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7, Vol. 12 ›› Issue (01): 84-86.doi: 10.16139/j.1007-9610.a1757
张健, 景在平,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指在主动脉壁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病变的基础上,并在一系列外因(如高血压、外伤等)的可能作用下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其中层沿长轴分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主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后产生的壁间血肿也可进一步发展为夹层。目前对主动脉夹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诊治上,而有关其病因学方面的的研究不多。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两大方面对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学特点进行分析。
张健, 景在平,. 主动脉夹层病因学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01): 84-86.
[1] | 原野, 周旻, 王恩慈, 李哲昀, 张宇翀, 林朋, 莫凡迪, 郭大乔, 符伟国, 王利新. 真腔覆膜支架点状植入联合假腔内栓塞技术治疗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5): 458-462. |
[2] | 葛阳阳, 郭伟. 主动脉夹层301分型概念及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281-283. |
[3] | 周旻, 王利新, 符伟国. 主动脉夹层术后影像学随访进展及规范[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284-287. |
[4] | 李震. 2022年STS和AATS B型主动脉夹层指南解读[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288-293. |
[5] | 王伦常, 舒畅. 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294-298. |
[6] | 陈梦泽, 李振江, 张鸿坤. 腔内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难点与突破[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299-303. |
[7] | 常光其, 杨文超. 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04-308. |
[8] | 王利新, 张宇翀, 符伟国. 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动脉瘤的处理[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09-314. |
[9] | 李晓晔, 陆清声. 单分支支架腔内修复B型主动脉夹层[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14-317. |
[10] | 王瑞华, 仇鹏, 刘俊超, 吴小雨, 秦金保, 叶开创, 李维敏, 刘晓兵, 殷敏毅, 黄新天, 陆信武. 激光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重建治疗累及弓部分支的主动脉夹层:近期结果及并发症[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24-329. |
[11] | 杨春雪, 许海敏, 笪倩.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附5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52-57. |
[12] | 李倩玉, 姬果, 蔚青. CBL在病理科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1): 102-104. |
[13] | 郑捷.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的发展看实验诊断学对提高皮肤病诊疗能力的重要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144-148. |
[14] | 刘炘炜, 杨健, 王星尔, 刘强. 冲击致损的夹层玻璃板开裂后的静载强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 54(3): 227-238. |
[15] | 李芹芹, 金晓龙, 袁菲.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一例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63-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