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重视腹腔及腹膜后肉瘤的诊治
    师英强,
    2012 (04):  297-300.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7
    摘要 ( 232 )  
    腹腔及腹膜后肉瘤是临床上最难处理的肿瘤之一,正如法国肉瘤专家Bonvalot在2011年雅典国际会议上强调,肉瘤外科医师是最伟大的,因为需涉及多脏器、高复杂性的肿瘤,所以要求肉瘤外科医师具有全面的手术技巧及胆识。目前,腹腔肉瘤进展最为显著的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涉及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疗在晚期腹膜后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孙元珏, 姚阳,
    2012 (04):  301-304.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8
    摘要 ( 231 )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 tissuesarcoma,RPS)是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女性略少于男性,40~70岁的病人多见,病理类型以脂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软组织肉瘤的诊治与腹壁修复策略
    顾岩, 杨志,
    2012 (04):  305-307.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9
    摘要 ( 223 )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类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1]。STS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在腹壁的占所有STS的1%~5%。STS的组织来源广泛多样,其组织亚型有50余种,不同类型STS其生物学行为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和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周宇红, 陆维祺,
    2012 (04):  308-311.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0
    摘要 ( 236 )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子宫、胃肠道和软组织平滑肌细胞的软组织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0%[1],是仅次于脂肪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第3种常见软组织肉瘤,其中1/2~2/3发生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腹部软组织肿瘤的诊治
    陆维祺,
    2012 (04):  312-313.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1
    摘要 ( 243 )  
    关于腹部软组织肿瘤多学科诊疗一、多学科综合小组的概念及发展多学科综合小组(multi-discipinary team,MDT)是指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提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软组织肉瘤的分期分级与治疗的相关意义
    侯英勇,
    2012 (04):  314-316.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2
    摘要 ( 270 )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对决定治疗方案及预期疗效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软组织肉瘤较少见,分期和分级既具有其他肿瘤的共性,如依据肿瘤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和肿瘤性坏死等综合评估;其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某些组织学类型直接归级。腹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原发肿瘤CT和MR诊断现状
    周建军, 曾蒙苏,
    2012 (04):  317-319.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1
    摘要 ( 158 )  
    腹膜后腔隙的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转移性肿瘤、淋巴瘤、髓外造血等)和腹膜后脏器(肾脏、胰腺、肾上腺、十二指肠和部分结肠)来源肿瘤。PRPT指来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腔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与策略
    王毅超,
    2012 (04):  320-324.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6
    摘要 ( 247 )  
    盆腔腹膜后肿瘤亦称为骶前肿瘤或直肠后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内的肿瘤。骶前肿瘤类型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隐匿难辨,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目前认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手术时大血管的处理及重建
    蒋俊豪, 陆维祺,
    2012 (04):  325-327.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7
    摘要 ( 289 )  
    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组织,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由于相当一部分腹部和腹膜后肿瘤的症状较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就诊时肿瘤常已侵犯大血管。虽然目前对腹部和腹膜后肿瘤主张综合治疗,但就多数肿瘤而言,手术切除仍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围术期处理
    庄小凤,
    2012 (04):  328-331.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8
    摘要 ( 395 )  
    腹膜后肿瘤来源众多,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最为凶险,因为术前易漏诊,且药物、麻醉和手术操作等因素都可诱发儿茶酚胺危象,未经过术前准备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死亡率高达47%[1]。所以,有必要了解嗜铬细胞瘤的特点和处理。异位嗜铬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内平滑肌瘤病伴腹盆腔巨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附2例报告)
    谢斌, 王春生, 张勇, 朱隽, 童汉兴, 夏利民, 徐德民, 屠蕊沁, 蒋俊豪, 张立, 蒋亚平, 程洁敏, 龚高全, 薛张纲, 庄小凤, 周宇红, 侯英勇, 戎瑞明, 陆维祺,
    2012 (04):  332-338.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9
    摘要 ( 320 )  
    目的:探讨心脏内平滑肌瘤病伴腹盆腔巨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心脏内平滑肌瘤病伴腹盆腔巨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病人均行一期手术,完整切除原发肿瘤、静脉内瘤栓、全子宫及双侧附件。1例切开右心房摘除心脏及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切开右心房及下腔静脉摘除心脏及下腔静脉内瘤栓。术后病理诊断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应全面评估心脏内平滑肌瘤病伴腹盆腔肿瘤的临床资料,制定多学科协作手术方案,一期经胸和腹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韧带样瘤切除术后的外科重建(附20例报告)
    王春萌, 师英强,
    2012 (04):  339-341.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0
    摘要 ( 312 )  
    目的:探讨广泛手术切除和外科重建在治疗韧带样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20例行广泛手术切除和外科重建的韧带样瘤病人。腹壁韧带样瘤12例,腹壁外韧带样瘤8例;女16例,男4例,中位年龄30(12~47)岁。结果:20例中,除1例姑息性切除、1例因切缘较近直接缝合修复外,其余18例均接受外科广泛切除。18例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中,2例直接修复,10例巴德补片修复,1例自体腹外斜肌腱膜修复,3例下肢纤维瘤病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或肌肉功能重建,2例肠系膜纤维瘤病行消化道重建。其中,5例病人作了术后放疗。随访19例病人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外科广泛切除和外科重建是治疗韧带样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切缘较近者可以补充放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及文献回顾(附4例报告)
