝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 B 组(P<0.05);术后 7 d、30 d 时,A 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 B组,A组切口愈合等级情况优于 B 组(P<0.05);术后 6 个月时,A 组产妇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评分、瘢痕增生率、瘢痕宽度、瘢痕最薄厚度均显著低于 B组(P<0.05),A组美观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剖宫产切口进行心形美容缝合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可有效减少切口瘢痕生成,且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盏花保湿修护喷雾及面膜在1064 nm点阵激光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陆文婷 鲁楠 董继英
    2025 (1):  65. 
    摘要 ( 11 )   PDF(994KB) ( 2 )  
    目的 评价金盏花保湿修护喷雾及面膜应用于1 064 nm点阵激光术后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36例面部1 064 nm点阵激光术后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金盏花保湿修护喷雾及面膜进行激光术后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皮水分丢失值、肌肤含水量、红斑指数、光强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经皮水分丢失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0 d和28 d,试验组肌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红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盏花保湿修护喷雾及面膜应用于1 064 nm点阵激光术后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护理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新义, 周燕春, 张昳丽, 等
    2025 (1):  68. 
    摘要 ( 14 )   PDF(1041KB) ( 4 )  
    目的 调查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 148 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0.3%和16.2%。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患侧听力情况、面部发育情况、有无受到过嘲笑等因素与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关(P<0.05);家庭居住地、家庭结构、主要照顾者、患侧听力情况、面部发育情况、有无受到过嘲笑等因素与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关(P<0.05)。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应尽早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口单通道内镜下齿状突切除:病例报道1例
    陈志鹏, 刘祥, 高梁斌, 等
    2025 (1):  73. 
    摘要 ( 12 )   PDF(9018KB) ( 2 )  
    传统经口齿状突切除术是一项复杂且创伤极大的手术,主要用于先天性畸形、齿状突骨折或其他寰枢椎病变引起的脊髓压迫的治疗。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全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术显示出明显优势。2024 年 8 月,我们收治 1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患儿,四肢麻木、乏力,无法独立站立、行走,诊断为齿状突畸形致脊髓压迫。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予经口单通道内镜齿状突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术中O型臂X线扫描显示齿状突畸形部位被完全切除,脊髓减压成功,术中出血量10 mL,手术切口长约10 mm,术中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报道该病例,详细介绍了经口单通道内镜齿状突切除术这一创新性技术细节,展示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显微外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在肢体淋巴水肿中的应用
    刘长瑞, 王鹤君, 王营营, 等
    2025 (1):  77. 
    摘要 ( 13 )   PDF(8710KB) ( 7 )  
    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能解决淋巴系统的引流功能障碍,无法解决淋巴系统潜在的生理功能障碍,因此不能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针对淋巴引流功能的生理性修复手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淋巴系统研究的深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进步,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因其远期疗效显著,加之操作精细,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发展、手术方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肢体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夏林曦, 马戈甲, 王文飞, 等
    2025 (1):  83. 
    摘要 ( 14 )   PDF(1007KB) ( 3 )  
    原发性淋巴水肿归因于先天发育性淋巴异常或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关于原发性淋巴水肿相关的研究较少,在治疗上主要基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结合近些年的文献,对目前肢体原发性淋巴水肿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额鼻发育不良的相关临床表现、遗传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安娜 唐晓军
    2025 (1):  88. 
    摘要 ( 17 )   PDF(1008KB) ( 4 )  
    颅额鼻发育不良是一种特殊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颅面部发育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变异性较大,且男、女患者的表现程度不同,女性患者在发病人数和严重程度上均显著超过男性。1979年Cohen首次进行了报道,之后对颅额鼻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遗传机制、外科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提高了对该疾病的理解及其治疗效果。但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仍较为局限,外科治疗常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且相关的文献极少。本文就颅额鼻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遗传机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颅额鼻发育不良的认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的研究进展
    符光捷, 黄磊云, 白正林, 等
    2025 (1):  93. 
    摘要 ( 19 )   PDF(1065KB) ( 3 )  
     由于过度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和耐药性的提高逐渐成为临床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亟需寻找具有优秀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剂以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铜基纳米颗粒本身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抗菌性能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未来有望替代抗生素。本文综述了铜基纳米颗粒的主要抗菌机制、生物相容性、生物防治以及骨科含铜内植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这类抗菌材料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铜基纳米颗粒及骨科含铜抗菌内植物的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耳瘢痕疙瘩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李楠 李艳
    2025 (1):  101. 
    摘要 ( 18 )   PDF(1024KB) ( 5 )  
    耳部作为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之一,常继发于穿耳孔、外伤、烧伤等,临床表现为超过伤口边缘的持续性类肿瘤样纤维性增生。耳部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且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治疗效果与复发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治疗方法包括放疗、激光、机械压迫、冷冻疗法、硅酮凝胶、局部注射药物等,但单一疗法复发率高并且疗效欠佳,目前主张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疗效并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教育和评估模式应用于国内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高博闻, 乔丛蓁, 王琛, 等
    2025 (1):  107. 
    摘要 ( 14 )   PDF(1020KB) ( 5 )  
     国内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教学和评价体系仍存在不足,本文探讨了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的教育和评估模式,其内容和意义可供国内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基地借鉴学习。ACGME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设置,并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评估。本文通过两个教学案例展示了其实际应用方法,旨在为改进整形外科专科基地培训质量提供良好的借鉴,以提高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医师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