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10, Vol. 15 ›› Issue (06): 632-635.doi: 10.16139/j.1007-9610.a2585
吴卉, 花荣, 陈锦先,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原因。方法:并随访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永久性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164例病人,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确诊有造口旁疝的病人9例,作为病例组;按1∶2比例匹配同样手术而未并发造口旁疝者18例作为对照组;按文献报道中的10项引起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病人的随访率为87.2%,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6.3%(9/143);其中2/3的病例发生于术后2年内。腹压升高、造口过大(直径>2.5 cm)、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及病人肥胖(体质量指数≥26)等5个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依次分别为16.0、12.2、10.0、9.1和7.0。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发生造口旁疝的RR为8.5,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的造口旁疝发病率较低;腹压升高、造口过大、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和病人肥胖是引起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主要原因。
吴卉, 花荣, 陈锦先,.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5(06): 632-635.
[1] | 汪佩文, 董育玮. 胆汁淤积的定义、病因及分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15-23. |
[2] | 杨媛媛, 黄鹤光. 机器人手术在造口旁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5): 404-406. |
[3] | 陈浩, 姚琪远. 造口旁疝的修补方式与预防[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5): 407-410. |
[4] | 王蔚, 王小钦.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29-532. |
[5] | 高磊, 高艳虹. 肌少症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6): 442-446. |
[6] | 刘海燕, 顾蔚蓉. 产后大出血的主要病因变迁和防治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19-622. |
[7] | 李磊, 宁玲,. 胆汁淤积的诊断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6): 339-343. |
[8] | 金佩佩, 梁茜, 戴菁, 丁秋兰, 孙顺昌, 王学锋. 一例2N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51-154. |
[9] | 张卓,王川,陈军宝,曹谊林.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 13(1): 51-53. |
[10] | 丁燕飞, 陈平, 袁晓琴, 吴云林, 许兰涛, 忻笑容, 朱时燕, 谢玲, 周郁芬, 俞骁珺,. 42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6): 371-374. |
[11] | 朱炳良, 沙杰. 门脉高压伴不同位置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114-117. |
[12] | 何凯, 姚琪远,. 从发病机制谈肠造口旁疝的治疗前景[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21(02): 118-120. |
[13] | 李绍杰, 胡星辰, 黄磊, 陈革, 蔡昭, 唐健雄,. 单中心造口旁疝10年诊治经验(附220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21(02): 121-125. |
[14] | 杨林花,. 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83-486. |
[15] | 赵峰波, 李田静, 赵红, 郭加旺, 张建国,. 肾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356例临床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03): 177-18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