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 Chun’an. Research Methods of Sound Chang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15, 15(02): 13-17.
Campbell, L. 2004.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Dixon, B. 1997. The Rise and Fall of Language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ddieson, I. 1984. Patterns of Sound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hala, John. 1989. Sound change is drawn from a pool of synchronic variation [A]. In L. E. Breivik & E. H. Jahr (eds.). Language Change: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its Causes. Trends in Linguistic Studies and Monographs 43 [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73-98. 布龙菲尔德.1997.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曹志耘.2006.地理语言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方言学报(1):171-84. 曹志耘.2008.《汉语方言地图集》前言[J].语言教学与研究(2):1-8.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陈平.1987.描写与解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1-15. 陈忠敏.2008.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民族语文(1):19-32. 高本汉.1940.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顾钦.2007.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拉波夫.2001.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李如龙.2001.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如龙.2009.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大有可为——喜读《汉语方言地图集》[J].方言(2):117-25. 李小凡.2010.论层次[A].郭锡良、鲁国尧.中国语言学·第四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8-95. 鲁国尧.2003a.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J].古汉语研究(1):2-7. 鲁国尧.2003b.“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A].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36-80. 罗伯特·迪克森.2010.语言兴衰论(朱晓农等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潘悟云.1995.“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J].语言研究(1):146-55. 潘悟云.2004.语言接触与汉语南方方言的形成[A].邹嘉彦、游汝杰.语言接触论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98-318. 钱乃荣.1992.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沈家煊.2009.想起了高本汉[J].中国外语(1):111. 石汝杰.1997.汉语方言地理学的教科书——评介贺登崧《论中国方言地理学》[J].国外语言学(1):26-31. 时秀娟.2010.汉语方言的元音格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绪尔.1980.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福堂.2005.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2009.兼顾演变、推平和层次的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J].方言(3):204-18. 王萍、石锋.2008.北京话一级元音的统计分析[A].鲍怀翘.中国语音学报[C].北京:商务印书馆.104-10.王士元、沈钟伟.1991.词汇扩散的动态描写[J].语言研究(1):15-33. 徐大明.2006.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1991.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徐云扬、李蕙心.2008.汉语方言元音的类型学研究[A].鲍怀翘.中国语音学报[C].北京:商务印书馆.77-82. 叶晓锋.2011.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游汝杰.1993.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光宇.2008a.汉语方言的鲁奇规律:古代篇[J].中国语文(4):349-61. 张光宇.2008b.汉语方言的鲁奇规律:现代篇[J].语言研究(2):8-16. 赵元任.1928/1956.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赵元任.1935/2002.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A].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443-48. 赵元任等.1948.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 郑张尚芳.1983.温州方言歌韵读音的分化和历史层次[J].语言研究(3):108-20. 朱晓农.2005.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J].民族语文(1):1-6. 朱晓农.2006.历史音系学的新视野[J].语言研究(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