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9—2022 年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文献计量学分析
    潘娴 徐绮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6): 570-.  
    摘要56)      PDF(pc) (840KB)(180)    收藏
     目的 统计分析近 4 年来《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变化,并与其他美容整形外
    科类期刊进行比较。方法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数据,对《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的
    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他引率等进行统计及纵向分析,并将办刊背景较
    为相似的美容整形外科类 5 本期刊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4 年来,《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总被引频次、载文量稳步
    上升,而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总分总体呈下降趋势,他引率均保持在 0.9 左右。与其他美容整形外科
    类期刊比较,本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居于末位,但是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及综合评价总分均排名前列。
    结论 组稿高质量论文、增强组稿广泛性是本刊短期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难治性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疗效分析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赵敏 李丽 赵瑞东 马婷婷 程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6): 544-.  
    摘要59)      PDF(pc) (1162KB)(48)    收藏

    目的 探索难治性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放疗的治疗效果、复发的影响因素,评估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方法 共纳入 2019~2021 年收治的难治性瘢痕疙瘩患者 37 例(共 40 处),全部瘢痕疙瘩均在术后接受电子线照射,放疗采用 6~9 MeV 电子线源皮距照射技术,照射剂量 20 Gy/5 Gy/4 F。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束向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使用 Logistic 回归对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0 处瘢痕中有 4 处(10%)治疗后复发,有 5 处(12.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 77.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色素沉着、切口扩展。单因素分析显示 :性别、既往史、手术至放疗的时间间隔、是否连续照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手术至放疗的时间间隔超过 24 h 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连续照射是独立保护因素。复发、切口扩展及色素沉着是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结论 手术联合电子线放疗是治疗难治性瘢痕疙瘩的有效手段,手术至放疗时间、能否连续照射是影响瘢痕疙瘩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患者主观评价并不完全符合其临床表现及检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放疗对乳腺癌术后假体和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影响的研究进展
    任延鑫, 于岩, 徐可欣,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5): 511-.  
    摘要80)      PDF(pc) (903KB)(156)    收藏
    乳房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影响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够显著增加女性的自信心及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放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常规治疗方式,能够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率及无病生存率,然而放疗会增加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乳房再造的失败率。目前,实施最多的两种乳房再造术为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和假体乳房再造。本文主要针对放疗对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及假体乳房再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体表压力传感器监测的压力疗法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许佳, 韩冬, 苏薇洁,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29-.  
    摘要110)      PDF(pc) (2025KB)(221)    收藏
    目的 研究锶 -β- 磷酸三钙(Sr-β-TCP)对兔脂肪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rADSC)生
    物学活性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肩胛间区皮下脂肪,分离培养 rADSCs,选取第 3 代 rADSCs 进
    行成骨诱导。制备 β-TCP 材料和 Sr-β-TCP 材料,将 β-TCP 材料和 Sr-β-TCP 分别与成骨诱导的 rADSCs 共培养,
    分为 1% Sr-β-TCP 组、3% Sr-β-TCP 组、5% Sr-β-TCP 组、β-TCP 组、对照组(成骨诱导培养液)。MTT 比色法检
    测 rADSCs 增殖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钙离子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rADSCs 成骨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和 3% Sr-β-TCP 组相比,β-TCP 组、1% 及 5%Sr-β-TCP 组
    d1、d3、d6、d8 的 OD 值均下降(P<0.05);d3、d6、d8,5%Sr-β-TCP 组 OD 值均低于 β-TCP 组、1%Sr-β-TCP 组(P<0.05)。
    随着时间延长,各组光密度(OD)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 β-TCP 组相比,1%、3% Sr-β-TCP 组钙离子含量,
    ALP 活性,Notch3、pFAK、pERK1/2、RhoA 表达升高,5% Sr-β-TCP 组钙离子含量,ALP 活性,Notch3、pFAK、
    pERK1/2、RhoA 表达降低(P<0.05);3% Sr-β-TCP 组钙离子含量,ALP 活性,Notch3、pFAK、pERK1/2、RhoA 表
    达高于 1%、5% Sr-β-TCP 组(P<0.05)。结论 3% Sr-β-TCP 材料能提高 rADSCs 生物学活性以及成骨分化能力,
    可能与 Notch3/FAK/ERK1/2 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莹莹, 李华, 管佳琴,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42-.  
    摘要181)      PDF(pc) (1127KB)(419)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分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期间 128 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29~81 岁(平均 49.0±6.8 岁)。术后 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及 36 个月时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臂围测量,从主
    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淋巴水肿治疗情况。采用 Logistic 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乳
    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 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和 36 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比例分
    别为 9.4%(12/128)、25.0%(32/128)、23.4%(30/128)、23.4%(30/128),诺曼问卷得出的结果为 12.5%、26.6%、
    25.0%、25.0%。128 例患者中,最终 30 例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Ⅰ、Ⅱ、Ⅲ期淋巴水肿的发生比
    例分别为 15.6%、6.3% 和 1.6%。体重指数(BMI)、放疗、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在淋巴水肿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
    乳腺癌术后的 CDT 治疗及淋巴外科手术均对淋巴水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患者
    在腋窝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于术后 1 年内发生,术后 1 ~ 3 年内淋巴水肿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BMI、放疗、
    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均可能影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赵一菲 邹运 陈辉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58-.  
    摘要141)      PDF(pc) (843KB)(381)    收藏
    目的 探索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确诊
    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生信分析。结果 25 例患者的 50 个样本(25 对组织与血液配对)
    中,21 例患者存在体细胞突变,突变基因包括 NRAS 基因(19 例)、BRAF 基因(1 例),2 例患者病灶以及血液中
    均检测到新的突变,突变基因为 MET 基因(1 例)、IDH1 基因(1 例);另外 4 例患者未检测出致病突变。结论
    NRAS 是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最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BRAF 基因也被检出 ;同时还发现了潜在的新突变 IDH1
    和 MET 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核心剥离式”瘢痕疙瘩修薄术联合放疗的疗效分析
    武晓莉 班耀林 陈立彬 谢春晖 马倩玉 王文波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1): 22-.  
    摘要183)      PDF(pc) (9318KB)(76)    收藏

