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腹部脂肪抽吸术后合并坏死性筋膜炎
    曹卫刚
    2007 (5):  241-24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2
    摘要 ( 360 )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主要累及浅筋膜和皮下组织的过程迅猛的软组织感染。此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或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所引起[1]。病情严重、剧烈疼痛,死亡率高达30~50%[2]。外科手术后小的创伤、慢性伤口处轻微的擦伤以后,甚至在正常的皮肤上都会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年龄往往与病情的发展无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组织工程小血管摩擦力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李宏,周彬,安琦
    2007 (5):  244-25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3
    摘要 ( 365 )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icro-CT的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
    柴岗,张艳,刘伟,崔磊,胡庆夕,曹谊林
    2007 (5):  247-27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4
    摘要 ( 315 )  
    目的建立符合组织工程要求支架材料的空间构型,建立支架材料CAD的微观建模。方法以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作为三维建模的输入文件,通过对生物骨骼组织构造研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按灰度进行筛选,结合大量断面数据得到骨结构轮廓,进行微观仿生骨组织建模,得到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果建立基于通过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可建立的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论Micro-CT所得仿生三维模型对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BMPs对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DO成骨的影响
    蒋朝华,胡学庆,唐友盛
    2007 (5):  249-25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5
    摘要 ( 272 )  
    目的研究在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引成骨术(DO)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s)对成骨的影响,探讨下颌骨较大速率DO的可行性。方法12只山羊双侧下颌骨行DO,山羊及左右下颌骨随机化分为实验侧、对照侧,一只山羊作为正常标本。术中预置牵开间隙3.5mm,实验侧应用rhBMPs,延迟期为3d,牵引速率为1.5mm/d,分3次牵引,延长幅度为20mm。3、5、7、12周行大体、X线、骨密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延长幅度达到20mm,自固定期3周开始观察,牵引间隙新骨的再生形成及成熟改建仍是连续的骨愈合过程。固定期5周时,大体及X线观察表明实验侧已形成良好的骨皮质连续性,密度近于正常骨,而对照侧牵引间隙中间区却存在骨不连或间隙存在。组织学显示DO过程仍然是膜内成骨,对照侧牵引间隙中央可见中央区纤维连接、软骨改变,周边区可见新骨组织形成。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显示实验侧在5周时接近正常骨,与对照侧有显著差异。骨密度随时间递增,实验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侧。本实验条件下在5周后拆除牵引器较为可靠。结论较大速率DO的骨再生形成也是一个连续的膜内成骨过程。rhBMPs在较大速率和较大幅度DO中的应用能够加速骨的再生和愈合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性阴道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
    刘阳,程开祥,沈国雄,麻荪香
    2007 (5):  254-25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6
    摘要 ( 355 )  
    目的探讨复杂性阴道畸形的辅助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复杂性阴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结果通过术前骨盆平片、造影、经肛B超及CT等检查可基本明确阴道损伤情况,根据阴道损伤发生的位置及损伤程度的不同,选择经耻骨前路、会阴或两者联合入路,运用游离植皮、皮瓣游离移植、阴道粘膜推进瓣、断端对断吻合、"Z"成形等方法进行修复,除1例发生阴道直肠瘘外,其余病例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术前对阴道损伤程度及相邻器官解剖关系的准确把握是决定手术入路、手术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激光扫描量化评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初步研究
    俞哲元,穆雄铮,戴传昌,冯胜之,韩嘉毅
    2007 (5):  257-25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7
    摘要 ( 317 )  
    目的研究三维激光表面扫描结合翻转配准法量化评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于随机抽取的临床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三维影像数据,利用翻转配准法获取期望治疗效果,并对期望值与原始图像做差值比较,绘制等高彩色分布图。结果三维激光扫描提供的三维数据准确、迅捷,预期治疗效果可信度高并易于为受试者本人接受。绘制的等高彩色分布图清晰、直观,并可同时提供临床治疗所需的差值体积、术区表面积等基本量化资料。结论三维激光扫描结合翻转配准法可以快速、有效的评价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疾患严重程度,能够提供准确、直观的三维量化信息,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跟后软组织缺损的简便修复
    左宗宝,李小静,宁金龙,张林,朱飞,高学宏
    2007 (5):  260-26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8
    摘要 ( 426 )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整形外科修复
    张盈帆,江华,袁相斌,赵耀忠,朱晓海,孙美庆,章建林,张文俊,刘安堂
    2007 (5):  264-26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9