    徐静, 童汉兴, 何俊义, 陆巍, 张勇, 朱隽, 柳菊, 侯英勇, 陆维祺,
    2012 (04):  342-345.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1
    摘要 ( 315 )  
    目的:总结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ssociated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GISTANFⅠ)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特殊性,为我国GISTANFⅠ的诊治提供初步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GISTANFⅠ病例4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基因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为中国汉族人。4例肿瘤病灶均原发于小肠,均为多发。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病人除手术外另行靶向治疗。随访4例病人中2例至今无瘤生存,1例术后无瘤生存6年后出现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亡。肿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分裂象少见,CD117、CD34均为阳性。3例行基因检测均未见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GISTANFⅠ是GIST中的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及基因型,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无效。部分GISTANFⅠ预后不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介绍
    2012 (04):  345.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0
    摘要 ( 239 )  
    由王钦尧主编的《胆道与胆胰十二指肠区域外科手术图谱》(中英文版)将于2012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林言箴、仲剑平、张圣道、张延龄、陈玉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外科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
    王炯元, 朱隽, 练士贤, 童汉兴, 张勇, 柳菊, 陆维祺,
    2012 (04):  346-348.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2
    摘要 ( 587 )  
    目的:探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例,女8例,中位年龄54(34~66)岁,腹部肿块及腹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的根治切除率为72.7%,联合脏器等切除率为63.6%,10例中3例术后复发。结论: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女性,好发于腹膜后;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影像学评估及多学科协作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性休克病人术后谵妄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吴隆延, 薛庆生, 罗艳, 张富军, 毛恩强, 于布为,
    2012 (04):  349-353.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6
    摘要 ( 170 )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术后谵妄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急诊手术的创伤性休克病人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9~68岁。术前、术后12 h及术后第1、2、3天随访病人,用意识模糊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记录病人血乳酸、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值,检测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生术后谵妄23例,发生率为46%。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病人年龄大、高乳酸血症、高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术中失血量大均是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高乳酸血症、高血糖、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术中大量失血为创伤性休克病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
    许菡, 胡艳艳, 金艳, 奚蓓华, 施晓群, 吴蓓雯,
    2012 (04):  354-358.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2
    摘要 ( 248 )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对照研究2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29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癌症病人QOL评价量表QLQ-C30,评价和比较手术前后QOL的变化特征。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与肛缘距离、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早期除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以外的QOL总体评价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3~6个月,各项功能分值呈逐渐恢复趋势,腹腔镜组恢复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总体健康状况量表的评价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病人QOL恢复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时间也显著早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但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且病人术后QOL恢复较开腹手术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2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Crk的鉴定
    李建芳, 冯润华, 陈雪华, 于颖彦, 苏丽萍, 燕敏, 朱正纲,
    2012 (04):  359-365.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3
    摘要 ( 187 )  
    目的:分析miR-126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鉴定miR-126的靶基因,以阐明miR-126在胃癌发生机制中的功能。方法:采用qRT-PCR分别检测miR-126在胃癌细胞株、正常胃黏膜组织、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与胃癌组织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miR-126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加以验证;采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126对靶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26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株的表达水平。miR-126在60例病人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水平显著低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水平;且胃癌组织miR-126表达水平低者,肿瘤组织体积较大,胃壁浸润较深,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也较晚。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Crk mRNA的3′UTR含有miR-126直接作用的靶序列,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该靶序列,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证实miR-126对Crk蛋白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结论:miR-126有望成为研究胃癌的新型标志物;miR-126通过对其靶基因Crk的调控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展颖, 柴维敏, 谭令, 汪登斌, 陈憩, 陈克敏,
    2012 (04):  366-369.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3
    摘要 ( 567 )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罗恩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浩波, 韩意, 林谋斌, 陆兴生, 吕克之, 何永刚, 尹路,
