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简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26-. |
[2] |
马纳克;. 从译者诗学观与文学翻译的互动看译者主体性——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48-51+77. |
[3] |
刘军军;韩江洪;. 林纾真的是“翻译家”?——“译者”身份与林纾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52-56+78. |
[4] |
刘世生;张之俊;. 2011年我国外语界文体学研究述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3): 98-103+161. |
[5] |
王振亚;. 翻译能力新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3): 43-47+160. |
[6] |
柴秀娟;. Translationese及相关概念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3): 104-108+161. |
[7] |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简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2): 34-. |
[8] |
何刚强;. 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理念摭谈[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2): 40-42+66. |
[9] |
彭青龙;. 需求,特色,质量——论翻译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2): 43-48+66. |
[10] |
傅敬民;居蓓蕾;. 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2): 49-53+66. |
[11] |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简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1): 31-. |
[12] |
黄忠廉;. 应用翻译学构想[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1): 45-47+64. |
[13] |
杨文滢;. “名可名,非常名”——中国文化词音译的认知理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11): 39-42+61. |
[14] |
刘立胜;廖志勤;. 国学典籍翻译主体选择与译者能力培养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10): 35-38+61. |
[15] |
曹燕萍;. 试论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10): 32-3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