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10, Vol. 9 ›› Issue (04): 327-330.doi: 10.16150/j.1671-2870.a1515
彭奕冰, 毛恩强, 樊绮诗, 支援, 沈鹤柏,
出版日期:
2010-08-25
发布日期:
2010-08-25
Online:
2010-08-25
Published:
2010-08-25
摘要: 目的:应用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采用两种量子点-亲和素-生物素-DNA探针,即A型肠毒素(SEA)基因与FemB基因探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粪便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与S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株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2株SEA基因探针杂交和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余8株SEA基因探针杂交和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株FemB基因探针杂交结果均为阳性。3例分离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粪便标本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emB及SEA基因探针杂交结果均为阳性,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EA、FemB基因探针与其他相关菌种未见非特异性反应。结论:量子点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特点,且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的直接检测。
彭奕冰, 毛恩强, 樊绮诗, 支援, 沈鹤柏,. 量子点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法在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4): 327-330.
[1] | 王院霞, 姚锂凤, 郑巧平, 陈旭. 9株分离自住院患者的CA-MRSA基因型菌株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1): 66-70. |
[2] | 龚如涵, 李佳, 黄凯峰.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标本快速方法的建立及其在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402-406. |
[3] | 孟磊俊, 张晶, 王雪莉, 李治, 张泓, 曾乃燕.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248-257. |
[4] | 徐苓, 王根发, 张良. UroVysion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及膀胱癌预后监测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59-164. |
[5] | 张月萍.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原则[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241-244. |
[6] | 陈冰, 眭竫旎.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方式的展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17-26. |
[7] | 李莉, 卞炳贤, 张良, 沈立松. 尿液多种micro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93-97. |
[8] | 韩冬艳, 奚豪, 蔚青,. 原发性心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3): 293-297. |
[9] | 王娟娟, 皇甫昱婵, 陶晓勤, 俞静, 刘瑛,. 源自皮肤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315-319. |
[10] | 何亦凡, 李惠萍,. 结节病和菌阴性结核病鉴别诊断新方法的临床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2): 163-165. |
[11] | 秦尤文, 王小蕊, 杨一宁, 赵初娴, 魏道林, 王椿,. 评估FISH组合探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诊断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1): 24-27. |
[12] | 仲韵, 王彦, 陈朝婷, 张丽云, 凌华威, 陈克敏, 高平进, 朱鼎良,. 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钙化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6): 558-562. |
[13] | 李莉, 丁奕星, 徐苓, 马妍慧, 张良,. 染色体3、7、17号和9p21位点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畸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1): 47-51. |
[14] | 刘锦燕, 项明洁, 倪培华, 张华, 陈华, 倪语星,. 自动化DiversiLab System DNA指纹分型系统在白假丝酵母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6): 548-552. |
[15] | 赵鸿梅, 肖明明, 曲波,. 抑癌基因LKB1及其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5): 467-47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