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08, Vol. 3 ›› Issue (06): 412-415.doi: 10.16138/j.1673-6087.a0995
韩力, 王玺, 周灵, 包志瑶, 李敏, 万欢英, 时国朝,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溶栓剂和(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于实验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20只草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栓剂尿激酶组(UK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BQ123组)和尿激酶联合BQ123组(联合组)共5组,分别给予假手术操作、注入自体血栓、注入自体血栓加UK、注入自体血栓加BQ123以及注入自体血栓加UK和BQ123。结果:接受UK和(或)BQ123组PAP升幅(ΔPAP)明显降低。在造模后2.5h,模型组PAP升高(7.70±1.72)mmHg(1mmHg=0.133kPa),而UK组仅升高(5.56±1.26)mmHg,BQ123组升高(3.83±1.60)mmHg,联合组则下降(1.70±0.72)mmHg,P<0.001;与联合组相比,UK组、BQ123组PA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和BQ123均能显著降低PAP,两者合用效果更明显,提示溶栓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在急性PTE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韩力, 王玺, 周灵, 包志瑶, 李敏, 万欢英, 时国朝,. 溶栓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压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06): 412-415.
[1] | 李圳, 徐志红, 胡家安.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1): 60-63. |
[2] | 庄岩,刘春军,杨明勇. 透明质酸酶治疗透明质酸动脉栓塞兔耳皮肤缺血性病变的疗效观察[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6): 403-421. |
[3] | 万钧, 翟振国. 特殊情况下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34-36. |
[4] | 龚益, 李圣青. 临床特殊情况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处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1-5. |
[5] | 杭燕萍, 赵明明, 张希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肺血栓栓塞症[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4): 265-268. |
[6] | 徐红华, 王晓, 陈淼, 葛勤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06): 428-432. |
[7] | 李志勇,王恒湘,毕晓云,黄舒,郭子宽,郭志坤. 一种从骨髓血凝块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 9(3): 125-128. |
[8] | 陈淼, 朱静芬, 刘鸣, 刘佳福, 江少伟, 王海嵘, 潘曙明,. 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预后影响的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5): 331-335. |
[9] | 李旭, 蔡双明,.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急诊诊断及治疗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1): 10-14. |
[10] | 潘曙明, 刘佳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急诊医学的新机遇[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1): 20-22. |
[11] | 王海嵘, 刘佳福, 李浩军, 陈圣鑫, 沈飒, 潘曙明, 刘鸣,.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疗效的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1): 42-43. |
[12] | 范小明, 吕安康, 沈卫峰, 马晓晔, 吴祁红, 杨二丽, 张瑞岩, 张奇,. 吸烟致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03): 200-203. |
[13] | 蒋米尔, 殷敏毅,.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现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2): 93-96. |
[14] | 区满春, 曾敏怡, 石任任, 陈靖, 方劭桦, 谢玮, 冯莹,.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的荟萃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2): 113-116. |
[15] | 杨媛华, 王辰,.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现状及诊断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2): 97-1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