    摘要 ( 290 )  
    目的探讨各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各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患者,经全身支持治疗、积极换药后分别行两次清创手术,通过异体皮移植暂时覆盖创面,后再行自体皮肤移植或皮瓣转移最终修复创面。结果移植皮肤和皮瓣均完全愈合,创面得到有效修复,平均住院时间42d。结论通过异体皮移植暂时覆盖创面结合两次彻底清创手术,再综合应用整形外科的各项技术进行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修复的方法,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眶下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64例临床总结
    曾满堂,李运良
    2007 (5):  268-27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0
    摘要 ( 385 )  
    目的探讨应用眶下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6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按Zingg分类:A3型32例,B型23例,C型9例;均选择眶下缘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加口内前庭沟切口和其他眶周小切口;均不做冠状切口。结果疗效优44例(68.75%),良16例(25.00%),差4例(6.25%),骨折1级愈合率达68.75%(44/64),手术优良率达93.75%(60/64)。结论眶下缘切口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切口隐蔽、骨折复位良好、对位精确、微型钛板固定良好等优点,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论著
    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
    张国辉,罗琛,刘开东,罗国钦
    2007 (5):  271-2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2
    摘要 ( 275 )  
    目的通过对单侧唇裂关键性畸形要素:唇高不足、人中嵴变短的调查分析患侧上唇提出单侧唇裂新的临床分类,即定量分类。方法对单侧唇裂病例的健侧唇长及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长进行测量,将裂隙内、外侧唇长分别与健侧唇长进行比较。其相差值在2mm以内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正常(与健侧唇长相等时)或接近正常;相差在3mm以上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不足。结果100例单侧唇裂定量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型,裂隙内、外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型,裂隙内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裂隙外侧唇长不足型;第三型,裂隙内侧唇长不足,裂隙外侧唇长正常或近接近正常;第四型,裂隙内、外两侧唇长不足型。结论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与既往教科书按唇裂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或以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面积不同进行分类[2]及其他有关文献唇裂分类方法[3,4]完全不同。这种分类法,理顺了单侧唇裂分类与修复原则、选择和改进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正确与合理指导单侧唇裂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隆颏术径路及并发症的比较
    王毅敏,Chua Chek-hau,穆雄铮
    2007 (5):  273-27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3
    摘要 ( 301 )  
    目的口内切口隆颏术是目前纠正小颏畸形的常用手术方法,而且切口较为隐蔽。通过对口内双侧纵切口和口内横切口这两种不同的手术进路来进行方法比较,从而选择更简捷有效的进路。方法口内双侧纵切口是在唇龈沟处3、4号牙各做两个小切口,左为1.0cm,右为0.5cm。横切口则是在唇龈沟做一长4cm的横行切口。以上方法均在骨膜下剥离腔隙,硅胶假体则放置在骨面上。结果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为45例,对下唇肌肉破坏少,并发症少;横切口为32例,术后假体上抬移动比例高,易继发感染,唇粘膜易形成条索状疤痕。结论口内双侧纵切口隆颏术较口内横切口隆颏术更简捷有效,可作为首选手术径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肿胀麻醉隆乳术中的应用
    马龙,李海燕
    2007 (5):  275-27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4
    摘要 ( 513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肿胀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0.75%盐酸罗哌卡因250mg+0.1%肾上腺素0.5ml,配制成总量为400ml的局部麻醉液,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为96例受术者行隆乳手术,根据胸部神经、肌肉的解剖特点,行合理的分布药量和准确有效的注射。结果96例隆乳术者,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均有效,且麻醉效果良好,无一例受术者因分离腔穴时产生疼痛而影响手术操作或停止手术。结论局部麻醉效果理想可靠,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任何术式的隆乳术。而在分离腔穴时产生的疼痛主要是因注射层次不当和药量分布不均所致,与麻醉方法无关;其麻醉效果与假体置入层次或乳腺胸大肌是否发达无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Percoll法分离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的实验研究
    尹宏宇,刘广鹏,崔磊,曹谊林,吕长胜
    2007 (5):  277-2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5
    摘要 ( 329 )  
    目的建立犬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的分离培养、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方法,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用1.063g/ml percoll液分离2.5ml Beagle犬骨髓,利用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扩增和成骨诱导。结果采用1.063g/ml percoll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BMNCs,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采用1.063g/ml percoll液能够较好的进行Beagle犬BMNCs的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无瘢痕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演变的实验研究
