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修补腹壁疝的几点建议
    马颂章,
    2010 (06):  567-56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7
    摘要 ( 297 )  
    补片修补腹壁疝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术方法。随着病例的积累、随访时间的延长和随访手段的日趋完整,当前有三个并发症大家必须重视,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疝病学新概念:从发病机制谈腹壁疝的治疗
    唐健雄,
    2010 (06):  570-57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8
    摘要 ( 213 )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疝修补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意大利著名外科医师Bassini(1884年)创立了腹股沟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治疗腹壁边缘部位疝中补片固定的方法
    李健文, 郑民华,
    2010 (06):  573-57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9
    摘要 ( 395 )  
    腹腔镜治疗腹部中央的腹壁切口疝相对简单。选用一块防粘连补片,大小超过疝缺损边缘3~5 cm,覆盖住疝缺损,然后用疝钉将补片与腹壁固定两圈,疝钉间距约2.0 cm。外圈是将补片边缘与腹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超声诊断在疝和腹壁外科中的应用
    裘之瑛,
    2010 (06):  577-578.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0
    摘要 ( 267 )  
    超声诊断是一项无创伤、无辐射、无不良反应且经济、便捷的检查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超声诊断腹股沟疝具有特异性,是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中的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疝治疗中的规范化问题
    陈思梦,
    2010 (06):  579-58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1
    摘要 ( 297 )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地是"小毛病",大多数腹股沟疝手术相对简单、容易,严重手术并发症罕见,因此国内外医学教育都将腹股沟疝手术作为外科住院医师的入门培训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切口的缝合方法和缝线的选择
    陈革, 唐健雄,
    2010 (06):  582-58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2
    摘要 ( 770 )  
    腹壁切口的缝合方法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有时关系到病人的生命。缝合和切开又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切口的选择有时会影响到缝合的成败。在处理缝合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注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王小强, 李小军,
    2010 (06):  584-58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3
    摘要 ( 318 )  
    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避免皮肤表面及其他来源的微生物在创口组织中定居和繁殖而引起感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疝人工合成补片植入所致感染的防治
    顾岩,
    2010 (06):  586-58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4
    摘要 ( 233 )  
    使用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腹壁疝治疗的标准术式。与有张力直接缝合相比,补片的使用使腹壁疝的复发率下降超过50%[1]。但随着补片的广泛应用,血清肿、肠粘连、慢性疼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庞国义, 马颂章,
    2010 (06):  590-59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5
    摘要 ( 293 )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及多发疾病,需手术干预才能治愈。1989年,Lichtenstein等[1]将聚丙烯补片用于疝修补术,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研究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复发率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切口疝术后腹腔高压的预警及处理策略
    宋晓华,
    2010 (06):  593-59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6
    摘要 ( 222 )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1]。切口疝是腹内脏器经手术切口所致缺损而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疝。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肠造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经验与技术
    姚琪远, 何凯,
    2010 (06):  597-59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7
    摘要 ( 299 )  
    造口旁疝是腹部各类造口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其处理较棘手。近年来,腹腔镜补片修补技术逐渐被运用于造口旁疝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更好地开展实施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黄磊, 唐健雄,
    2010 (06):  600-60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8
    摘要 ( 186 )  
    临床路径在美国从诞生到全面开展实施经历了20余年,近10年来才在全世界得以广泛开展。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大医院也陆续采用此法进行诊疗,且均取得了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刘正尼, 汤睿, 周致圆, 顾岩,
    2010 (06):  603-607.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6
    摘要 ( 167 )  
    目的:探讨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甲壳素与明胶为原料,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戊二醛交联的明胶作为支架内芯,PLA和甲壳素以7∶1比例纺丝编织构建支架的外网套,将明胶嵌入外网套,以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将支架浸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震荡,以检测支架的降解时间;采用直接接触和MTT法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通过拉伸、胀破实验测定其力学性能;将密度为1×107/mL的成纤维细胞种植至支架上,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及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交联明胶的降解时间为(54.8±0.5)d,可适应在细胞长入后的早期降解。外网套的降解时间为(312.5±6.5)d,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力学强度;横向断裂强度为(319.2±37.8)N,纵向断裂强度为(620.4±45.2)N,可以满足修复腹壁缺损的力学要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支架细胞毒性为0~1级,增殖良好;与未交联组(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纤维细胞种植在支架上培养5 d后长满支架表面;细胞种植7 d后,开始分泌胞外基质。结论:由交联明胶作为内芯,PLA及甲壳素编织物作为外网套构建的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体外实验结果证实其可满足腹壁缺损修复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
    姚胜, 李基业, 刘飞德, 裴丽娟,
    2010 (06):  608-610.  DOI: 10.16139/j.1007-9610.a2579
