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2): 117-130.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12
出版日期:
2022-04-28
发布日期:
2022-03-28
作者简介:
胡亦名,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社会语言学。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
Online:
2022-04-28
Published:
2022-03-28
摘要:
教/学是学习者与教育者彼此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语言已经被定义为“中介语”,则二语教师的语言该如何定义?对此,汉语思想资源中有一个现成的术语:“接引语”。接引语不但可以说是二语教学关系浑然天成的隐喻,更可以说是二语教学过程生动准确的写照。接引语包括“接取”和“引导”。接引语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一种媒介性资源、对象性资源和情感性资源;对于二语教学者来说,意味着模态性迁就、语码性迁就、视听性迁就、结构性迁就、文化性迁就和样板性提升、拓展性提升、动机性提升。中介语是学习者难以跳过的过程,接引语则是教学者自觉的设计。中介语由于接引语的接引而发展,接引语随着中介语的发展而变化,接引语的发展意味着迁就度越来越低而提升力越来越强。中介语研究可以提高接引语的接引能力,而接引语的研究则可以提高中介语的转化速率。
中图分类号:
胡亦名, 胡范铸. “接引语”:一个与中介语对应的二语教师语言分析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17-130.
HU Yiming, HU Fanzhu. “Ferry Language”:An Interlanguage Corresponded Language Analysis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2): 117-130.
[1] | 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30-32. |
[2] | Krashen S. D. & T. D. Terrell. 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M]. San Francisco: Alemany Press. |
[3] |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3):209-231. |
[4] | Swain M. 1995.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rdlhofer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r of H.G. Widdowson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25-144. |
[5] | Thornbury S. G. 1997. About Language: Task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6] | 蔡立予. 2006. 论“接引语”[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
[7] | 常晓晋. 2009.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
[8] | 陈燕玲. 2015.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语言情感与文化认同——基于“词语自由联想”实验的研究[J]. 东南学术(4):196-204. |
[9] | 丁福保. 2011. 佛教大词典[M]. 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社. |
[10] | 顾桂荣. 2011.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饱含情感[J]. 全球教育展望(6):94-96. |
[11] | 胡范铸. 2002. 语用学讲义[Z].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未刊 |
[12] | 胡范铸、 蔡立予. 2005. “接引语”: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根本特性[R]. 成都: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 |
[13] | 胡范铸. 2009. 言语行为的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J]. 外语学刊(4):65-68. |
[14] | 胡范铸、 刘毓民、 胡玉华. 2014. 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基于“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45-150. |
[15] | 胡范铸、 陈佳璇、 张虹倩. 2018. 目标设定、路径选择、队伍建设: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认识[J]. 世界汉语教学(1):3-11. |
[16] | 胡亦名、 姚权. 2022. 元宇宙: 元媒介、非自主交互与主体性衍化的奇点[J]. 文化艺术研究(1):56-64. |
[17] | 翁晓玲. 2017. 基于元语言的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8] | 蒋辅文. 1997. 提倡词式书写和词式排版[J]. 中文信息(5):36-37. |
[19] | 刘珣. 2000.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0] | 饶勤. 1998.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48-49. |
[21] | 姜丽萍. 2006. 教师汉语课堂用语教程[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3-8. |
[22] | 彭利贞. 1999.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4. |
[23] | 钱家珍. 1997. 试论教学语言的规范化[J]. 渝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5. |
[24] | 徐锦芬、 潘晨茜. 2019. 国际二语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及发展趋势[J]. 现代外语(4):565-574. |
[1] | 蔡基刚. 外语教学、二语教学、国际通用语教学?关于英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4): 70-77. |
[2] | 张乐, 刘芹.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的设计、构建与前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80-83. |
[3] | . 第一届当代外语研究“二语习得行为及认知研究:方法、实验和思想”研讨会[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2): 91-92. |
[4] | 钟小立. 翻转课堂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54-58. |
[5] | 李传益. 复述式语言输入对英语听说能力有效性实证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7): 44-49. |
[6] | . 《当代外语研究》稿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04): 73-76. |
[7] | 刘倩;. 自由间接引语的意向性解释——以《金色笔记》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8): 26-31+77. |
[8] | 郑新民;. 《教师语言意识》介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71-72. |
[9] | 徐曼菲;何安平;. 中、英大学生口语中I think的对比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3): 22-26+6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