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张俊, 朱正纲, 林言箴,
    2011 (03):  221-223.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8
    摘要 ( 211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以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结构分子为作用靶点,使用某些能与上述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药物抑制肿瘤进展转移,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肿瘤治疗策略。目前的这些药物多为单克隆抗体或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物。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也使肿瘤治疗从基于群体数据的"循证外科(evidence-based medicine)"阶段,逐步发展到根据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的个体化治疗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的有效方法
    吴云林, 吴巍,
    2011 (03):  224-226.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9
    摘要 ( 196 )  
    由于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缺乏血清标志物,钡餐X线以及CT等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强,内镜己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胃癌诊断环节中的首选方法,无论是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均可经内镜直视下观察并钳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但在临床的实践工作中,大量的胃癌病人经过内镜检查被漏诊和误判已是不争的事实。综合有关研究,扼要介绍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胃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周平红, 蔡明琰, 姚礼庆,
    2011 (03):  227-230.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0
    摘要 ( 185 )  
    随着各项内镜诊断新技术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及荧光内镜等的开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胃癌外科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曾被认为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外科根治术5年生存率高达99%和96%,但根治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3%和6.5%,外科根治术后常并发早饱、吞咽困难、反流、腹部不适等症状,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腹膜亚临床转移的诊治研究
    徐惠绵,
    2011 (03):  231-234.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1
    摘要 ( 182 )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约30余万,其中死亡人数达17万左右。在目前住院病例中,90%以上为进展期胃癌,即使施行根治手术,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左右。根治术后腹膜种植性转移占40%~50%,是影响预后的首要因素。因此,掌握胃癌腹膜转移规律,确立亚临床转移的早期诊断指标或预测指标及防治靶点,建立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治疗体系,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也是目前国内外胃癌治疗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余佩武, 唐波,
    2011 (03):  235-236.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2
    摘要 ( 297 )  
    微创外科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胃肠外科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近年有了较大进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已逐渐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重要方式。近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问世并投入临床应用,被誉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里程碑。由于该手术系统具有除颤和3D成像等特点,因而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根治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薛英威, 魏玉哲,
    2011 (03):  237-23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3
    摘要 ( 258 )  
    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难以控制反流,术后反酸、烧灼感等消化液反流症状给病人带来持久的痛苦,饮食受限,发生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我科开展了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已6年余,截至2010年9月,已完成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40例,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102例,基本上消除了传统近端胃切除术后的反流等问题,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全胃切除的概率,远端残胃得以保留,改善了营养状态。通过核素检测发现,术后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
    于颖彦,
    2011 (03):  240-243.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4
    摘要 ( 349 )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因其对人类危害极大,发病率与死亡率多年来居高不下,故引起广大科研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在胃癌的多学科攻关团队中,病理学工作者担负着对胃癌组织进行准确的病理分型、对候选肿瘤标志物或药物治疗靶点进行组织表达的验证等职责。胃癌的组织构造与细胞形态的异形性是对胃癌进行精细分型与分化程度判断的主要依据。习惯上将与胃组织相似程度高的肿瘤定义为"高分化";相似程度低的肿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庞丽芳, 张欢, 宋立涛, 潘自来, 丁蓓, 宋琦, 杜联军, 林晓珠, 陈克敏,
    2011 (03):  244-247.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5
    摘要 ( 258 )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的84例胃癌病人,采用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照。结果:总数为84例的胃癌病人中,37例为管状腺癌,32例为印戒细胞癌;两者的动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252±0.1321),(0.2609±0.1025);门静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4713±0.1498),(0.5630±0.1757),门静脉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碘基值比率在动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印戒细胞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SI检查可以反映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助于鉴别转移淋巴结,从而提高胃癌术前的分期准确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乳斑微转移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
    曹亮, 胡祥, 张怡, 黄罡,