    目的 探究“核心剥离式”瘢痕疙瘩修薄术联合放疗对于瘢痕疙瘩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以及自身前后对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3 例边缘呈坡形的瘢痕疙瘩患者,共 326 处瘢痕疙瘩病灶,行“核心剥离式”瘢痕疙瘩修薄术,在保留约 1 mm 厚度瘢痕皮片情况下剥离并切除瘢痕核心组织,保留真皮网状层,以“改良褥式缝合法”缝合固定瘢痕皮片。术后采用 6 MeV 电子线放射治疗 2 次,第 1 次放疗于术后 24 h 内完成,7 d 后进行第 2 次放疗,单次照射剂量为 9 Gy。治疗结束后 6 个月、12 个月及18 个月时随访。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The 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scale,POSAS)分析治疗结果,统计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 18 个月患者满意度。

    结果 治疗后 POSAS 总分、患者总分、观察者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脱失,局部毛发脱落,及短暂的皮炎、神经炎表现,后均自行改善。治疗结束后 18 个月的总复发率为 30.23%。43 例瘢痕疙瘩中,17 例(39.53%)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22 例(51.62%)患者对疗效满意,4 例(9.3%)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 90.7%。结论 “核心剥离式”瘢痕疙瘩修薄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瘢痕疙瘩减容手术,配合术后放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积雪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研究#br#
    陈茜 韩晓凤 肖沙 徐伟 黄筠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1): 28-.  
    摘要147)      PDF(pc) (27469KB)(139)    收藏
    目的 研究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积雪苷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分为对照组(不建模)、模型组(不干预)、联合组(1 565 nm 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点阵组(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和积雪苷组(仅以积雪苷治疗)。分组干预后行大体观察、HE 染色、MASSON 染色,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Smads、IL-6 等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经造模分组干预后,大体观察、HE 染色和 MASSON 染色可见联合组瘢痕增生减少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显示,联合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Real-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联合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IL-6、Smad 2 表达升高,Smad 7 表达降低。结论 1 565 nm 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积雪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激光或积雪苷治疗,其作用机制与 TGF-β1、IL-6、Smad 2 表达升高,Smad 7 表达降
    低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影响异物巨细胞形成的介导因素研究进展

    刘宇, 王蕊, 李士杰,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 (6): 527-.  
    摘要376)      PDF(pc) (453KB)(197)    收藏
    异物巨细胞(Foreign body giant cell,FBGC)是生物医学材料植入体内后形成的一种突出细胞类型,由巨噬细胞融合而成,是持续微生物感染或不可吞噬异物引发的慢性炎症中标志性组织学特征。FBGC与植入的生物材料的降解和失效有关,是异物反应的关键细胞,控制FBGC形成被认为是防止植入失败的关键,因此FBGC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虽然促进巨噬细胞黏附发育和支持FBGC形成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但也发现了很多影响其形成的介导因素。本文从FBGC的形成过程、结构功能、影响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异物巨细胞形成的机制,并为寻找其他可能的介导因素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