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5, Vol. 10 ›› Issue (05): 381-383.doi: 10.16138/j.1673-6087.a1339
周华, 张启杰,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其评价方法。方法:以1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65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液中D-乳酸(D-LA)的浓度、二胺氧化酶(DAO)及细菌脂多糖(BET)的活性水平;结合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提出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分级建议对胃肠道损伤进行分级,比较各级别患者胃肠功能异常比例。结果:1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96例(53.3%)DAO、52例(28.9%)D-LA、33例(18.3%)BET水平升高;Ⅰ、Ⅱ、Ⅲ、Ⅳ级胃肠道损伤比例分别为31.1%、17.2%、10.6%、8.3%,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7.8%、10.6%、3.9%和1.7%)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胃肠道损伤率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周华, 张启杰,. 炎症性肠病的肠道屏障功能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05): 381-383.
[1] | 刘萍, 肖园, 王歆琼, 陆亭伟, 赵雪松, 杨媛艳. Wiskott-Aldrich综合征合并克罗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49-354. |
[2] | 孙培君, 谢梦凡, 王蕾,.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124-130. |
[3] | 张安兴, 罗娟, 缪应雷,. 炎症性肠病的皮肤表现诊治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2): 129-132. |
[4] | 施咏梅,.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支持治疗与饮食管理[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171-175. |
[5] | 钟捷, 顾于蓓,.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诊治新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157-158. |
[6] | 刘小伟, 龚玲琪,.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的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163-167. |
[7] | 卜一芝, 罗娟, 缪应雷,.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化学预防作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205-208. |
[8] | 葛雅冬, 吴维, 刘占举,. 固有淋巴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免疫失衡机制研究中的新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209-211. |
[9] | 吴开春,. 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困惑[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162-. |
[10] | 曹倩,. 克罗恩病患者生物制剂的优化治疗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159-161. |
[11] | 兰平, 何晓生,. 炎症性肠病结肠直肠癌变的监测与治疗策略[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21(06): 476-480. |
[12] | 张茂琛, 洪理文, 张天宇, 林筠, 胡淑榕, 程朦朦, 郑思畅, 范嵘, 王正廷, 钟捷,. 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状况、疾病认知、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之间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 11(05): 296-300. |
[13] | 沈敏, 徐仁应, 周一泉, 王天蓉, 乔宇琪, 陈之琦, 张晓敏, 陆丽萍, 万燕萍,. 炎症性肠病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 11(02): 84-87. |
[14] | 季明昉, 孟晓弘, 方一, 吴嘉釧, 夏璐, 龚彪,.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2): 131-135. |
[15] | 房静远, 于亚男,.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筛查及防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1): 9-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