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1999, Vol. 4 ›› Issue (03): 226-5.doi: 10.16139/j.1007-9610.a0226
刘耀亮,牛轶雯,廖镇江,徐惠贞,朱德安,史济湘
发布日期:2020-07-25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探讨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技术的发展要素。方法:1966年1995年底收住并经混合移植治疗的大面积Ⅲ度烧伤(Ⅲ度50%~99%,下称ETDB)184例,以1977年底前后分界分为两组。两组的烧伤面积(TBSA)、Ⅲ度、年龄的均值都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治愈率、首切痂日期、首切痂面积、总切痂面积、切痂次数、自体供皮总面积、头皮重复供皮次数、大张皮种类及创面闭合的伤后天数。结果:稳定渡过休克期后的早期切痂、扩大首切痂面积、扩大总切痂面积、多途径的扩大自体供皮总面积、灵活应用大张异体皮或异种猪皮覆盖切痂创面、缩短创面闭合天数等是该技术的发展要素,并与提高生存率有关。结论:坚持实施和发展混合移植在救治ETDB中仍具重要意义。结合应用异体(种)皮开孔嵌皮法及微粒植皮法等混合植皮封闭切痂创面,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望继续提高治愈率。
刘耀亮,牛轶雯,廖镇江,徐惠贞,朱德安,史济湘. 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的发展要素[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4(03): 226-5.
| [1] | 陈媛 刘建 李孝建. DPL 在防治儿童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1, 17(6): 497-. |
| [2] | 樊佳俊,许佳,韩冬. 持续被动活动在烧伤爪形手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2): 92-94. |
| [3] | 闵沛如,章一新. 颞浅双蒂预扩张头皮瓣在严重烧伤后下面部轮廓重建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1): 20-24. |
| [4] | 梁尊鸿,潘云川,林志琥. 带蒂背阔肌肌皮瓣早期修复颈部电烧伤深度创面[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 12(5): 297-299. |
| [5] | 王琴,金锐,米晶,王娟,董继英.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烧伤瘢痕的疗效评价[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 11(3): 196-198. |
| [6] | 李智明,黄远发,方云德,柴勇. 背部供皮区在大面积烧伤后期整复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 8(6): 336-337. |
| [7] | 干季良. 第16届IPRAS会议简报[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 7(3): 128-128. |
| [8] | 康群军,余群洪,胡葵葵,刘勇,黄卫虎,胡安根,肖乾,王仁斌,程开祥. 下腹部岛状皮瓣在阴囊毁损性电烧伤修复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 6(1): 28-30. |
| [9] | 马玉, 袁克俭,. 烧伤后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5): 526-528. |
| [10] | 蒋章佳,沈辉,涂红波,刘友红,刘题斌,蒋东霞,卢秋成,涂赤辉,周阳,苏怡湘,杨磊,王利. 磨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深度烧伤的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8, 4(6): 327-330. |
| [11] | 陈郑礼, 袁克俭,. 烧伤感染中的抗生素应用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01): 85-87. |
| [12] | 钱春华,杜国强,姜笃银,张玮.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动物移植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 3(3): 129-133. |
| [13] | 林建华, 吴国豪,. 以~(13)C-亮氨酸作为示踪剂测定兔烧伤后整体蛋白代谢水平的改变[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05): 477-480. |
| [14] | 丘日升,杨斌. 皮肤创伤修复中Wnt信号途径对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5): 294-296. |
| [15] | 鲁开化,郭树忠,马显杰,韩岩. 烧伤后畸形修复与重建的经验体会[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3): 121-122.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