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2): 130-13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13
出版日期:
2022-04-28
发布日期:
2022-03-28
作者简介:
杨丽,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语言哲学。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
Online:
2022-04-28
Published:
2022-03-28
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发轫于晚清时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和“五四”时期迎来了两次译介的高峰,并于4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主要小说的全面翻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界致力于对作家的三部长篇经典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进行大规模的重译与再版。托尔斯泰小说百余年的译介历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俄国文学翻译者,他们与诸多出版机构一道奠定了托尔斯泰在我国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家地位。
中图分类号:
杨丽, 张越.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30-138.
YANG Li, ZHANG Yu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Leo Tolstoy's Novels in China[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2): 130-138.
表1
《战争与和平》主要译本
译本名称 | 译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
《战争与和平》 | 郭沫若 | 文艺书局 | 1931-1933 |
《战争与和平》 | 郭沫若、高植 | 五十年代出版社 | 1942 |
《战争与和平》(上) | 董秋斯 | 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 | 1949 |
《战争与和平》 | 董秋斯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58 |
《战争与和平》 | 王元鑫 | 新兴书局 | 1976 |
《战争与和平》 | 刘辽逸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9 |
《战争与和平》 | 周煜山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0 |
《战争与和平》 | 张捷 | 译林出版社 | 2003 |
《战争与和平》 | 草婴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4 |
《战争与和平》 | 李晓波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2005 |
《战争与和平》 | 刘文飞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07 |
《战争与和平》 | 酆哲生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7 |
《战争与和平》 | 文良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8 |
《战争与和平》 | 娄自良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 |
《战争与和平》 | 赵桂莲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12 |
《战争与和平》 | 金晓满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2013 |
《战争与和平》 | 朱宪生、陆博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5 |
《战争与和平》 | 田式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7 |
表2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译本
译本名称 | 译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
《婀娜小史》 | 陈家麟、陈大镫 | 中华书局 | 1917 |
《安娜·卡列尼娜》 | 周扬、谢素台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37 |
《安娜·卡列尼娜》 | 宗玮 | 文汇书店 | 1943 |
《安娜·卡列尼娜》 | 周笕、罗稷南 | 文学出版社 | 1944 |
《安娜·卡列尼娜》 | 高植 | 文化生活出版社 | 1949 |
《安娜·卡列尼娜》 | 草婴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2 |
《安娜·卡列尼娜》 | 力冈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1992 |
《安娜·卡列尼娜》 | 智量 | 译林出版社 | 1996 |
《安娜·卡列尼娜》 | 姜明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1998 |
《安娜·卡列尼娜》 | 高惠群、石国生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8 |
《安娜·卡列尼娜》 | 克冰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02 |
《安娜·卡列尼娜》 | 齐博雅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2003 |
《安娜·卡列尼娜》 | 易俊 | 广州出版社 | 2006 |
《安娜·卡列尼娜》 | 杨楠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7 |
《安娜·卡列尼娜》 | 文良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8 |
《安娜·卡列尼娜》 | 利春蓉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9 |
《安娜·卡列尼娜》 | 酆哲生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9 |
《安娜·卡列尼娜》 | 高惠群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0 |
《安娜·卡列尼娜》 | 王英丽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2012 |
《安娜·卡列尼娜》 | 靳戈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2 |
《安娜·卡列尼娜》 | 楚珂儿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14 |
表3
《复活》主要译本
译本名称 | 译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
《心狱》 | 马君武 | 上海中华书局 | 1914 |
《复活》 | 耿济之 | 商务印书馆 | 1922 |
《复活》 | 高植 | 文化生活出版社 | 1943 |
《复活》 | 汝龙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57 |
《复活》 | 石枕川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98 |
《复活》 | 力冈 | 译林出版社 | 1999 |
《复活》 | 安东、南风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1 |
《复活》 | 王景生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01 |
《复活》 | 乔振绪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03 |
《复活》 | 草婴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4 |
《复活》 | 石庆峰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5 |
《复活》 | 李辉凡 | 华夏出版社 | 2007 |
《复活》 | 酆哲生 | 哈尔滨出版社 | 2008 |
《复活》 | 杨翠红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13 |
《复活》 | 林森 | 花城出版社 | 2015 |
《复活》 | 黄春蕊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2016 |
《复活》 | 周炳辰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17 |
[1] | 陈平原. 1989.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1卷)[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 陈众议. 2021. 文学学科话语原理及其历史资源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4):5-12. |
[3] | 冯骥才. 2011. 草婴先生瘦小的重[N]. 光明日报(09-01):13. |
[4] | 戈宝权. 1999. 忆耿济之先生[J]. 俄罗斯文艺 (3):73-75. |
[5] | 戈宝权. 1981. 托尔斯泰和中国[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7-46. |
[6] | 耿济之. 1924. 俄国四大文学家[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7] | 郭延礼. 2001. 托尔斯泰小说的第一部中译[OB/OL]. [2021-12-06].http://edu.sina.com.cn/interest/2000-04-10/1373.shtml |
[8] | 鲁迅. 1981. 鲁迅全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9] | 茅盾、 孙艺风. 2001. 直译·顺译·歪译[J]. 中国翻译(2):69-73. |
[10] | 秦弓. 2009.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五四时期卷)[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
[11] | 谢天振、 查明建. 2003.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2] | 杨俊杰. 2015. 托尔斯泰和狄益华——也谈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早中译[J]. 俄罗斯文艺 (4):147-154. |
[13] | 杨雄琨. 2012. 马君武译事述略[J]. 大学教育 (10):54-56. |
[14] | 袁斌业. 2009. 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
[15] | 智量. 1991. 俄国文学与中国[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 | 田璐, 刘泽权. 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知识认同与多模态叙事:以《神奇校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40-147. |
[2] | 黄友义. 开办翻译专博——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发展新机遇[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7-21. |
[3] | 穆雷, 刘馨媛.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22-29. |
[4]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5]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6] | 宋菁. 近代翻译场域中的资本运作——翻译家马君武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0-128. |
[7] | 张潆洁, 朱玉犇. 多维视角下的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兼评第二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55-160. |
[8] | 喻旭东, 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22-30. |
[9]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10] | 袁丽梅.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视角——由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3-21. |
[11] | 缪蓬.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22-32. |
[12] | 汪宝荣, 刘涛. 基于受众反应的电游视听翻译探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46-57. |
[13] | 曾艳兵. “一次漫长的注视”——评施塔赫的《卡夫卡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5-12. |
[14] | 杨丽娟. 希腊文学拉丁翻译的语言转换与知识重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70-76. |
[15] | 吕晖, 陈大亮. 诗歌翻译境界评价模型与应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77-8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