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技术 ›› 2019, Vol. 33 ›› Issue (02): 44-50.doi: 10.3969/j.issn.1006-8244.a0933
伍赛特,
出版日期:
2019-02-25
发布日期:
2019-02-25
通讯作者:
伍赛特
Online:
2019-02-25
Published:
2019-02-25
摘要: 重点阐述了我国装甲车辆在动力技术、传动技术、辅助系统技术方面的重要技术进展,且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分析了我国装甲车辆动力传动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跨入自主研发阶段。但由于受设计技术、加工制造技术、研发条件与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相关技术及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该差距将逐步缩小。
中图分类号:
伍赛特,. 装甲车辆动力传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 传动技术, 2019, 33(02): 44-50.
[1] | 李瑞,孟祥慧. 船用柴油机十字头滑块摩擦动力学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 54(10): 1035-1044. |
[2] | 高深,胥昌懋,赵磊,雷凌,田强,张武高. 润滑油参数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成分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 53(11): 1285-1293. |
[3] | 田强,高深,赵磊,王志宇,张武高. PAO基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性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 53(10): 1187-1193. |
[4] | 张艳岗;宋智文;马富康;牛军;杨贵春;. 基于模态灵敏度的柴油机传动箱结构改进设计[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9, 35(03): 204-209. |
[5] | 古莹奎;沈延军;张全新;蔡泉;.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状态共因失效系统可靠性分析[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8, 34(02): 1-4+9. |
[6] | 刘爱虢1,朱悦1,陈保东1,曾文1,翁一武2,刘凯1,王成军1. 某重型燃气轮机NOx排放性能反应动力学数值计算[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11): 1383-1390. |
[7] | 朱益佳,林达,魏小栋,张武高. 掺混PODE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1): 33-. |
[8] | 杨云,饶宇. 不同深度凹陷内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1): 18-. |
[9] | 邢建峰1,饶宇1,李博2,饶琨3. 具有微小V肋-凹陷复合结构表面湍流传热实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7, 51(1): 40-. |
[10] | 黄宜坤,陈梅珊,张会生,翁史烈. 基于Sigma点卡尔曼滤波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6, 50(04): 534-539. |
[11] | 陈金伟,陈梅珊,梅姣姣,张会生. 考虑环境温度和功率的燃气轮机进口可转导叶控制策略优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6, 50(04): 540-544. |
[12] | 李恩道, 刘淼儿, 尹全森. FLNG驱动方式及热介质选型技术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4): 225-229. |
[13] | 田健. 6S50ME-B活塞头热负荷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2): 118-123. |
[14] | 冯岩,饶宇,李博. 凹陷涡发生器形状对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5, 49(05): 614-619. |
[15] | 马超,臧述升,陈小岭,吉雍斌. V形肋通道内蒸汽冷却的传热及流动特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5, 49(05): 644-65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