    摘要 ( 288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例切口疝病人,在CT加密平扫的基础上应用GE公司ADW4.2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了腹壁缺损,计算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能根据三维图像,测量疝的直径(mm)、面积(mm2)和体积(cm3);3例病人测量了腹腔容积,腹腔容积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指数为0.140。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切口疝的缺损,并能精确计算出体积;其经济花费是病人可接受的。其能补充许多普通CT无法提供的临床数值,是一项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在我国逐步推广的可行性探讨
    李健文, 王映昌, 张凌捷, 郑民华, 蒋渝, 王明亮, 陆爱国, 胡伟国, 毛志海, 蔡伟, 董峰, 臧潞,
    2010 (06):  611-61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0
    摘要 ( 232 )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在我国逐步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LIHR的1 401例病人(包括疝1 670侧)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者553例(637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838例(1 020侧),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7例(7侧),TAPP+IPOM 3例(各3侧)。所有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完成;术式选择由术者决定;随访时间1~60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结果:LIHR的例数和TEP/TAPP比例逐年上升,补片固定/不固定的比例逐年下降。手术无中转;手术时间(32.2±13.6)min;术后住院天数(1.9±1.6)d;术后第1天的疼痛分数(VAS)为2.6±1.4;2周和4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比例99.0%和99.9%。复发率0.36%(6/1 670)。累计并发症发生率为8.2%(137/1 670);有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戳孔疝、肠管损伤和机械性肠梗阻;其他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87例(5.2%)、尿潴留23例(1.4%)、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1例(1.3%)、麻痹性肠梗阻3例(0.18%)。Ⅲ、Ⅳ型疝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Ⅰ、Ⅱ型疝(P=0.027)。按学习曲线分组(每组200例),第1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后6组(P0.05)。第1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第2组,第2组长于后5组(P0.05)。结论:在我国逐步开展LIHR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造口重做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何凯, 姚琪远, 陈浩, 丁锐, 花荣, 颜晓捷, 武振,
    2010 (06):  616-61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1
    摘要 ( 373 )  
    目的:探讨运用造口重做法进行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共对12例结肠造口旁疝病人运用IPST补片进行造口重做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手术,包括10例腹腔镜修补术式和2例单孔腹腔镜修补术式。术后采用定期电话询问及门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电话询问饮食,有无腹痛,排气、排便情况及造口情况;门诊进行腹部和造口检查及CT平扫。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70 min,平均112 min;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6 d;术后随访1~16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均未见复发;所有病例未见明显浆液肿和血清肿的发生;未发生与补片、手术相关的感染;无顽固性疼痛发生。修补区暂时性腹壁疼痛3例,均于术后4周内缓解。术后排气时间1~4 d,平均2 d,术后暂时性腹胀4例,术后排便不适、不畅4例;但均未发生因造口并发的肠梗阻。结论:运用IPST补片进行造口重做的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手术技术上安全、可行,随访结果显示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疝环充填或改良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王惠春, 汤睿, 顾岩,
    2010 (06):  620-62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2
    摘要 ( 236 )  
    目的:回顾性比较疝环充填术与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987例1 065侧腹股沟疝病人(其中78例为双侧)分为疝环充填修补组(网塞组,521侧)和改良Kugel修补组(MK组,544侧)。网塞组采用BARD公司的Plug-Mesh进行无张力修补,MK组采用BARD公司的Modified Kugel(MK)补片修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40(20.0±5.3)个月。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差异圴无统计学意义。MK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网塞组(P<0.05)。结论:与临床广泛采用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同样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同时可显著降低术后病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材料在感染或污染状态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
    陈革, 唐健雄, 黄磊, 蔡昭, 李绍杰,
    2010 (06):  624-62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3
    摘要 ( 263 )  
    目的:观察生物材料在感染或污染状态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疗和培训中心从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入院治疗的20例伴有腹壁感染或污染的腹壁缺损病人;进行腹壁修复时,采用了脱细胞组织生物型补片治疗。对手术方式、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的并发症和随访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Ⅰ期愈合17例,Ⅱ期愈合3例,在Ⅱ期愈合中,无补片取出的情况。术后随访3~30个月,术后3个月起发现膨出6例。结论:生物材料为感染或污染的腹壁缺损病人的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防性切断髂腹下神经对Lichtenstein手术术后疼痛影响的分析
    王荫龙, 张新, 谢加东,
    2010 (06):  627-63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4
    摘要 ( 295 )  
    目的:研究预防性切断髂腹下神经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原发单侧腹股沟疝病人采用单盲法进行此项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施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一组预防性切断髂腹下神经,另一组保留髂腹下神经。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病人的疼痛及其他不适感。结果:两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时慢性疼痛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切断神经组病人局部麻木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为预防术后慢性疼痛,应当规范手术操作,术中注意辨认、保护腹股沟区神经。常规切断髂腹下神经不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吴卉, 花荣, 陈锦先,
    2010 (06):  632-63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5
