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茜素红半定量测定细胞基质钙含量的实验研究
    李宇琳,周恒,刘广鹏,崔磊
    2008 (2):  61-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03
    摘要 ( 584 )  
    目的使用茜素红检测的方法,对细胞在成骨诱导和未诱导状态下,细胞基质中钙盐沉积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细胞基质中钙盐沉积情况变化趋势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4例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及4例正常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使用茜素红半定量法检测成骨诱导及未诱导细胞基质中钙盐沉积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细胞基质中钙盐沉积情况变化趋势规律。结果对于相同代次的间充质干细胞,未诱导组的钙盐沉积情况,在7d后没有显著的改变;而诱导组钙盐的沉积在10~14d明显增多。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同一样本的间充质干细胞,随着代次增加,未诱导组钙盐的沉积时间延后,且沉积量逐渐减少。诱导组钙盐的沉积情况,7d时没有显著的改变;14d时,随代次增加,钙盐沉积量逐渐减少。结论体外成骨诱导的第3~4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第10~14天已经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可能比较适宜体内回植。本实验为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温固化水凝胶负载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王金明,章庆国,张娇
    2008 (2):  65-6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06
    摘要 ( 290 )  
    目的探讨温固化水凝胶(Pluronic F-127)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载体修复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400g/L浓度的温化水凝胶混合后移植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分别于术后4、8、12周观察大体标本及组织学修复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缺损为透明软骨修复;单纯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参考Wakitani制定的组织学评分标准,Pluronic F-127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组织学评分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实验组和空白组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论著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刘庆阳,史毅,王惠东,邓辰亮
    2008 (2):  69-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08
    摘要 ( 387 )  
    目的建立一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骨髓穿刺法抽取新西兰白兔髂骨骨髓5ml,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计数细胞数目,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D44及CD34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培养的干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兔MSC体外分离及培养扩增的方法。生长动力学分析发现,传代细胞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均表达CD44,不表达CD34。结论在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涂层双相陶瓷复合BMSC修复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王光军,张俊,刘斌,董寅生
    2008 (2):  73-7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0
    摘要 ( 267 )  
    目的比较双相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经低结晶羟基磷灰石(Low crystalline hydroxyapatite,LcHA)涂覆改性后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LcBCP)与单纯BCP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差异。方法BMSCs复合LcBCP(实验组)修复12只兔左侧桡骨15mm缺损;BMSCs复合BCP(对照组)植入右侧桡骨同样大小缺损,植入后第4、8和12周取材,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BMSCs-LcBCP复合物在体内骨缺损处生长良好。X线检测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对照组连接处在各个时间点愈合稍差。12周时,实验组骨修复良好,髓腔再通,组织学显示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对照组连接处尚有较多编织骨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物力学检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SCs-LcBCP复合物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低晶态羟基磷灰石涂层有助于增强双相陶瓷的成骨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羊腭裂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徐晓斐,王健,徐海艇,余力,朱昌,张波
    2008 (2):  77-7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2
    摘要 ( 233 )  
    目的对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珊瑚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扩增、成骨诱导羊BMSCs。将第3代细胞复合珊瑚修复羊完全性腭裂骨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16周头颅CT扫描、大体观察,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三维CT显示,实验组可见珊瑚被新生骨替代,对照组可见珊瑚明显降解,裂隙仍然存在。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愈合;对照组中珊瑚明显降解,裂隙仍然存在。结论初步证明羊BMSCs成骨诱导后与珊瑚复合能修复羊腭裂骨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bFGF和Vit C的载体复合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创面的实验研究
    于宁,翟希,辛畅泰
