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空天防御
      2019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7-10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导弹武器系统与总体技术
    防热承载一体化复合材料电缆罩分析及验证
    李昱霖, 安庆升, 杨坤好, 唐晓峰, 刘龙涛
    空天防御. 2019, 2 (3): 1-7.  
    摘要   PDF (15797KB)
    为满足远程防空导弹对电缆罩热防护系统的苛刻要求,通过试片级的热力联合试验,研究了2.5D石英纤维织物/硼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完成了复合材料电缆罩防热与承载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一体化电缆罩能够满足导弹高速、长航时飞行中防热与承载的要求。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发射筒O形密封结构密封性能预估研究
    张保刚, 刘龙涛, 张兴勇, 俞刘建, 夏津
    空天防御. 2019, 2 (3): 8-11.  
    摘要   PDF (4778KB)
    为预估O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密封结构预估数学模型(O形密封圈压缩30%条件下)计算了O形密封圈漏率。发射筒各密封面的计算漏率与试验漏率相吻合,表明这种方法可用于发射筒密封结构设计。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应用于导弹存储环境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关凯元, 陆波
    空天防御. 2019, 2 (3): 12-18.  
    摘要   PDF (5189KB)
    为满足导弹武器存储环境监测前端数据的采集要求,设计一种分布式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星型拓扑无线网络,基于STM32微控制处理器搭建数据采集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主从节点间的指令传输与数据交换。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实时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导弹武器装卸、运输和存储环节外部环境数据的采集。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一种舰载武器系统的防雷能力分析
    郭娟娟, 杜哲, 杜江鹏, 王皓, 邵志江
    空天防御. 2019, 2 (3): 19-24.  
    摘要   PDF (4295KB)
    采用理论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雷电对一种舰载武器系统的影响,描述了雷电对电气设备的效应机理。通过仿真,对武器系统的安装方法给出了建议,并通过试验对该武器系统的防雷能力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该武器系统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
    陈泽宏, 钟继鸿, 赵宏宇, 王鉴
    空天防御. 2019, 2 (3): 25-30.  
    摘要   PDF (3642KB)
    针对导弹稳定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设计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视稳定控制系统为一阶惯性环节,建立了平面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将模型存在的误差和目标机动等效为干扰项,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干扰进行估计和补偿。将加速度积分控制设计与反步控制相结合,提高制导控制系统对机动目标的鲁棒性。制导律能够使弹目视线角速度有限时间收敛到零附近,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制导律的优越性。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激光跟瞄系统粗精复合轴协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姜晓明, 王旭烽, 张伟芳, 刘宜罡
    空天防御. 2019, 2 (3): 31-37.  
    摘要   PDF (5411KB)
    针对激光跟瞄系统的高精度、快响应和抗干扰需求,提出一种粗精复合轴协同控制策略。粗精复合轴协同控制利用粗跟踪红外/电视大视场配合直驱电机对目标进行粗引导,目标进入精跟踪视场后,利用压电陶瓷快反镜配合精跟踪电视小视场进行精跟踪。在粗跟踪过程中,为保证粗跟踪的交班稳定性,将红外和电视跟踪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粗跟踪向精跟踪交班后,粗跟踪和精跟踪系统进行协同运动控制,利用精跟踪获得的目标取差值、快反镜的运动角偏移以及粗跟踪的架位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得到实际的目标瞄准信息。同时,利用低通滤波器形式的交叉解耦控制器使粗跟踪系统跟随精跟踪系统运动,保证精跟踪系统的相对运动位移不超出限位。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带宽和精度,改善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技术研究
    黄鲁豫, 徐胜利, 张明环
    空天防御. 2019, 2 (3): 38-43.  
    摘要   PDF (6845KB)
    提出了一种导弹鸭舵/尾舵复合控制方法,在导弹线性化小扰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鸭舵/尾舵复合控制系统,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了鸭舵/尾舵复合分配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导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过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复合控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还能够确保导弹的高空机动能力,证明了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实用性。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
    左卫, 周波华, 李文柱
    空天防御. 2019, 2 (3): 44-52.  
    摘要   PDF (6825KB)
    概述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典型应用情况,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王鉴, 赵宏宇, 钟继鸿, 王孟渝, 蔡志俊
    空天防御. 2019, 2 (3): 53-58.  
    摘要   PDF (3957KB)
    采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系统纵向控制器,引入加权函数,由加权函数直接反映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使被控对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飞行器的整个飞行包线内,设计的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能够使飞行器的响应较快,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动力陀螺式导引头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亢有为, 王枫, 陈东方, 沈莉
    空天防御. 2019, 2 (3): 59-65.  
    摘要   PDF (6039KB)
    首先,分析了动力陀螺式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的不足;其次,通过建立导引头陀螺跟踪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解耦回路和跟踪回路的传递函数,从动力学稳定性的角度指出了影响导引头解耦性能和跟踪性能的关键参数;最后,通过对比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导引头的建模与仿真,从机理上分析了导引头参数对导引头性能的影响,可为后续导引头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基于矩量法的某轰炸机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罗晨, 葛勇, 王舒申, 潘俊
    空天防御. 2019, 2 (3): 66-72.  
    摘要   PDF (10691KB)
    首先,针对某型轰炸机复杂的电磁散射特性,采用矩量法和等效电磁流法相结合建立的一套轰炸机雷达散射截面积仿真计算方法,通过幂级数解析解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然后,采用该方法定量地对某型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对其散射特性进行分析。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国际空天防御发展趋势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威胁分析及我防御装备发展启示
    刘杰, 鲍然, 宋振中, 吴凯
    空天防御. 2019, 2 (3): 73-76.  
    摘要   PDF (5912KB)
    针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INF)事件开展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导条约的意义和美国退出中导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公开报道整理了美国新型中程导弹计划及其主要发展项目,对美国新型中程导弹产生的威胁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了对我防御装备的发展启示,为未来装备发展提供支撑。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智能化技术在精确打击体系中的应用
    周蓓蓓, 刘珏
    空天防御. 2019, 2 (3): 77-83.  
    摘要   PDF (7504KB)
    为提高态势感知、目标识别能力,并实现更快更及时的决策,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和激烈的攻防对抗博弈条件下高效、精确地打击各类目标,综述了智能化技术在精确打击体系中的应用,概述了精确打击体系所面临的挑战,简要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对提高精确打击体系作战能力的作用,分析了智能精确打击体系对智能化的需求,并分别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精确打击体系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环节与精确交战环节中的应用,进而探讨了智能化精确打击体系的关键技术。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美微型空射诱饵武器发展分析与应对策略
    尹航, 郭谡, 温超然, 杨闯, 毕鹏
    空天防御. 2019, 2 (3): 84-.  
    摘要   PDF (6735KB)
    空射诱饵武器是美军体系对抗打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武器效能倍增器的作用。美军依托空射诱饵平台进行载荷模块化设计,其目前的功能已经超越诱饵武器本身,向着诱骗、干扰、侦查、定位以及打击等方向复合发展。首先简述了美军空射诱饵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路径背后的需求要素;然后分析了空射诱饵威胁性、典型作战场景,总结了其可能的使用作战模式,梳理了研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使用特点对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思考。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中心 主编中心
 
友情链接
沪ICP备15013849号-1
版权所有 © 2017《空天防御》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