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臻佳, 刘禹, 许冠群, 武文漫, 王学锋.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蛋白C及蛋白S活性改变的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62-366. |
[2] |
刘佳婕, 邵妍妍, 梁茜, 丁秋兰. 6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20-27. |
[3] |
术超, 管甲亮, 李喆, 刘禹, 王学锋, 武文漫. 稀释蝰蛇毒时间试验与混合试验在狼疮抗凝物检测中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28-31. |
[4] |
马思雨, 梁茜, 陈昌明, 王学锋, 丁秋兰. 3例自身免疫性血友病样凝血因子缺陷症患者ⅩⅢ诊断流程的初步建立及文献回顾[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650-657. |
[5] |
阮玉凤, 梁茜, 孙璟, 丁秋兰, 吴方, 王学锋,. 8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基因诊断与临床特征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1): 44-48. |
[6] |
贺石林,. 凝血因子Ⅻ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367-371. |
[7] |
董雷鸣, 王学锋, 王鸿利,. 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4): 431-434. |
[8] |
尹俊, 谢舜峰, 廖敬源, 张泽文, 沈友进, 林萍, 王学锋, 王鸿利,. L-精氨酸增强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3): 303-308. |
[9] |
.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5): 483-491. |
[10] |
殷玉华, 陆兆丰, 贾锋, 陆兆辉, 罗其中, 邱永明, 江基尧,.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大鼠颅脑损伤的作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4): 319-322. |
[11] |
王学锋, 戴菁, 王明山, 丁秋兰, 王鸿利,. 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FⅫ基因突变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6): 447-450. |
[12] |
杨程德.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实验诊断方法的现在与未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4): 11-12. |
[13] |
陶蓉,于金德,陆林,乐玮,尤蓓,龚兰生. 凝血因子Ⅶ基因Arg353Gln多态性、活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3): 71-73. |
[14] |
康文英,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璩斌,刘湘帆,尹俊,段宝华,王振义,熊立凡,于金德. 脑梗死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2):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