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验介绍
    皮肤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马列,高长有,沈家骢
    2007 (3):  121-12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199
    摘要 ( 249 )  
    1前言 皮肤是人体与环境间的天然屏障和沟通桥梁.大面积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皮肤组织,可能因为烧伤、机械创伤以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造成缺损或功能丧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不同类型瘢痕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选择
    蔡景龙
    2007 (3):  126-1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0
    摘要 ( 293 )  
    瘢痕是组织损伤修复的正常过程,是伤口愈合的重要产物,没有瘢痕即没有伤口愈合。但是,过度的瘢痕增生、瘢痕挛缩、瘢痕癌变及瘢痕疙瘩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动物移植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
    钱春华,杜国强,姜笃银,张玮
    2007 (3):  129-1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1
    摘要 ( 297 )  
    目的为降低异种(猪)真皮组织的抗原性,探讨其临床复合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小猪中厚皮,半数经戊二醛交联,采用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等处理,分别制成未交联(sADM0)和交联型(sADM1)网状脱细胞真皮基质,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二种sADM移植效果和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1)兔皮下埋植sADM0早期自体组织细胞侵入迅速,炎症反应重,皮片降解和收缩明显,8周后外观和组织学均难辨别,而sADM1早期组织相容性较差,炎性反应轻,皮片降解和收缩均不明显,至30周时,其外观和组织学结构仍较完整。(2)10例烧伤患者Ⅲ度创面和1例胸部瘢痕切除后,以自体薄中厚皮(TTS)和自体刃厚皮或超薄皮(OTS)为对照,进行sADM+OTS复合移植,19块复合皮平均成活率为78.9%,与TTS组无显著差异。其中sADM0+OTS组早期炎症反应和创面收缩明显,外观效果与OTS组相当;在sADM1+OTS组,早期炎症反应和创面收缩较轻,外观平整,触软,与TTS组相当,但其中有3例患者的6块创面在术后13~20周时,复合皮出现破溃、sADM1外露及组织学异物巨噬细胞等排异反应。结论临床用交联型sADM作复合皮的真皮替代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颜面部尘斑的防治
    王秉真,唐新华,李娜
    2007 (3):  133-1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2
    摘要 ( 273 )  
    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46岁。病因包括一般皮肤挫伤16例,煤矿外伤5例,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头面部体表组织缺损的修复
    张茂红,杜庆安,宗逊
    2007 (3):  134-1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3
    摘要 ( 374 )  
    目的回顾性总结头面部体表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6例99处头而部体表组织缺损,分别采用分次切除或直接拉拢缝合、植皮、邻近随意皮瓣、大网膜+皮片游离移植、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等方法修复。结果扩张器外露1例,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和创面延期愈合:3例皮片部分坏死(10~15%)或水疱形成;1例大网膜坏死;77例伤口I期愈合。24例经3个月至10年随访,2例皮瓣蒂部“猫耳”需再次手术矫正;3例植皮周边疤痕增生,经再次手术矫正;3例死亡(肺部转移2例;脑溢血1例);16例功能、外形均满意,头发生长良好。结论头面部体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邻近随意皮瓣的效果为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重睑术后并发症探讨和处理
    陈济槐,詹太国,王玉玲
    2007 (3):  137-16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4
    摘要 ( 266 )  
    我院自1985年至2005年共行重睑术6783例,术后不理想590例(8.7%)。主要并发症有:双侧不对称、重睑线变浅或消失、内外眦成形不满意、多层重睑、三角眼、上睑窝过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沈江
    2007 (3):  139-1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5
    摘要 ( 307 )  
    目的探索及分析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结合患侧鼻翼周边软组织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该术式修复后,患侧鼻翼外形获得显著的改善,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后,使患侧鼻翼抬高,塌陷纠正,两侧鼻孔基本对称,是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频手术机器辅助内窥镜骨膜下额颞部除皱术
    黄金龙,沈干,闻可,李俊,杨涛
    2007 (3):  141-14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6
    摘要 ( 281 )  
    目的探讨射频手术机器在内窥镜骨膜下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方法常规内窥镜骨膜下额颞部除皱术中,应用射频手术机器切割及凝固电极行骨膜下剥离,尤其是眶周和额颞移行区充分分离,仔细分离切割皱眉肌、降眉肌及部分额肌,松弛皮肤钛钉固定于颅骨外板。结果本组1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射频手术机器辅助内窥镜骨膜下额颞部除皱术,能准确分离切割额颞部肌肉,除皱效果确切、持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鼻中隔软骨短鼻延长及鼻尖成形术
    郭耐强,殷佳鹏,车圭浩,芮春昊,朴大焕
    2007 (3):  143-14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7
    摘要 ( 379 )  
