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8, Vol. 7 ›› Issue (02): 211-212.doi: 10.16150/j.1671-2870.a2272
苏博, 勇强, 李治安,
出版日期:
2008-04-25
发布日期:
2008-04-25
Online:
2008-04-25
Published:
2008-04-25
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2]。颈动脉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而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故斑块稳定性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病变情况,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苏博, 勇强, 李治安,. 超声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2): 211-212.
[1] | 周敏慧, 谢心怡, 任汝静, 王刚. 以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一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92-94. |
[2] | 赵宗波, 贾传海, 刘晖.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技术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预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12-417. |
[3] | 曹烨, 刘晓晟, 葛晓乾, 周斌. 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36-441. |
[4] | 邢英琦, 陈丽敏, 陈虹秀. 经颅多普勒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展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368-372. |
[5] | 慕瑾瑾, 杨康, 冯玉兰, 傅毅.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伴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5): 492-497. |
[6] | 买买提依明, 热西旦, 陈波, 张祥, 马卫英, 杨康, 傅毅. 染色体9p21多态性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感性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5): 498-502. |
[7] | 金磊, 陈宁, 吴洁敏, 张蕾, 徐志毅, 倪培华,. 白细胞介素4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6): 554-559. |
[8] | 陈淳, 王家莉, 季承博, 布阿提卡木, 彭亦雩, 傅毅,. 抵抗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79-282. |
[9] | 潘慧瑾, 曾丽莉, 辛晓瑜, 郭正良, 刘建荣,.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5): 519-523. |
[10] | 梁璆荔, 傅毅, 倪培华,. 载脂蛋白H基因启动子32位点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5): 559-563. |
[11] | 朱扬, 吴洁敏, 孙家兰, 蔡健, 颜静, 金小燕, 卢钟娇, 倪培华, 傅毅,. 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1): 90-94. |
[12] | 杨振华, 倪培华, 傅毅, 吴洁敏, 应雅韵, 王文惠, 堵一乔,. 脑梗死与对氧磷酶1基因-162A/G多态性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3): 247-250. |
[13] | 金磊, 高月求, 葛海良,. 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2): 179-181. |
[14] | 杨振华, 王文惠, 应雅韵, 堵一乔, 倪培华,. 脑梗死与对氧磷酶1基因192G/A位点多态性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50-54. |
[15] | 倪培华, 傅毅, 陈宁, 应雅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6): 560-56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