    摘要 ( 254 )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原因。方法:并随访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永久性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164例病人,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确诊有造口旁疝的病人9例,作为病例组;按1∶2比例匹配同样手术而未并发造口旁疝者18例作为对照组;按文献报道中的10项引起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病人的随访率为87.2%,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6.3%(9/143);其中2/3的病例发生于术后2年内。腹压升高、造口过大(直径>2.5 cm)、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及病人肥胖(体质量指数≥26)等5个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依次分别为16.0、12.2、10.0、9.1和7.0。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发生造口旁疝的RR为8.5,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的造口旁疝发病率较低;腹压升高、造口过大、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和病人肥胖是引起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的特异性抑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
    杜海磊, 杨卫平, 陈聆, 施敏敏, 陈皓, 陈拥军, 严佶祺, 李勤裕, 匡洁, 邱伟华,
    2010 (06):  636-640.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7
    摘要 ( 318 )  
    目的:研究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诱导的肝癌细胞系HepG2存活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DC与DAPI双重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定性观察;以CCK8检测3-MA抑制剂自噬前后,经OX诱导的HepG2细胞存活率;并用RT-PCR检测自噬特异性基因LC3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LC3及凋亡活化蛋白Caspase-3的变化。结果:OX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产生自噬,且自噬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加;3-MA与OX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强HepG2细胞的凋亡。结论:OX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过程中自噬起到保护性作用;抑制自噬可明显增强OX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3-MA可能为提高肝癌对化疗敏感性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根治术胰腺被膜清除的探讨
    丁明锋, 许军, 刘昶, 关英辉, 纪艳超, 肖磊,
    2010 (06):  641-64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8
    摘要 ( 300 )  
    目的:探讨胃癌微转移发生的因素和微转移的规律,为建立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期间行开腹(78例)及腹腔镜(5例)胃癌根治术清扫胰腺被膜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组织细胞病理学、免疫组化及PCR等方法分析选择性清除胰腺被膜的价值。结果:83例胃癌病人的胰腺被膜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而CK20和CEA检测的阳性率为24.1%(20/83)和26.5%(22/83);CK20 mRNA和CEA mRNA阳性率为分别为50.6%(42/83)和38.6%(32/83)。胃癌胰腺被膜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应有选择地清除胰腺被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
    张浩波, 张欢, 陆兴生, 潘自来, 陈克敏, 尹路,
    2010 (06):  647-650.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9
    摘要 ( 251 )  
    目的:评估盆腔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0例直肠癌病例的术前盆腔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MRI对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5%,对T2期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3.1%,对T3期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7%;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32.4%。在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的16例病人中,MRI检出淋巴结平均数为5.8枚;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4例病人中,MRI检出淋巴结平均数为2.4枚;两组淋巴结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MRI检查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在直肠壁的浸润深度,但对淋巴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较低,故MRI可作为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方法,为新辅助治疗提供依据,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对结肠癌裸鼠模型的治疗研究
    姜宏华, 杨宝仁, 周辉, 李华宝, 徐佶, 李金明, 崔龙, 陈卫,
    2010 (06):  651-654.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0
    摘要 ( 267 )  
    目的:探索应用亚硝基胍(NTG)诱导鼠伤寒沙门菌(ATCC14028)形成营养缺陷型细菌,以观察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裸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NTG诱变鼠伤寒沙门菌(ATCC14028)后,用葡萄糖基础培养基+氨苄青霉素筛选出营养缺陷型沙门菌,将其静脉注射入10只无瘤裸鼠尾静脉,观察其毒性;同时将其注入20只荷瘤裸鼠中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1只注射入营养缺陷型沙门菌的裸鼠死亡,而注射野生型沙门菌的裸鼠均死亡。20只荷瘤鼠1周后肿瘤组织均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结论:营养缺陷型沙门菌对裸鼠毒性弱,对肿瘤组织有趋化性及肿瘤杀灭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oloop补片修补腹股沟疝52例手术体会
    陈慧永, 金国强, 徐建军, 夏慧,
    2010 (06):  655-65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6
    摘要 ( 236 )  
    Proloop补片是一种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治疗的新型修补材料。其是一种轻量型聚丙烯材料,具有永久性植入异物减少、纤维少、网孔大、柔软、异物反应小、弹性好等特点。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应用Proloop补片修补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硬联合麻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刘忠诚, 王守光, 徐建, 王立中, 迟玉芹,
    2010 (06):  656-65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7
    摘要 ( 187 )  
    由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TEP)无需使用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所要求的昂贵的防粘连补片,同时绝大部分也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les术后造口旁疝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谷春伟, 吴浩荣, 钟丰云, 李伟, 危少华, 潘峻, 任杰,
    2010 (06):  658-65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8
    摘要 ( 229 )  
    Miles术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但术后发生造口旁疝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早期约为1%,晚期则高达10%~50%[1],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脐单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吴硕东, 苏洋, 范莹, 李勇男, 于晓鹏,