    2008 (2):  80-8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3
    摘要 ( 240 )  
    目的含bFGF和Vit C的载体复合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兔创面,探讨其对真皮新生、重建速度的影响和促进表皮修复速度的最佳阶段。方法抽取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每只兔的背部脊柱两侧做3个创面,深度直达深筋膜,面积约为3.14cm2,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创面置入含有MSCs、bFGF和Vit C的羊膜载体复合膜。B组创面置入只含有MSCs的羊膜载体复合膜。C组创面只置入羊膜载体复合膜。计算出创面愈合率,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r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墨汁灌注法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在7d、14d、21d的新生真皮明显较B组相应时间点的厚度、活跃的Ⅰ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血管和胶原纤维均较B组的多。B组比C组的修复效果好。A组术后14d和21d新生真皮表面,表皮再生长入并覆盖真皮修复创面的速度均比B组的快;B组的表皮覆盖速度又比C组的快。对创面愈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A组比B组好,B组比C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膜载体复合膜植入全层皮肤缺损后,添加MSC、bFGF和Vit C等因素,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角化细胞人工皮肤的实验研究——小香猪角化细胞库的构建
    邹剑,张长青,曾炳芳
    2008 (2):  85-8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4
    摘要 ( 207 )  
    目的小香猪皮肤角化细胞常作为种子细胞运用于多种生物复合材料中,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香猪角化细胞获取、培养及传代的研究,为生物膜修复皮肤缺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香猪角化细胞,然后接种、传代,观察角化细胞形态,并绘制生长曲线。同时,将角化细胞进行冻存与复苏,观察其特性。结果小香猪角化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可连续传代,第1代到第4代保持了旺盛的增长趋势,且细胞形态良好,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区别,第5代之后细胞生长缓慢,不宜传代。冻存、复苏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保持了与原代细胞相同的生长状态,并具有继续传代能力。从细胞生长曲线上可以看出角化细胞的生长过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停滞期三个阶段。结论小型香猪角质细胞库的构建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脂肪来源细胞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实验研究
    薛桂松,张英,蒋婷,郭妤,周广东,祁佐良
    2008 (2):  89-9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5
    摘要 ( 241 )  
    目的探讨以组织工程技术,应用脂肪来源细胞(Adipose-derived cells,ADCs)体内构建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吸脂术获得人脂肪组织,一部分直接植入裸鼠体内;另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Cs,将第三代细胞接种于纤维凝胶(Fibrin glue)支架中,经成脂肪培养液诱导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4周后取材,用称重法及油红、HE染色检测结果。实验分为直接注射脂肪组、单纯支架组、细胞-支架复合体脂肪诱导组、非诱导组。结果直接注射组在裸鼠皮下形成脂肪组织,但吸收量大;细胞-支架复合体诱导组有大量脂肪类组织形成,油红染色显示组织有脂滴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非诱导组和单纯支架组均未发现脂肪组织形成。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将吸脂术获得脂肪来源细胞接种纤维凝胶支架,体内构建脂肪组织,具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本刊对来稿的要求
    2008 (2):  93-9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6
    摘要 ( 244 )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担任名誉主编,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曹谊林教授担任主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乳房再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徐华,董佳生,王露萍,常利民
    2008 (2):  94-9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7
    摘要 ( 254 )  
    目的开发一套计算机软件以辅助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术前设计。方法通过MRI取得健侧乳房的数据,将MRI数据读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计算机软件中对健侧乳房模型进行虚拟手术:切开、展平。最后,根据展平的健侧乳房设计皮瓣的形状。结果利用医学影像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辅助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软件。结论本软件有助于乳房再造的术前设计,使再造乳房轮廓更完美,形态更对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VEGF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董继英,昝涛,李青峰
    2008 (2):  97-10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8
    摘要 ( 294 )  
    目的探讨VEGF重组蛋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大鼠腹部预构皮瓣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VEGF165(组Ⅰ)、PBS(组Ⅱ);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6.13%±9.9%,55.59%±13.06%(p0.05)。结论VEGF可以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应用带腹壁下动静脉的腹膜皮瓣修复面颊洞穿性缺损
    周晓,喻建军,李赞,陈杰,戴捷,单振锋
    2008 (2):  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19
    摘要 ( 276 )  
