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2, Vol. 1 ›› Issue (01): 18-20.doi: 10.16150/j.1671-2870.a0271
樊绮诗
出版日期:
2002-02-25
发布日期:
2002-02-25
Online:
2002-02-25
Published:
2002-02-25
摘要: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到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10年后也即2001年2月科学家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图,这半个世纪中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进步。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基因治
樊绮诗. 分子诊断——实验诊断学的崭新领域[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1): 18-20.
[1] |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31-436. |
[2] | 徐子真, 李擎天, 刘湘帆, 李莉, 李惠, 王也飞, 吴洁敏, 陈宁, 梁璆荔, 陈松立, 戴健敏, 宋珍, 丁磊. 实验诊断学在线课程的建立和实践[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47-550. |
[3] | 郑捷.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的发展看实验诊断学对提高皮肤病诊疗能力的重要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144-148. |
[4] | 叶蕾, 李浩榕.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分子鉴别诊断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334-338. |
[5] | 秦绪珍, 张时民, 于连辉, 齐志宏, 刘亚丽, 徐英春.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本科生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调研[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438-440. |
[6] | 杜云志, 冯菁华,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85-671. |
[7] | 李牛, 王剑. 精准医学时代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36-140. |
[8] | 张时民, 孙林英, 秦绪珍, 于连辉, 韩建华,. 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对实验课作业模式改进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94-296. |
[9] | 陈军, 卢洪洲,.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1): 10-12. |
[10] | 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1): 34-38. |
[11] | 应建明, 邱田,. 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的规范化检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6): 591-595. |
[12] | 郑昭璟, 傅启华,.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4): 390-395. |
[13] | 郭文婷, 孙莲花, 徐汪洋, 马建芳, 陈生弟, 冀保军, 孙福廷, 袁文涛, 黄薇, 王铸钢, 顾鸣敏,. 腓骨肌萎缩症2型大家系的基因定位及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1): 32-37. |
[14] | .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十三届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日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3): 207-. |
[15] | .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十三届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日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2): 10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