    杜国强,王敏
    2007 (5):  280-28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6
    摘要 ( 269 )  
    目的 与成年鼠伤口愈合过程进行对照,观察胎鼠无瘢痕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情况.方法 建立无瘢痕伤口愈合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对胎鼠和成年鼠伤口组织行胶原蛋白V.G.染色,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Ⅰ、Ⅲ型胶原原位杂交.结果 胎鼠伤口愈合快,组织结构再生完全,没有瘢痕形成,胶原呈网状正常排列,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表达均增多,同时伴细胞数增多,Ⅲ型胶原首先形成网状排列;成年伤口胶原纤维沉积慢,平行排列的胶原逐渐呈束状填塞伤口以致瘢痕形成,伤口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多,细胞数目增多不明显.结论 在胎儿伤口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调控主要通过细胞数目增多来完成,胶原纤维始终呈网状正常排列;成年伤口愈合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调控则通过其mRNA水平增高来实现,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形成瘢痕组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东方人上睑的美学特点及自体脂肪注射治疗上睑凹陷
    孙宝珊,金蓉,张艳,施耀明
    2007 (5):  284-29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7
    摘要 ( 320 )  
    上眼睑臃肿是典型的东方人眼睑的特点之一[1]但也有些东方人并无上睑臃肿,有的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单薄甚至凹陷,尤其是中老年人。近年来各类上睑凹陷或其他上睑畸形的矫治受到关注[2,3]实践证明对明显上睑凹陷患者进行脂肪填充后,其眼部的外观会有显著改善[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组织工程化皮肤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研究进展
    黄昕,崔磊,曹谊林
    2007 (5):  287-28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8
    摘要 ( 269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皮肤溃疡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与糖尿病病程、病情关系密切。目前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临床上常规治疗为控制感染、血管重建、减压治疗和清创术。但是,常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显现出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耳区动脉的解剖及筋膜在颅耳角成形术中的应用
    晋培红,张如鸿
    2007 (5):  290-29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59
    摘要 ( 382 )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移植、耳甲腔软骨移植、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蒂的回流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回流软骨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附加乳突区筋膜瓣等修复临近或面部其他部位缺损及畸形[1]。因此对于耳区组织的血供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颌面影像测量的发展及应用
    韩嘉毅,穆雄铮
    2007 (5):  292-2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60
    摘要 ( 290 )  
    颅颌面影像测量作为研究牙、颌、颅面结构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口腔正畸、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术辅助设计、术前预测及疗效评价的手段,其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本文就影像测量学的发展予以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的机制及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的影响
    常利民,董佳生
    2007 (5):  296-29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61
    摘要 ( 334 )  
    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ilitus,IDDM)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所导致;Ⅱ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不足,且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适宜的内源性抗氧化网络代偿机制,最终激活敏感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并导致机体氧化还原稳态的失衡。本文主要对糖尿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的机制及缺血再灌注后对各脏器微循环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议纪要
    蒋朝华
    2007 (5):  300-30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62
    摘要 ( 250 )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际淋巴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1届国际淋巴学年会,于2007年9月26~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国外代表150余人,国内代表50余人。会议对淋巴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论文摘要将刊登于《Lymphology》杂志2008年增刊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