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合成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短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宗宪磊,陆海滨,祁佐良,李国菊,宋国栋,都乐,靳小雷,姜笃银
    2016 (1):  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1
    摘要 ( 350 )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7肽库筛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关键序列,进行KGF活性短肽的调整和合成,并研究其对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以KGF单克隆抗体为靶,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获得KGF的特异性序列,并进行序列调整。用免疫荧光法检测KGF活性短肽的表皮细胞亲和力。用CCK-8法检测KGF活性短肽对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表皮细胞上特异性受体KGFR的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获得2个与KGF相似的特异性序列,合成获得2个KGF活性短肽,并纯化至98%纯度,短肽的C端进行氨基化封闭,N端进行罗丹明激光染料标记。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2个KGF活性短肽均能够与表皮细胞相结合。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个KGF活性短肽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2个KGF活性短肽组中表皮细胞表达KGFR增强。结论 从噬菌体随机7肽库中筛选到2个KGF的关键序列,合成的2个KGF活性短肽能够与KGFR相结合,并增强KGFR的表达,从而促进表皮细胞增殖,有望应用于促进创面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F-1-CXCR4/CXCR7信号对脂肪干细胞促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
    李强,张林霞,张爱君,陶常波,李雪阳,马志兵,金培生
    2016 (1):  6-1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2
    摘要 ( 456 )  
    目的 研究SDF-1对ADSCs体外促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并探讨CXCR4、CXCR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DSCs,检测其CXCR4、CXCR7的表达;SDF-1刺激ADSCs,并分别加入CXCR4、CXCR7封闭抗体,检测ADSCs-CM中VEGF、HGF、β-FGF含量,及其对h UVECs微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成功培养ADSCs;ADSCs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CXCR4、CXCR7表达持续下降;SDF-1刺激上调CXCR4、CXCR7表达,并提高ADSCs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及促进h UVEC微血管的形成;封闭CXCR4、CXCR7均可显著抑制SDF-1的促进作用。结论 体外环境下,SDF-1可上调ADSCs中CXCR4、CXCR7表达,并通过SDF-1-CXCR4/CXCR7两条通路提高ADSCs的促血管新生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研究
    陈亚红,曲淼,王文波,刘伟,武晓莉
    2016 (1):  11-1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3
    摘要 ( 375 )  
    目的 研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与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NF)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差异。方法 利用RT-PCR、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检测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耐药基因mdr1及其蛋白ABCB1的表达;并对30例不同部位瘢痕疙瘩的ABCB1蛋白表达量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耐药基因mdr1及其蛋白ABCB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瘢痕疙瘩原代成纤维细胞中ABCB1表达率:胸部>背部、腹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耐药基因mdr1及其蛋白ABCB1,且较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量增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Andy Tan,辛宇,Melia Bogari,林力,徐海凇,张艳,柴岗
    2016 (1):  15-1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4
    摘要 ( 346 )  
    目的 分析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院就诊的118例H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的OMENS Plus分类系统进行分型,全部病例行面部多角度拍照、面部三维扫描及头部CT检查。根据照片及面部三维扫描对外耳畸形进行分类,根据头部CT结果进行三维重建,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下颌骨测量并分类。应用逻辑回归模型对下颌骨畸形和外耳畸形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中,全部患者都表现为下颌骨畸形,其中M1型27例(22.9%),M2A型45例(38.1%),M2B型41例(34.7%),M3型5例(4.2%)。所有患者都存在耳部轻度到重度畸形,其中E1型20例(16.9%),E2型24例(20.3%),E3型51例(43.2%),E4型23例(19.5%)。相关系数(P=0.647)显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本组HFM患者中的下颌骨畸形与外耳畸形的严重性没有统计学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的稳定性研究
    杨莉亚,李澍源,滕利,孙晓梅,徐家杰,卢建建,张超
    2016 (1):  20-2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5
    摘要 ( 770 )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探讨手术优先的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MP)的稳定性。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位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进行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术前(T0)、术后5天(T1)及术后1年及以上(T2)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骨骼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及相关角度的变化。结果 在水平向,B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7.5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1 mm(28.0%);Pog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6.6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9 mm(43.9%)。在垂直向上,B点(1.3 mm)和Pog点(1.0 mm)在T1平均向下移;B点和Pog点在T2都出现了上移,分别为0.1 mm(7.7%)和0.3 mm(30.0%)。Ramus angle在T1较T0平均增加4.3°,在T2较T1平均减小1.1°(25.6%)。在水平向和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后退距离(T1-T0)与术后长期改变的距离(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水平向,Ramus angle、Go和Condylion的改变(T1-T0)与Pog点的改变(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快速正畸治疗MP在水平向、垂直向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论在水平向还是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复发程度与其后退幅度无显著线性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皮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马杰,沈尊理,沈华,张兆锋
    2016 (1):  25-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6
    摘要 ( 534 )  
    目的 探讨头皮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头皮缺损36例,其中外伤16例,肿瘤术后20例。分别应用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28例),筋膜瓣联合植皮(4例),远位皮瓣(2例),游离皮瓣(2例)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全部头皮创面应用皮瓣(植皮)修复均存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毛发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较大(直径<10 cm)头皮创面,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易存活,术后毛发生长良好,是治疗头皮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王进,袁斯明,洪志坚,崔磊,郭遥,汪军,胡心宝,姜会庆
    2016 (1):  27-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7
    摘要 ( 443 )  