    目的应用带腹壁下动静脉的腹膜皮瓣修复面颊洞穿性缺损。方法先对口颊部鳞癌和面颊部恶性黑色素瘤行联合根治术,再应用腹膜皮瓣修复创面。该皮瓣包括脐旁皮瓣、腹直肌后鞘、腹膜及腹壁下动静脉,皮瓣大小为8cm×5cm~9cm×6cm。结果临床应用3例,术后皮瓣成活,有一例腹膜远端约2cm×1cm大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腹膜皮瓣是一种新的修复面颊部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诊脂肪抽吸术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陈从柏,解为慈,刘慧,李振刚
    2008 (2):  104-10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0
    摘要 ( 275 )  
    1临床资料本组168例,女性166例,男性2例。年龄19~48岁,平均35岁。抽脂部位:上腹65例,下腹81例,全腹及腰部22例。肿胀麻醉液注入量最少1000ml,最多4500ml,平均2500ml。抽吸量最少500ml,最多3000ml,平均1800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临床分析
    唐新辉,龙晓梅,马骁
    2008 (2):  105-10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1
    摘要 ( 256 )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处理。方法通过总结处理52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的经验体会,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补救措施。结果52例中产生的并发症有感染、肉芽肿、皮肤破溃、外形不良、疼痛和严重的心理压力等。每例有1~4种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并选取适当病例在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同期或二期置入硅胶或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多数病例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少数病例遗留后遗症和长久的心理压力或鼻部隐痛。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术后并发症种类多样,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固有性质、鼻部软组织解剖特点有关。出现并发症后反复抽吸,会导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分布更加紊乱,损伤加重。只有采取综合的手术方法才能较彻底地清除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不同术式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
    郝岚
    2008 (2):  109-11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2
    摘要 ( 250 )  
    目的比较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修复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6例(27侧)。结果上睑提肌缩短术修复16侧,术后外形自然,兔眼恢复时间短,几乎没有睑球分离发生,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额肌筋膜悬吊术修复11侧,术后外形欠自然,兔眼消失时间长,且常有睑球分离,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剥离范围及创伤也较上睑提肌缩短术更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结论上睑提肌缩短术是利用患者原有上睑提肌的力量;额肌筋膜瓣是借用额肌的力量,作用方向与上睑提肌略有不同。故上睑提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要求,手术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米非司酮对输卵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
    李卫,侯一平,徐贵忠,周圆圆,张欣,汪玉堂
    2008 (2):  112-1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3
    摘要 ( 240 )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兔输卵管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孕兔输卵管(n=5),截取2㎝置入3.5mlKrebs液37.8℃的恒温平滑肌槽内,连续供给95%O2和5%CO2,输卵管产生等长收缩力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物机能试验系统,持续记录其反应的图像。记录自发性输卵管生理收缩后1h,加入米非司酮10μM于浴槽内并记录输卵管平滑肌的收缩。结果米非司酮增加离体兔的输卵管平滑肌收缩的频率,收缩振幅减小。结论孕激素受体的拮抗剂米非司酮能增加离体输卵管的收缩频率,米非司酮在动物实验中可能成为一种用于治疗输卵管病理理性炎症和粘连的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国内壳聚糖导管用于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
    朱奇
    2008 (2):  114-1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4
    摘要 ( 168 )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变成的生物大分子,分子量为12~59万。化学名2-氨基-β-1,4-葡聚糖,分子式为:(C6H11O4N)n。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某些藻类和虾、蟹、昆虫等的骨骼及外壳中,易于获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牵引矫正唇腭裂面中部畸形的现状及前景
    颜薇,赵振民
    2008 (2):  116-11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5
    摘要 ( 166 )  
    由于先天发育缺陷、唇腭裂修复术创伤、不适当的正畸治疗、瘢痕挛缩及血运障碍等原因,唇腭裂患者面中部畸形较一般的牙颌面发育畸形更为复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颌面功能及外形。因此,唇腭裂患者面中部畸形的修复已成为较常见的临床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阔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王露萍,董佳生
    2008 (2):  119-12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26
    摘要 ( 205 )  
    背阔肌皮瓣作为整复外科应用最为广泛的移植供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伴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背阔肌皮瓣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D’Este[1]在1912年应用背阔肌岛状瓣修复一例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缺损,手术获得成功,此后越来越多的整复外科医生开始关注背阔肌皮瓣,并应用该皮瓣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