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超, 徐琛莹, 许庆玲, 唐陈月, 俞丽芬. 基于50~59岁体检男性内镜结果优化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潜在适用者的筛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2): 171-177. |
[2] |
马骏, 王飞, 刘佳, 钱昕伟, 李媛媛, 陆晓晔, 朱长清, 冯楠,.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筛查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51-454. |
[3] |
陆萌萌, 庄晓华, 於丽明, 高益鸣,. 阿司匹林对不同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观察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4): 403-407. |
[4] |
陆萌萌, 高益鸣,. 服用阿司匹林者血小板聚集率与残根拔除后出血的关联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4): 443-447. |
[5] |
何清, 焦洁茹, 赵雅洁, 王学锋, 吴方,. 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临床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6): 593-599. |
[6] |
龚波, 章莉, 戴云, 胡荷宇, 李海川, 侯雅萍, 何虹,. 正常妊娠妇女血栓弹力图参考范围的建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5): 490-493. |
[7] |
严字斐, 朱正其, 陈跃光,.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3): 251-254. |
[8] |
杨蓉, 焦洁茹, 蔡伟, 王学锋, 丁秋兰, 吴方,. 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6): 623-626. |
[9] |
张弦, 刘艳, 陆国平,. 阿司匹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处理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1): 101-103. |
[10] |
.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5): 483-491. |
[11] |
陈振祥, 陈晓媛, 白桦,.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83-85. |
[12] |
范金茹, 贺石林,. 重视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5): 373-375. |
[13] |
张利伟, 王学锋, 王鸿利,. 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5): 439-442. |
[14] |
金玮, 盛海辉, 刘艳, 张宪, 郑爱芳, 陈秋静, 陆林, 沈卫峰, 于金德,.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启动子区微卫星多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3): 214-216. |
[15] |
田彩霞, 李艳, 夏尊恩, 陈元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3): 247-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