    2011 (03):  248-251.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6
    摘要 ( 275 )  
    目的:探讨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胃癌细胞系MFC,1×10~4细胞数量注射到小鼠腹腔内,72 h后取大网膜,收集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以不同细胞数量进行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观察细胞的致瘤能力,移植瘤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皮下注射16周后,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组中,皮下注射数量为5×10~2个细胞有1个部位产生肿瘤组织:注射数量为1×10~3个细胞时,5个部位均能产生肿瘤组织。对照组皮下注射为5×10~4个细胞时,仅1个部位出现肿瘤,而注射部位全部出现肿瘤组织,需要5×10~6个以上的细胞数量。两组皮下肿瘤组织分别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转移灶内细胞团高表达CD133和CD44,而CD324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内存在丰富的胃癌于细胞及前驱细胞;大网膜乳斑微环境具有富集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的作用。CD133~+、CD44~+和CD324~-可能是胃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徐倩, 王本刚, 孙丽萍, 李萍, 袁媛,
    2011 (03):  252-255.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7
    摘要 ( 978 )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3例胃疾病病人进行MUC2蛋白原位表达的检测,并采用结肠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胃疾病组包括浅表性胃炎组(SG)87例,萎缩性胃炎组(AG)87例,胃癌组(GC)69例,其中包括高中分化腺癌(HMDA)27例、低分化腺癌(PDA)30例、黏液腺癌(MA)或印戒细胞癌(SRCC)12例;结肠直肠癌组80例,包括HMDA 30例、PDA 26例、MA或SRCC 24例。结果:黏蛋白MUC2在AG组较SG组及GC组的表达显著增高(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2与胃硬癌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及意义
    于艺, 胡祥, 高雪, 孙志刚,
    2011 (03):  256-25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8
    摘要 ( 264 )  
    目的:探讨胃硬癌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方法,检测29例胃硬癌(胃硬癌组)、29例胃非硬癌(非硬癌组)及30例癌旁良性胃组织(对照组)中Wnt2及β-catenin的表达,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方法检测Ⅰ型与Ⅲ型胶原纤维在以上三组中的表达。结果:Wnt2在胃硬癌和非硬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硬癌组中β-catenin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硬癌组及对照组,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与Ⅲ型胶原的表达与β-catenin胞膜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β-catenin胞质胞核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凌跃新, 童赛雄, 锁涛, 陈竟文,
    2011 (03):  260-263.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9
    摘要 ( 259 )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其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迁移、侵袭及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常用肿瘤标志物CA19-9、CEA进行比较,探讨胃癌病人血清中H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80例胃癌病人术前血清HGF、CA19-9、CEA水平,并观察60例病人根治术后血清HGF变化。结果: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2.94±2.67)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31)μg/L(P=0.002);分层分析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HGF水平逐渐升高[Ⅰ期(2.19±2.12)μg/L,Ⅱ期(2.53±2.38)μg/L,Ⅲ期(3.92±3.45)μg/L,Ⅳ期(4.13±3.71)μg/L];Ⅲ期和Ⅳ期分别与Ⅰ期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80例病人血清HGF、CA19-9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80%、16.2%和5.0%,HGF阳性率明显较高(P<0.01)。结论:胃癌病人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GF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及肝脏转移呈正相关.血清HGF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XNDC9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王蒲雄志, 韩丁培, 陈雪华, 宗雅萍, 冯波, 陆爱国, 郑民华,
    2011 (03):  264-26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0
    摘要 ( 269 )  
    目的:探讨TXNDC9基因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沉默TXNDC9高表达后对细胞株SW1116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法观察TXNDC9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瞬时转染TXNDC9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用实时PCR筛选最高效率的干扰片段,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基因沉默效果:最后研究瞬时转染后SW111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TXNDC9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的癌旁正常组织(P<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亦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TXNDC9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上皮,并与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相关,SW1116是TXNDC9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之一,下调TXNDC9表达能显著抑制该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TXNDC9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索拉非尼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中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
    杜海磊, 杨卫平, 陈聆, 施敏敏, 汪洋, 李军, 刘卓然, 陈拥军, 严佶祺, 匡洁, 李勤裕, Seewoo Varun, 邱伟华,
    2011 (03):  270-274.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1
    摘要 ( 310 )  
