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6, Vol. 5 ›› Issue (04): 332-335.doi: 10.16150/j.1671-2870.a1048
贾新未, 魏盟, 陆志刚,
出版日期:
2006-08-25
发布日期:
2006-08-25
Online:
2006-08-25
Published:
2006-08-25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1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21例)和非冠心病组(97例),分别进行右侧颈-桡(RC-R)、右侧颈-股(RC-F)、右侧股-踝(RF-A)动脉段和相应左侧动脉段(LC-R、LC-F、LF-A)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检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的PWV变化特征;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动脉段PWV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的RC-FPWV(7.60±1.59和9.31±1.75P<0.01)、LC-FPWV(7.52±1.50和9.02±1.71P<0.01)、RC-RPWV(8.00±1.27和8.69±1.37P<0.01)和LC-RPWV(8.03±1.2和8.52±1.03P
贾新未, 魏盟, 陆志刚,. 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4): 332-335.
[1] | 吴洁, 冯媛媛, 任妍, 曹久妹.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老年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应诊断模型的建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201-206. |
[2] | 李琳, 牛静雅, 王天歌, 李勉, 赵志云, 徐瑜, 陆洁莉, 徐敏, 毕宇芳, 王卫庆, 高金丽. 上海市淞南社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CCTA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38-44. |
[3] | 吴丽苹, 曹久妹. 长链非编码RN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64-667. |
[4] | 李俊伟, 夏寒冰, 赵红丽, 刘淑霞. 基于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预测冠心病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324-327. |
[5] | 凌媛, 王书鸿, 梁伟, 沈琳辉.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2): 199-203. |
[6] | 王珀, 丁琳, 林琳, 黄亚, 彭魁, 徐瑜, 徐敏, 陆洁莉, 毕宇芳,. 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水平与早期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3): 268-273. |
[7] | 黄薇, 陈桢玥, 陆国平,.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1): 52-56. |
[8] | 俞芸, 李月华,. 双源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4): 435-438. |
[9] | 沈洁云, 张欢,.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价值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2): 212-214. |
[10] | 陶婷, 罗吉, 赵咏桔,. 老年男性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6): 653-654. |
[11] | 蔡凯愉, 张维忠, 邱惠丽,. 动脉弹性功能参数与脉压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6): 519-522. |
[12] | 杜勇平,朱顺和,刘建平,王彬尧. 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 2(02): 46-47. |
[13] | 张奇,沈卫峰,张瑞岩,张建盛,胡健,张宪,郑爱芳. 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4): 17-19. |
[14] | . 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4): 65-. |
[15] | 王强,朱剑秋,钱大均,羊镇宇,吴小庆,顾向红.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的初步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1): 57-5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