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郑民华,蔡景理,陆爱国,李健文,王明亮,董峰,胡艳艳,郁宝铭
    2003 (05):  361-364.  DOI: 10.16139/j.1007-9610.a1049
    摘要 ( 244 )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根治大肠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以2001年9月~2002年9月期间的腹腔镜与传统手术病例作非随机同期对照,比较两组根治标本的肠段长度、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与术后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阳性率,术后随访所见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等。结果:两组在肿瘤大小、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方面无差异,在术前、术后及手术器械冲洗液脱落肿瘤细胞比较上无差异。淋巴结清扫总数在腹腔镜组为(13.71±9.29)枚,开腹组为(12.10±9.74)枚;结肠标本长度两组分别为(19.38±7.47)cm和(18.60±8.40)cm,直肠肿瘤距下切端的距离分别为(4.19±2.52)cm和(4.16±2.00)cm;术后随访中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3%(1/47)和1.77%(2/113),远处转移率为6.38%(3/47)和6.19%(7/113)。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根治大肠恶性肿瘤中有与传统手术同样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彭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刘颖斌,许斌,王建伟,邓贵龙,李海军,李江涛,王新保
    2003 (05):  365-368.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0
    摘要 ( 320 )  
    目的:总结彭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之与型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月,有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采用了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作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将此49例与35例行Ⅰ型捆绑式吻合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也无胰肠吻合口漏发生。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操作较Ⅰ型简单,所需的时间也较短。结论: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与Ⅰ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胰腺炎伴血清三酰甘油升高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
    姜翀弋,韩天权,张圣道
    2003 (05):  369-37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1
    摘要 ( 192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有血清三酰甘油(TG)升高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期间本院外科99例AP,按入院时血清TG是否高于1.7mmol/L而将其分为TG升高组(28例和TG正常组71例)。结果:9例TG升高,占同期80例AP病人的11.3%。TG升高组在发病72h内,肺、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TG正常组(分别为25.0%比1.4%、17.9%比1.4%,和14.3%比1.4%,P<0.05),假性囊肿的发生率增高(53.6%比4.2%,P<0.05),有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趋势。结论:AP病人伴血清TG升高者的早期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增高,局部并发症率升高,常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血滤对家猪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细胞因子和脏器功能的影响
    杨智勇,王春友,陶京,俞建雄,熊炯炘,陈立波,周峰
    2003 (05):  373-375+38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2
    摘要 ( 309 )  
    目的:观察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家猪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法复制家猪SAP模型;随机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HF组,n=8)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NHF组,n=8)。HF组在建模成功后行高容量、零平衡血滤治疗。结果:与NHF组相比,HF组的MAP、CVP及PaO2/FiO2值均较高(P<0.05)。光镜下,HF组肺组织学评分较低(P<0.01);肾、肝组织损伤亦较轻。但胰腺组织学评分在两组间无差异。建模后6h,HF组血浆TNF鄄α、IL鄄1β水平较低(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复发性胃癌再手术的难点与要点
    李国立,刘福坤,黎介寿,江志伟,许哲
    2003 (05):  376-378.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3
    摘要 ( 322 )  
    目的:探讨胃癌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的难点与要点。方法:总结23例胃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经验与体会。从复习原发灶的生长方式和胃癌的进展方式分析局部复发病变难以切除的原因。结果:残胃复发8例、手术野复发6例及部位不明者9例中,共切除8例,切除率为34.8%。在可切除者中除1例为残胃黏膜下癌,均对手术野粘连和被浸润的脏器进行了合并切除;余者均因癌肿包绕重要血管、脏器而未能切除。结论:初次手术所致的腹腔粘连使局部复发的进展方式发生变化:①复发灶沿粘连带直接浸润的范围广,涉及重要血管、脏器者多。这是造成再切除困难的主要原因;②淋巴结转移途径增多、范围广;③粘连组织包绕残胃,使不易发生腹膜播种。因此,术前宜尽量明确复发的部位和范围,观察原发灶的生长方式有利于判断腹腔内复发的范围和切除的可能性。对被浸润的脏器及其系膜应作足够的切除。术后随诊以早期发现复发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要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肠间置代胃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卢辉山,张建中,吴心愿,黄昌明,王川,张祥福
    2003 (05):  379-38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4
    摘要 ( 231 )  
    目的:探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以12例健康人为对照,将14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按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4组。A组:食管空肠Roux鄄y吻合术;B组:食管空肠“P”襻加Roux鄄y吻合术;C组:食管空肠Hunt鄄Lawrence吻合术;D组: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比较4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预后营养指数(PNI)、体重、血液营养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并以此判断各术式之优劣。结果:D组病人的PNI、体重和血液营养学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Hb)均优于A、B、C组(P<0.05)。差异均具显著性。结论: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较合理的重建术式。空肠“P”形构造不仅具有代胃之功能,且可降低十二指肠液逆蠕动冲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食糜通过十二指肠刺激CCK等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仅切断一端空肠及适度大小的代胃,保持了空肠与系膜原有的联系,既简化了手术,又保证了间置代胃空肠之血运,使吻合口无缺血坏死之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卫东,袁祖荣,唐健雄,沈达明,程爱群,于晓峰,钱敏,竺越
    2003 (05):  383-386.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5
    摘要 ( 188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419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的病例作了联合化疗。现就联合化疗对机体的耐受性、局部复发、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观察,并将之与同期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化疗组病例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腹腔化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静脉化疗组的肝转移和腹腔转移率(29.5%和32.8%)高于腹腔化疗组(14.2%和13.5%)和联合化疗组(12.8%和12.2%),而腹腔化疗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18.4%)则远高于联合化疗组(11.5%)和静脉化疗组(9.8%)。联合化疗组病例的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65.1%、60.8%和55.2%,明显高于腹腔化疗组的59.2%、48.1%、43.8%和38.7%和静脉化疗组的58.9%、47.6%、42.9%和37.5%(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止了病人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是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较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16和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武步强,陈广斌,李永国,肖鹏,白骏恒,秦君