    目的:研究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_2增殖抑制过程中自噬的表达及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定性观察;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前后HepG_2细胞成活率的变化;RT-PCR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结果: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HepG_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索拉非尼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_2产生自噬及ROS,自噬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抑制ROS的产生可减少索拉非尼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_2自噬的表达量,自噬的抑制增强了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ROS参与索拉非尼诱导肝癌细胞HepG_2的自噬表达,索拉非尼在抑制肝癌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抑制自噬可能为提高进展期肝癌病人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荟萃分析
    孙鹏, 项建斌, 陈宗祐,
    2011 (03):  275-281.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2
    摘要 ( 144 )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应用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检索Entrez 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Ovid数据库中的循证医学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分析病人术后总生存率的风险比率(hazard 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检索到13篇文献(4067例病例),Jadad评分均为3分。发现手术合并化疗组相对于单独手术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的HR(95%CI)为0.79(0.72,0.86),亚组分析发现术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不受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清扫手术类型、人种及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等因素的影响。源于日本之临床试验报道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结论:术后辅助化疗能使进展期胃癌病人获益。标准的D2淋巴结清扫手术联合术后口服氟尿嘧啶化疗是这类病人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短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病人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王新颖, 李宁, 曹伟新, 秦环龙, 杨勇, 童本德,
    2011 (03):  282-285.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1
    摘要 ( 249 )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在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管饲TPF-FOS连续5 d,术前和术后5 d观察病人血清蛋白水平、炎症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等,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入组121例病人,其中104例完成研究。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与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190.32±72.38)mg/L比术后5 d EN(185.62±83.57)mg/L],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9)胃肠道发生率随管饲时间而呈下降趋势(第1天28.9%。比第5天22.3%)。与肠内营养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少且大部分为轻度。血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管饲TPF-FOS 5 d后,可维持与术前相当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随管饲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酸软骨素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含量与结构及作用探讨
    张健, 冯睿, 廖明芳, 景在平,
    2011 (03):  286-28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3
    摘要 ( 228 )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在主动脉夹层瘤壁中的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改变在该病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的可能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酶降解法提取主动脉壁层中的糖胺聚糖,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硫酸软骨素,然后进行鉴定:采用硫酸软骨素酶将其裂解为二糖片段,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各案中的二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主动脉夹层组中硫酸软骨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其分于结构亦发生明显改变,其中Δdi-di(2,4)S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Δdi-di(2,6)S、Δdi-di(4,6)S、Δdi-mono6S、Δdi-mono4S和Δdi-nonS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在主动脉夹层瘤壁中的含量与结构发生明显异常,这可能由此而造成主动脉壁结构的薄弱,从而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留上段主干的激光闭合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茅届齐, 张威浩, 王栈山, 钱水贤,
    2011 (03):  290-292.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5
    摘要 ( 226 )  
    目的:讨论保留上段主干的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ablation,EVLA)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我科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例,经术前光电容积描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隐股静脉瓣膜无返流且大隐静脉根部直径≤8 mm共63例(71条肢体),分成保留组35例(38条肢体)和非保留组28例(33条肢体),分别实施与否保留大隐静脉上段主干的EVLA。取两组的Aberdeen评分改善值,手术时间,住院天数,1年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保留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非保留组(17.5±4.3 min比22.7±5.6min,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模式的顺应性研究
    朱浩杰, 邬宇飞,
    2011 (03):  293-297.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2
    摘要 ( 320 )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两种营养支持模式的顺应性和效果。方法: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1(43~75)岁,分为两组:18例接受全肠内营养(EN),18例接受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比两组营养支持的实施、临床表现、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N联合PN组病人对EN耐受性优于单纯EN组:EN联合PN组仅1例(5.6%)因腹泻而中止EN,其余均完成EN:EN组病人9例(50%)不耐受,4例病人需减慢EN灌注速度,未完成部分由PN补足,5例不得不中止EN,完全改为PN两组病人营养等相关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联合PN模式更适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汪明, 曹晖, 金鑫, 张云, 吴志勇, 沈艳莹, 刘强, 沈镭, 戈之铮,
    2011 (03):  298-300.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3
    摘要 ( 476 )  