    2012 (04):  370-373.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4
    摘要 ( 200 )  
    目的:评估克罗恩病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21例克罗恩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例病人中1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盲部切除10例,小肠切除6例,降结肠部分切除2例,末端回肠造口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5±1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71)mL,术后中位进食时间6(4~14)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7~40)d,中转开腹率为9.5%,并发症发生率为26.3%。结论:克罗恩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合理可控范围,且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和切口美观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氟醚抑制老龄小鼠脑记忆提取及相关转录因子CREB的表达
    王珊青, 张晓光, 方芳, 仓静,
    2012 (04):  374-378.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7
    摘要 ( 175 )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脑记忆提取及相关转录因子CREB合成的影响。方法 :老龄C57/BL6小鼠,接受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使其形成对隐蔽于水下平台定位的空间参考记忆后随机分为麻醉组、载气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接受异氟醚麻醉(4 h,1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30%O24 h吸入,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于麻醉后1 d、1周和1个月重复位置回想测试,观察麻醉前、后平台象限距离百分比的变化。取已形成记忆的小鼠随机分为位置回想测试组、位置回想测试加麻醉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接受位置回想测试、位置回想测试加异氟醚麻醉和无任何处理。于麻醉后1 d、1周和1个月重复位置回想测试。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分别检测位置回想测试后激活的脑CREB(p-CREB)表达和CREB mRNA水平。结果:麻醉前麻醉组平台象限距离百分与两个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麻醉后1 d和1周麻醉组平台象限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麻醉后1个月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麻醉后1 d,位置回想测试加麻醉组p-CREB的表达低于位置回想测试组(P<0.01)。结论:异氟醚麻醉可抑制老龄小鼠记忆提取及其相关的转录因子CREB的合成和激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指肠损伤诊疗的回顾分析
    沈从彬,
    2012 (04):  379-380.  DOI: 10.16139/j.1007-9610.a2865
    摘要 ( 164 )  
    十二指肠损伤多较严重而复杂。由于大量胃液、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液的强烈刺激,使腹膜后的腹膜腔严重渗出,手术后易出现积液、感染及十二指肠漏,手术处理困难,并发症多。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外科处理,病死率会升高达26.5%~44.0%[1]。我院1993年至2011年共收治十二指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复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郑必强, 王坚, 罗志国, 何新红, 俞晓立, 师英强,
    2012 (04):  381-382.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4
    摘要 ( 186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衍生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组成,可伴有多向分化潜能,因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尤文肉瘤(EWS)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和基因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一例
    庄荣源, 周宇红,
    2012 (04):  383-385.  DOI: 10.16139/j.1007-9610.a2885
    摘要 ( 209 )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儿童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成人少见。RMS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发生于腹膜后者较罕见。其恶性程度高,发生于成人的RMS预后更差。尤其是腹膜后RMS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已属中、晚期,治疗难度相当大。本文报道1例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放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赵如平, 姚伟强, 郭小毛,
    2012 (04):  386-389.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3
    摘要 ( 214 )  
    软组织肉瘤是间叶组织及与其交织生长的外胚层神经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以下[1]。2009年,美国新发软组织肉瘤病人为10 660例,死亡3820例。软组织肉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躯干和腹膜后,腹膜后作为软组织肉瘤发病的重要部位之一,约占全身软组织肉瘤总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组织肉瘤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纪元, 杜敏,
    2012 (04):  390-393.  DOI: 10.16139/j.1007-9610.a2858
    摘要 ( 565 )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分化不一,形态复杂多变,虽有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等辅助手段,但常由于缺乏特异性,使其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成为临床病理诊断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在一些STS中存在某些特定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这些特异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研究进展
    陆巍, 陆维祺,
    2012 (04):  394-397.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4
    摘要 ( 214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间质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特殊间叶源性肿瘤,其组织形态与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类似,但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模式较特殊。GIST一般以CD117阳性为特征,绝大多数肿瘤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根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郝玉娟, 罗成华,
    2012 (04):  398-401.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5
    摘要 ( 257 )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但原发腹膜后LS(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RPLS)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其中的41%[1]。RPLS的发病年龄为55~7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手术虽然是RPLS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在结肠直肠癌无创诊断中的应用
    王正实, 钟鸣,
    2012 (04):  402-404.  DOI: 10.16139/j.1007-9610.a2876
    摘要 ( 151 )  
    结肠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由于结肠直肠癌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