    目的 探索手术治疗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21例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瘤体的部位、侵犯程度和局部解剖等情况,采用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皮瓣修复、完整切除瘤体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逐步切除瘤体、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等方法治疗。结果直接手术切除部分瘤体10例,均行皮瓣修复创面;直接手术完整切除瘤体4例,均行植皮修复;扩张器治疗切除头部瘤体1例;介入栓塞主要营养动脉后切除瘤体6例。17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局部外形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得以保留并有所提高。结论 手术治疗巨大神经纤维瘤能有效减轻瘤体负荷,改善外形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合适的患者应用扩张器治疗和术前进行营养动脉栓塞能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脂腹壁整形术——附35例临床分析
    程琳,韩雪峰,李发成
    2016 (1):  31-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8
    摘要 ( 477 )  
    目的 探索运用吸脂腹壁整形术进行腹壁形态重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共35例患者施行吸脂腹壁整形术。以直径2.5~3 mm的负压吸脂管进行全腹壁及侧腰部脂肪抽吸,抽吸完成后,采用选择性皮下分离的方法进行腹壁形态重塑,分离范围为双侧腹直肌内侧缘,切除多余皮肤后渐进性减张缝合腹壁。结果 共治疗35例,28例Ⅰ期愈合,3例出现血肿,2例伤口局部裂开,经对症治疗后愈合;无皮瓣坏死发生。随访3~26个月,患者腹壁平坦,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 吸脂腹壁整形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体型雕塑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矫正面部局限性硬皮病
    王阳,陈波,王晓军
    2016 (1):  34-3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9
    摘要 ( 490 )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矫正面部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对12例面部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联合局部皮瓣转移和局部黏连组织松解技术,矫正其组织缺损,自体脂肪颗粒注射3~4次,每次注射间隔6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8~18个月,脂肪存活良好,面部形态改善良好,病变区皮肤色泽改善。本组患者术后均无血肿、皮下硬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矫正面部局限性硬皮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便携式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在瘢痕量化评估中的应用——附10例瘢痕疙瘩临床报告
    沈丹枫,施远,夏玲玲,高振,武晓莉,刘伟
    2016 (1):  37-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0
    摘要 ( 450 )  
    目的 探讨便携式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在瘢痕量化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方法 2015年4月至11月,随机选取10名瘢痕疙瘩患者,运用便携式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对其病灶进行扫描,对瘢痕疙瘩的相关属性进行定量检测及分析,并将结果与手工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差异分析。结果 三维扫描的瘢痕长宽数据与手工测量数据相关性显著;手工测量值与3D扫描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便携式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能通过三维重建显示瘢痕外观特征,并有效进行定量分析,有望应用于瘢痕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切除联合浅层X线放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王维佳,谢亦欣,杨斌,何仁亮,喜雯婧,章一新
    2016 (1):  41-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1
    摘要 ( 689 )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在瘢痕疙瘩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200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瘢痕疙瘩直径10 cm以下166例(83%),直径10 cm以上34例(17%);病程5年68例(29%)。采取手术切除后立即照射121例(60.5%),拆线后照射58例(29%),切口痊愈后照射21例(10.5%)。所有患者放疗后均随访2年,观察瘢痕大小、病程长短、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放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2年内复发31例(15.5%),总有效率80%以上。术后立即照射及拆线后照射的有效率分别为97%及90%,切口痊愈后照射的治疗有效率为58%。直径10cm以下瘢痕疙瘩复发率6.63%,直径10cm以上的瘢痕疙瘩复发率23.5%。病程5年的复发率为11.7%。本组中仅有1例发生放射性溃疡(0.5%),未见放射性皮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浅层X线放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疗效明显。术后即刻或拆线后立即开始放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小面积或短病程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对软骨发育分化的影响
    陆晓娜,范飞
    2016 (1):  44-4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2
    摘要 ( 430 )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细胞中,对调节细胞的增殖、存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有重要意义,其受体和配体都是跨膜蛋白,因此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软骨的分化发育起始自间充质细胞的凝集,Notch家族在软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呈多样性,并对软骨的发育分化呈现时间和空间的调控。在此就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分布、转导机制及其对软骨分化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墨烯类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邹亚光,魏皎,李青峰
    2016 (1):  48-5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3
    摘要 ( 282 )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二维晶体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但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就石墨烯类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干细胞向成骨、成神经、成心肌、成脂方向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水肿治疗的进展
    邓景成,戴婷婷,曹卫刚
    2016 (1):  52-5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4
    摘要 ( 606 )  
    淋巴水肿临床上并不罕见,其主要病因是淋巴管或淋巴结受到损害,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正常淋巴管一旦失去代偿能力,就会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体内积聚,进而形成淋巴水肿。若不加以治疗,淋巴水肿可导致肢体进一步肿胀,皮下软组织纤维化、疼痛、感觉异常及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淋巴水肿对其预后十分关键,早期治疗也可以明显降低淋巴水肿的并发症。本文就淋巴水肿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抽吸腹壁整形术的临床进展
    彭丽,章杰
    2016 (1):  56-5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5
    摘要 ( 353 )  
    腹壁整形术分为很多种类,其中脂肪抽吸腹壁整形术联合了吸脂术和腹部整形术两种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术式之一。通过肿胀技术的应用、抽吸套管的改良、脐旁的高张力缝合等技术,大大减少了血肿、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脂肪抽吸腹壁整形术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脂肪移植术并发症的产生、预防和处理
    张谊,邱晓东
    2016 (1):  60-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16
    摘要 ( 362 )  
    自体脂肪移植在改善身体凹陷畸形、局部塑形和面部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风险。诸多并发症,如血管栓塞引发的失明、脑梗塞、皮肤坏死,脂肪坏死引起的钙化、油脂囊肿形成、感染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自体脂肪移植并发症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