    目的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对短鼻畸形的患者行鼻部延长及鼻尖成形术,手术易行,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西方人与东方人的解剖结构及审美观有所差异,如何使这一手术方法更适合东方人,这是一些整形外科医生探索的目的之一。方法从1998年以来,韩国大邱S-整形医院、LOGOS整形医院、天主教大学医疗病院整形与重建外科的326例短鼻或鼻尖低矮的病人,女298例,男28例。使用鼻孔侧切口入路、鼻小柱切口入路采集鼻中隔软骨,利用中隔软骨延长鼻部长度并利用部分雕刻成形的软骨延长鼻尖部、采用或不采用硅胶假体对鼻梁部充填。结果效果良好,平均鼻部延长5mm,手术时间平均约为1小时50分钟。平均随访3年,未见明显吸收及变形、感染、排异现象。结论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对短鼻畸形的患者行鼻部延长及鼻尖成形术是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斜行截骨11例
    杨君毅,邰宁正,王涛,陈海珍,范志宏
    2007 (3):  145-14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8
    摘要 ( 386 )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在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口内入路下颌骨外板劈除手术计较利弊。方法对1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结果术后对11例下颌骨肥大患者3~6个月的随访,术后下颌骨升支与体部的角度接近正常,侧面观形态自然,弧线优美,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矫治以下颌骨肥大为表现的下面部过宽,而且术后保持了正常下颌骨侧面应有的自然形态,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下颌骨肥大矫治术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
    田勇,穆雄铮,柴岗,曹德君
    2007 (3):  147-14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09
    摘要 ( 385 )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20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前面下部宽度12.221±0.765cm,术后面下部宽度10.797±0.688cm;术前下颌角角度111.209±7.946°,术后下颌角角度129.491±6.277°。手术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数据接近正常人群。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有明显改观,未出现下颌骨骨折,下齿槽神经损伤。结论针对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结合良好术前设计截骨线,可以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
    王涛,杨君毅,陆毅,马进,傅敏刚,范志宏
    2007 (3):  149-15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0
    摘要 ( 329 )  
    目的对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评估,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用腋部小切口微创法治疗157例腋臭患者。用解剖剪刀在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交界处锐性分离,切开包含有毛囊和大汗腺的腋浅筋膜层(皮下脂肪浅层)直至腋深筋膜深层。将腋浅筋膜层组织瓣从腋深筋膜浅面剥离掀起并完全切除。随访6个月~1年。结果157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腋部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腋部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术是清除大汗腺最彻底的方法。本方法治疗效果持续可靠,创伤口小、瘢痕不明显,是治疗腋臭的一种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雪肤增感激光的美容应用
    李文芳,刘伟,邹瑜
    2007 (3):  152-15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1
    摘要 ( 335 )  
    目的探讨雪肤增感激光非手术、无创美容技术。方法采用韩国MAX公司生产的SpectraVRMKQ开关Nd:YAG激光进行治疗。先将碳溶液涂到皮肤表面,20~30min后治疗。在Spectra模式激光能量被定向在靶组织上,2~3次的Q开关模式的激光使碳粉在很小的面积下爆破出来。每3次为一疗程,两次间隔为2~4周。结果本组12例均改善皮肤质地、缩小毛孔、改善细小皱纹、减少色素斑点。结论碳粉吸收激光的光和热产生很高的温度在表皮形成一个热量层,Q-switched模式短脉冲的激光使碳粉爆破,这就是“雪肤增感”。雪肤增感的优点:完成治疗方便,不结痂、不出血、不感染,不影响日常活动,不需要休息,适合所有的复杂皮肤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Clear Touch痤疮治疗仪治疗炎症期痤疮300例疗效观察
    曾祥康,曾海,李健,赵赣琪,阎毅,孙颖芳
    2007 (3):  153-15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2
    摘要 ( 276 )  
    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Clear Touch痤疮治疗仪治疗炎症期痤疮患者30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临床分析
    沈尊理,贾万新,蔡嬿娴,黄燮青,黄一雄,王岚,钱鋆,李美领
    2007 (3):  154-15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3
    摘要 ( 258 )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12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14~51个月,出现乳腺感染脓肿2例,多发性硬结形成或移位8例,有恐惧心理要求取出水凝胶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或MRI检查定位。经乳晕切口取出9例,其中3例行一期硅胶假体隆乳术,2例乳腺脓肿感染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切开引流。结果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对取出术效果满意,乳房外形对称,无明显硬结扪及,无感染复发。术后B超检查仍可见少量水凝胶存在于乳腺组织中。结论水凝胶取出术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手术较为合理,对于乳腺脓肿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是否一期硅胶假体隆乳取决于胸大肌组织受累程度、患者的要求和术者的经验。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假体很难彻底清除,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和心理疏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保留表皮的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徐斌,刘振中,朱桂英,蔡景龙
    2007 (3):  162-1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4
