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5, Vol. 4 ›› Issue (01): 44-46.doi: 10.16150/j.1671-2870.a1928
许峰,倪培华,应雅韵,胡翊群
出版日期:
2005-02-25
发布日期:
2005-02-25
Online:
2005-02-25
Published:
2005-02-25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Bβ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148C/T对血浆Fg水平的影响及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对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48TT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分别为0.2444、0.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0.1750(P
许峰,倪培华,应雅韵,胡翊群. 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1): 44-46.
[1] | 梁亚丽, 赵海港, 项广宇.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1年不良预后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62-566. |
[2] | 刘安平, 凌枫, 史超, 孙璟. 上海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识别模型的建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75-479. |
[3] | 赵英妹, 聂红明, 张珏, 黄燕. 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80-483. |
[4] | 王晨琛, 杨文波,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51-156. |
[5] | 许梦阳, 何斌, 华宝来, 吉薇, 沈连军, 施青青, 孙幸, 余菊, 谢晓艳, 孙梅, 顾健. 类肝素样抗凝物引起不同凝血仪间凝血筛查试验结果差异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707-710. |
[6] | 余跃天, 朱琤, 毛恩强, 舒良, 殷荣, 李昱洁, 刘春艳, 曹建国, 皋源,.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2): 169-174. |
[7] | 潘慧瑾, 曾丽莉, 辛晓瑜, 郭正良, 刘建荣,.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5): 519-523. |
[8] | 柳叶, 杨钊, 程琳, 刘建荣,. 主动脉弓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274-278. |
[9] | 林继先, 赵静,. 生物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363-366. |
[10] | 李京杭, 高平进,.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关系的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6): 572-575. |
[11] | 魏素平, 张春和,.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3): 306-307. |
[12] | 沈琳辉, 赵咏桔,. 脂联素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时的作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86-90. |
[13] | 王兆钺,. 血栓病的诊断指南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5): 570-573. |
[14] | 贾振魁,. 李氏概率论量表的修订及在急性脑血管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03): 255-257. |
[15] | 范金茹, 贺石林,. 重视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5): 373-37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