    2003 (05):  387-390.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6
    摘要 ( 264 )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霉素逆转人胃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葛成华,王世伟,乔世铭,顾文军,潘芳芳,林言箴
    2003 (05):  391-393.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7
    摘要 ( 302 )  
    目的:研究以红霉素逆转人胃癌SGC7901/ADM亚株所呈现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递增阿霉素剂量的方法,诱导建立人胃癌细胞耐药亚株。试以红霉素逆转该耐药亚株对阿霉素等抗癌药物的耐药性,以MTT法测定各药之细胞毒作用,用LSAB法检测亲本(SGC7901)与耐药细胞亚株(SGC7901/ADM)之P鄄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诱导建立之人胃癌细胞耐药亚株SGC7901/ADM,对阿霉素的相对耐受度较亲本细胞SGC7901提高了9.1倍;前者同时对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呈交叉耐药性,而对丝裂霉素和顺铂则不显示交叉耐药性。红霉素浓度为273、545、1090μmol/L时,均可提高阿霉素、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对SGC7901/ADM耐药细胞亚株的细胞毒作用。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显示,约86%的耐药亚株表达P鄄糖蛋白,而亲本细胞则均为阴性。结论:非毒性剂量的红霉素可以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为临床上胃癌常规化疗方案中加用红霉素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ts-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丁印鲁,李兆亭
    2003 (05):  394-396+399.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8
    摘要 ( 263 )  
    目的:研究ets鄄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细胞株SGC鄄790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SGC鄄7901细胞分为正义、反义和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ts鄄1mRNA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体外管状形成实验检测管道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ets鄄1反义寡核苷酸后,ets鄄1mRNA表达降低。ets鄄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对SGC鄄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SGC鄄7901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抑制体外管道形成。结论:ets鄄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SGC鄄7901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FasL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安萍,魏家臣,李世拥,于波,蔡慧芸
    2003 (05):  397-399.  DOI: 10.16139/j.1007-9610.a1059
    摘要 ( 215 )  
    目的:克隆人FasL全长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鄄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L全长cDNA,将之与pGEM鄄TEasy质粒连接、测序。构建pcDNA3.1鄄FasL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人直肠癌8348细胞,检测FasL表达情况。结果:RT鄄PCR扩增的FasL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生成的片段符合预期大小。克隆测序证实所得的FasLcDNA序列与GeneBank序列完全一致。pcDNA3.1鄄FasL重组质粒经EcoRI+XhoI双酶切后,电泳显示898bp目的片段和pcDNA3.1载体片段,证明重组质粒正确。转染直肠癌8348细胞后,用RT鄄PCR方法检测FasL表达阳性。结论:采用RT鄄PCR方法成功克隆了人FasL全长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FasL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脓毒血症病人血磷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刘伟,汤耀卿,毛恩强,秦帅,闵东,瞿洪平
    2003 (05):  400-40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0
    摘要 ( 243 )  
    目的:研究外科危重病人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阶段血磷水平变化的趋势。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到2003年4月在瑞金医院外科ICU连续入住病人的血磷值,比较不同病程阶段(非重症、SIRS、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血磷水平。结果:在外科ICU非重症病人中,血磷水平都正常;而在SIRS阶段病人,部分标本的血磷水平降低(占标本数30.4%),但平均值仍属正常。脓毒血症阶段病人的血磷水平则明显降低,平均为(0.66±0.17)mmol/L,显示低磷血症的标本数占90.9%;脓毒性休克时病人的血磷降低更为明显,平均为(0.48±0.22)mmol/L。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两两比较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外科危重病人中,随着疾病从SIRS加重到脓毒性休克,其血磷降低程度亦逐渐加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后局部复发39例原因分析
    刘树佳,袁湘瑜,王彤,叶婉玲
    2003 (05):  406-407.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3
    摘要 ( 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圈加明胶海绵栓塞肝总动脉瘤1例报告
    熊江,包俊敏,杨继金,赵珺,梅志军,景在平
    2003 (05):  407-408.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4
    摘要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与经验
    戴显伟,马凯,何贵金,杨福全,孙威,刘宝林,卜献民,赵海鹰,徐进
    2003 (05):  409-410.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5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术后介入化疗联合术中腹腔温热灌洗预防胃肠道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吴庆宇,马晓明,刘美灵,倪克樑,刘须才,汪永录
    2003 (05):  410-41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6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意义
    曹晖,庄治国,徐琳,孙勇伟,罗蒙,吴志勇
    2003 (05):  412-413+419.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7
    摘要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功能与外科临床的联系(1)
    陈汉,吴孟超
    2003 (05):  414-416.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8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移植术围手术期出血及其处理
    王学锋
    2003 (05):  417-419.  DOI: 10.16139/j.1007-9610.a1069
    摘要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李强综
    2003 (05):  428-431.  DOI: 10.16139/j.1007-9610.a1073
    摘要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胃绒毛膜癌1例报告
    陈宏,姜波健,徐屹歌,罗天航,韩肖骅
    2003 (05):  432.  DOI: 10.16139/j.1007-9610.a1074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生物学基础(1)
    刘炳亚,林言箴
    2003 (05):  433-439+443.  DOI: 10.16139/j.1007-9610.a1075
    摘要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问题(1)
    高志炎,陈仁彪,丘祥兴
    2003 (05):  440-443.  DOI: 10.16139/j.1007-9610.a1076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