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1): 122-129.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10
出版日期:
2022-02-28
发布日期:
2022-01-27
作者简介:
吕洪灵,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电子邮箱: Online:
2022-02-28
Published:
2022-01-27
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国别与区域研究自被纳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认识外国文学研究和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关系,助力国别与区域研究并推动共同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跨学科研究是两个研究方向融合建构的基础,两者又各有其研究设定,外国文学研究在向国际问题研究拓展时,需保持原学科方向的独立性。通过外国文学研究的相关实践可以看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以问题为导向,为新文科建设做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
吕洪灵.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融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22-129.
LV Hongl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and Country-and-area Studies in View of New Liberal Art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1): 122-129.
[1] | Burgess M. J. 2000. British Fi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Order 1740-1830[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
[2] | 教育部办公厅. 2017. 关于做好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外厅函[2017]8号) [EB/OL]. [2021-03-01]. 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4/content_5177345.htm. |
[3] | 程巍. 2001. 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J]. 外国文学评论 (1):14-23. |
[4] | 戴炜栋. 等. 2020. 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J]. 外语界 (4):2-3. |
[5] | 芮塔·菲尔斯基. 2019. 文学之用(刘洋译)[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6]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 2013.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7] | 教育部. 2020.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940号建议的答复(教外建议〔2020〕293号)[EB/OL]. [2020-11-17].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js/202010/t20201019_495575.html. |
[8]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2018.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 | 李建波、 李霄垅. 2019.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5):11-17. |
[10] | 聂珍钊. 2021. 文学跨学科发展——论科技与人文学术研究的革命[J]. 外国文学研究 (2):31-43. |
[11] | 弗·斯卡皮蒂. 1986. 美国社会问题(刘泰星、张世灏译)[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2] | 王波. 2018. 试论美国学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地位[J]. 外语研究 172(6):47-52. |
[13] | 魏然. 2020. 《他加禄的哈姆雷特》的抉择:何塞·黎萨尔的去殖民与亚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5-39. |
[14] | 吴风正. 2021. 苏格兰性的扬弃——司各特《威弗利》中的民族叙事[J]. 外国文学评论 (2):170-191. |
[15] | 殷企平、 胡强. 2020. 文化观念流变与英国文学典籍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1):1-12. |
[1] | 宋炳辉. 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11. |
[2] | 殷企平. 外国文学的“新”与“旧”:新文科浪潮下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3-22. |
[3] | 张延飞, 刘洪东. 新文科背景下语言界面研究瓶颈的解决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03-110. |
[4] | 苗兴伟. 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72-81. |
[5] | 屈文生. 新文科理念下的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意象——以“大外语”等命题为中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82-91. |
[6] | 常辉. 新文科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92-96. |
[7] | 纪秀明, 曾春葙.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改革的几个平衡点与适度性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97-102. |
[8]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1-28. |
[9] | 郭英剑. 新文科与外语专业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9-34. |
[10] | 郭鸿杰, 张达球, 丁冬.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35-44. |
[11] | 潘海英, 刘淑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45-52. |
[12] | 曲卫国, 陈流芳. “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14-25. |
[13] | 王守仁. 走中国特色美国文学研究道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5): 4-11. |
[14] | 王立新;. 处境、问题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对话意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15-17. |
[15] | 朱振武;. 外国文学研究呼唤有我之境[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17-2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