    2010 (06):  659-660.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1
    摘要 ( 178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近年刚开展的微创手术技术。由于操作方法类似多孔法腹腔镜,从而比经自然腔道内镜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迅速进展的甲状腺转移癌一例报道
    韩意, 何永刚, 黄粱, 尹路,
    2010 (06):  661.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2
    摘要 ( 146 )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上极少报道,多为喉、气管、食管等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的直接侵犯,肺癌、乳腺癌、胃癌、肾透明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也可通过血行转移到甲状腺。笔者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疝的病理生理
    陈双,
    2010 (06):  662-664.  DOI: 10.16139/j.1007-9610.a2589
    摘要 ( 226 )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所有重要器官均有相应的腔隙保护,即颅腔、胸腔和腹腔。这些腔隙因器官的重要程度和功能在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从上向下依次为骨性、骨架性和部分骨性。腹腔前壁的肌肉和筋膜因存在着先天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洲疝学会切口疝分类(2008年版)解读
    李基业,
    2010 (06):  665-66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0
    摘要 ( 252 )  
    由于切口疝的大小、位置差异较大,制定一个理想的切口疝分类远比腹股沟疝及原发腹壁疝要困难得多;然而,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建立一个比较标准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法,以便指导治疗和研究工作。早在20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读欧洲疝学会的《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指南》
    陈双, 杨斌,
    2010 (06):  668-670.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1
    摘要 ( 361 )  
    2009年第4期《Hernia》杂志上刊登了欧洲疝学会(EHS)所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1]。这一指南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有10多个国家共同遵照执行的洲际性医疗指南。为保持这一指南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每年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疝的治疗方案讨论
    马颂章, 唐健雄, 陈革,
    2010 (06):  671-67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2
    摘要 ( 204 )  
    对修订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的建议近些年来,随着补片修补腹股沟疝、股疝病例的增多、随访时间的延长及学术研究的深入,有关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有不少新观点和新认识。诸如:关于手术适应证,探讨是否没有症状的腹股沟疝病人都需手术治疗?研究选择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与开放式手术的比较
    克力木, 张成,
    2010 (06):  673-67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3
    摘要 ( 278 )  
    腹壁切口疝是腹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其为手术造成的医源性疝,而手术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直接修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组织工程肌腱膜与腹壁缺损修复
    宋致成, 顾岩,
    2010 (06):  677-67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7
    摘要 ( 209 )  
    随着外科技术手段的进步,腹壁缺损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纯直接缝合修补,转变为以材料学为基础、利用各种补片进行的无张力修复。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将腹壁缺损周围的肌肉或韧带强行缝合,术后病人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补片和相关研究进展
    张剑, 王强,
    2010 (06):  680-68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4
    摘要 ( 306 )  
    体壁缺损的修复重建是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合成网片的应用实现了无张力修补,降低了复发率;但网片排出、慢性疼痛、肠粘连、肠梗阻甚至肠瘘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1]。这些并发症常导致更复杂、需更高治疗费用的外科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
    钟春林, 樊友本,
    2010 (06):  683-68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5
    摘要 ( 178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于1982年由Ger首先报道,其随着设备和修补材料的改进而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股沟复发疝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马俊, 汤睿, 顾岩,
    2010 (06):  688-69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96
    摘要 ( 174 )  
    腹股沟疝是一古老的外科疾病,而手术后复发是病人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无张力修补技术的普及,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虽已较传统有张力修补时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OG1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邱伟箐, 汪明, 曹晖,
    2010 (06):  692-694.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3
    摘要 ( 193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4]。明确诊断是对GIST病人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药物治疗的前提[5-7]。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细胞胞浆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菁, 赵任,
    2010 (06):  695-69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4
    摘要 ( 329 )  
    淋巴细胞胞浆蛋白(L-plastin)简称LCP或LPL。其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通常在造血细胞中低表达,但近年报道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组成性高表达。Lin等[1]报道,在68%的上皮性肿瘤和53%的非上皮性间质肿瘤中检测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治
    包兆康, 黄新余, 郑起, 王晓峰,
    2010 (06):  700-702.  DOI: 10.16139/j.1007-9610.a2605
    摘要 ( 290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近年被认识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约占胰腺囊性肿瘤总发病的21%~33%[1]。最早由日本学者报道,1996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根据形态学及病理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