    摘要 ( 335 )  
    目的选择一种合理的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方法,能保持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为瘢痕疙瘩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分别采用去表皮瘢痕疙瘩组织移植和保留表皮瘢痕疙瘩组织移植两种方法制作瘢痕疙瘩的裸鼠模型,观察各两组瘢痕疙瘩组织体积变化、持续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变化规律,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模型组织体积变化结果。结果在组织移植后第2~8周,保留表皮组瘢痕疙瘩组织块较去表皮组瘢痕疙瘩组织块的增生明显增快(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的包装、筛选及克隆技术
    刘德莉
    2007 (3):  165-16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5
    摘要 ( 296 )  
    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GFP-RV)基因载体,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细胞标记,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GFP-RV是个假病毒,需要经过一系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王衡健,崔磊
    2007 (3):  167-17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6
    摘要 ( 230 )  
    因创伤、肿瘤所致的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为主,但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组织工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进展
    胡瑞斌,沈尊理
    2007 (3):  170-17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7
    摘要 ( 390 )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第一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皮肤抗衰老研究进展
    汤璐佳,李青峰
    2007 (3):  172-17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8
    摘要 ( 269 )  
    衰老是任何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可定义为“在成熟后已高度分化的系统走向组织紊乱以及趋异分化的过程”。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抗衰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部缺损
    钱春华,张玮
    2007 (3):  175-17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19
    摘要 ( 236 )  
    小腿中下段由于血运较差,是外伤和下肢溃疡好发部位。外伤和溃疡经常导致皮肤坏死,小腿中下部胫骨外露。小腿前外侧皮瓣位于小腿中上部前外侧面,血管表浅恒定,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瓷贴面修复体的有限元分析
    王威,陈欣,吴萱
    2007 (3):  176-17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0
    摘要 ( 221 )  
    自1983年Horn[1]提出现代意义上瓷贴面的概念以来,瓷贴面技术在临床迅速开展。由于磨除牙体组织少,美观效果好,瓷贴面修复体的应用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2]。它不仅可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口内垂直小切口隆下颌
    袁湘斌
    2007 (3):  179-17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1
    摘要 ( 263 )  
    下颌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男性刚毅,女性俏丽,下颌外形在美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下颌短小或后缩低平,颌颈角不明显,会使面部整体美学受到影响,所以采用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8例隆乳术病人护理体会
    范锦江
    2007 (3):  180-18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2
    摘要 ( 234 )  
    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其中20~30岁,69例;31~40岁,52例;41~50岁,7例。隆乳原因:乳房发育不良或乳房偏小者65例,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PTFE补片增强眶隔膜在东方人下睑眼袋整复中的运用
    程健,姜方震,许凤芝,薛旦,曾炜
    2007 (3):  241-24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7.03.014
    摘要 ( 317 )  
    目的 报道一种Hamra下睑成形术的改良术式,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运用补片增强眶隔膜在整复东方人下睑眼袋及沟槽中的意义.方法 在经下睑皮肤径路的下睑袋整形术中,当完成弓状缘释放、眶隔重置后,将修剪成月牙形的E-PTFE补片植入眶隔膜和眼轮匝肌下筋膜之间,适当固定以增强眶隔膜和眼睑中层.结果 在本组102例中,对92例(其余10例失访)进行了随访,其中89例术后效果满意,维持时间长,2例术后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水肿,约经2月自行消退.1例因为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 在Hamra术式中,通过E-PTFE补片植入增强眶隔膜,可有效地增加眼睑中层结构的力量,并调整和控制释放的眶脂量,防止眼袋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治疗
    丁帆,黄国伟,夏岩峰
    2007 (3):  242-24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7.03.005
    摘要 ( 205 )  
    目的 总结颜面部中1/3多发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53例面中1/3多发性骨折采用不同切口的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来恢复咬(牙合)关系及面部外形.结果 53例患者术后骨折线对位良好,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面中部无明显不对称.结论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辅助颌间固定是治疗面中1/3多发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