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2, Vol. 1 ›› Issue (04): 41-43.doi: 10.16150/j.1671-2870.a0191
张红,许磊,陆俐丽,翁秀琴
出版日期:
2002-08-25
发布日期:
2002-08-25
Online:
2002-08-25
Published:
2002-08-25
摘要: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上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观察24例ALCL病理形态以及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鄄过氧化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沿窦或滤胞间浸润,或呈巢状分布。免疫组化标记24例CD30均呈阳性,其中23例为T细胞性,1例为裸细胞性,CD15均阴性。ALKP80标记12例,其中3例阳性。结论:ALCL的病理学改变是多样性的,免疫组化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红,许磊,陆俐丽,翁秀琴.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4): 41-43.
[1] | 姚洁洁, 朱樱, 詹维伟, 陈小松, 费晓春.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超声特征及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指标表达间的相关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676-681. |
[2] | 衣琳, 肖立, 陈燕, 殷于磊.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313-319. |
[3] | 冯砅锦, 单连成, 肖家诚,. 癌抗原125在上皮样肉瘤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5): 538-541. |
[4] | 笪倩, 吴华成, 许海敏, 金晓龙,. 原发性颅内Rosai Dorfman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6): 631-634. |
[5] | 吴丽莉, 王黎, 许海敏, 李芹芹, 刘强,.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病理学特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320-325. |
[6] | 龙秀荣, 郭庆, 余萱玺, 钱跃民,. 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6): 585-588. |
[7] | 史丽芸, 印洪林, 夏春, 马恒辉, 余波, 陆珍凤, 周晓军,. 肾集合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2): 159-162. |
[8] | 方三高, 石群立, 余波, 章如松, 陆珍凤, 马恒辉, 周晓军,. 胆囊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6): 535-539. |
[9] | 李良, 郭庆, 张正祥, 吴波, 周航波, 王海, 石群立,. 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5): 463-466. |
[10] | 吴春, 刘冲, 石群立, 王海, 周航波, 马恒辉, 李南云, 周晓军,. 中枢神经系统黑素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3): 263-267. |
[11] | 丛文玲, 俞花, 朱忠政, 陆新元,.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4): 343-346. |
[12] | 张咏英, 谢静, 金晓龙, 杨小妹, 朱延波,. 色素性微囊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4): 347-350. |
[13] | 王顺利, 陆孝禹, 殷于磊, 肖立,.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2): 173-176. |
[14] | 周健, 李海, 陈金珍, 黄振华,. Survivin、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6): 627-630. |
[15] | 安晓静, 刘冲, 石群立, 徐艳, 张正祥, 周航波, 马恒辉, Ellen He, Sven Skog,.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5): 543-5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