    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根治性治疗方法,随着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成功应用,该疾病已成为现代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经典模型。GIST的生物学特征复杂,很难用传统的良、恶性加以区分,目前一般认为该肿瘤均具有潜在恶性倾向,而高度恶性的GIST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GIST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腹腔内直接播散及经血行转移至肝脏。不同于胃肠道上皮源性肿瘤的是,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国内外文献中偶见报道,其发生率为1%~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8例胃类癌诊治分析
    涂朝勇, 朱锦德, 邵初晓, 姜川, 张恒, 刘雷,
    2011 (03):  301-303.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4
    摘要 ( 155 )  
    胃类癌是一种少见病,是低度恶性和具有转移复发潜能的恶性肿瘤,近年受到重视而报道逐渐增加。我们医院于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38例胃类癌病人,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38例病人中男17例,女21例,占同期收治的2794例胃癌病人的1.36%。其中1996~2002年11例,占同期胃癌的0.86%(11/1282);2003~2009年27例,占同期胃癌的1.79%(27/1512)。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55岁;病程10d至3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ild术后残胃癌一例报道
    邵堂雷, 吴卫泽, 陈胜, 金筱泰, 李勤裕, 陆晔, 王俊青,
    2011 (03):  304-305.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5
    摘要 ( 194 )  
    本文报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术后4年残胃发生癌变的病例。该病例在随访中出现中上腹不适及CEA升高,胃镜检查发现胃底病变。Child术后残胃癌发病率低可能与病人5年生存率低且还未出现残胃癌就已死亡有关。Child术后如突然出现CEA增高或中上腹无规律疼痛,要警惕残胃癌可能。病例:男,68岁,因十二指肠乳头腺癌Ⅱ级行Child术后4年,复查发现胃底贲门部肿瘤2周入院。病人20余年前曾行脾切除术。入院前半年有中上腹隐痛不适和消化不良史。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李洁, 刘炳亚,
    2011 (03):  306-309.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6
    摘要 ( 166 )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提高胃癌的总体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治疗后的复发监测,因此寻找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好的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和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其在正常组织中含量甚微,但可在肿瘤病人的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现结合国内外近年的文献报道,对几种标志物的应用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ta分析方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刘雷, 于颖彦,
    2011 (03):  310-313.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7
    摘要 ( 161 )  
    在肿瘤研究中,众多实验室可能进行着目的相同的实验,但各实验室在实验设计、对象选择、样本含量、指标设定、统计方法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导致了最终结果上的差异。面对数量巨大的文献信息,综述对于人们快速获得本专业研究进展和最新信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统的文献综述大多是对某一问题的笼统概述,无法提供定量结果,对有关同一类问题的多个报道采用平等(等权重方法)对待方式,得出的综合结论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发展与展望
    瞿顺, 陆爱国,
    2011 (03):  314-315.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6
    摘要 ( 186 )  
    瘢痕一直被认为是手术后的必然产物。为了在手术中达到充分的暴露,大手术常会产生大瘢痕。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大手术也同样可以只留下小瘢痕,而且具有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和美观等优点。人们逐渐改变了对以往手术入路的认识,"微创"才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一种挑战传统外科观念的全新技术吸引了腹腔镜和内镜医师们的极大兴趣,成为研究和争议的焦点,这就是被称为"无瘢痕手术"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罗恩病外科治疗进展
    彭友多, 尹路,
    2011 (03):  316-318.  DOI: 10.16139/j.1007-9610.a2677
    摘要 ( 210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属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全球C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也逐渐增多。CD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为一种累及肠壁全层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对CD主要采取内科治疗,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更好的疗效,但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仍需外科治疗。微创外科技术、快速康复外科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也逐渐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辅助治疗的若干热点问题
    衣琳, 邱伟华, 马韬,
    2011 (03):  319-322.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8
    摘要 ( 176 )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达98%。虽在新发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所占比例不足3%,但因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约85%的病人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而无法手术切除。在美国,胰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手术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获根治性切除并联合辅助治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23.4%,但可获根治性切除者不足1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胰腺外神经侵犯是决定胰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直径<1cm、无淋巴结浸润者预后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与结肠直肠肿瘤
    张秀峰, 杨关根, 沈忠, 廖秀军,
    2011 (03):  323-326.  DOI: 10.16139/j.1007-9610.a2699
    摘要 ( 216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Lipocalin家族的新成员,在人类结肠直肠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就NGAL与结肠直肠肿瘤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NGAL的结构特点NGAL也称作Lipocalin-2、NRL(neu-related lipocalin)或24p3。1993年,Kjeldsen等研究中性粒细胞92ku的明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