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4, Vol. 3 ›› Issue (06): 21-24.doi: 10.16150/j.1671-2870.a0006
袁燕,谢毅
出版日期:
2004-12-25
发布日期:
2004-12-25
Online:
2004-12-25
Published:
2004-12-25
摘要: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的方法,为诊断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并减少临床标本用血量。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患者群的全血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CD16抗体和非特异性IgG型抗体。结果:正常人群中CD16表达>90.78%,相对荧光强度>3255.66。IgG非特异性结合<4.07%,相对荧光强度<11.74。20例临床非自体免疫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19例阴性,5例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到3例阳性,6例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2例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方法简单,初步结果较为可靠,有临床应用和扩大检测项目的前景。
袁燕,谢毅. 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6): 21-24.
[1] | 来小音, 孙家兰, 胡荣郭, 杨雪莲, 吴国炉, 李龙宣, 卜碧涛.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加重及缓解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2): 199-203. |
[2] | 李晓帆, 王少元. 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472-476. |
[3] | 王建中. 流式细胞术诊断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当前主要的技术问题和对策[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7-11. |
[4] | 陈冰, 眭竫旎.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方式的展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17-26. |
[5] | 张颖婷, 夏迪, 刘泺, 童建华,. 白血病细胞中翻译控制肿瘤蛋白的检测及其方法学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4): 329-333. |
[6] | 费奇力, 王维维, 袁向亮, 张良,. 标本前处理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3): 325-328. |
[7] | 夏迪, 贾培敏, 马瑜珊, 童建华,. 中药提取物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5): 502-506. |
[8] | 张芳, 李本尚, 王翔, 马亚妮, 薛惠良, 潘慈, 叶启东, 江华, 周敏, 汤燕静, 陈静,. 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2): 141-144. |
[9] | 杨玲, 李强, 王树云, 许以平, 郭胤仕, 姚迪, 史桂英,. 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1): 57-61. |
[10] | 吴煦, 王建中, 屈晨雪, 袁家颖, 赵燕君, 张爱玉,. 血小板相关抗体直接法与间接法的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4): 339-342. |
[11] | 王海嵘, 顾春红, 钟济华, 王婷, 韩洁英, 陈芳源, 欧阳仁荣,. 流式细胞术结合G418筛选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细胞[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1): 52-55. |
[12] | 沈卫章, 李淑梅, 姜玉珍, 王学锋, 丁秋兰, 王鸿利,. 一种新的整合素α_(Ⅱb)Pro126Hi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6): 451-454+461. |
[13] | 卢瑞南, 李建勇, 吴雨洁, 朱明清, 宋君红, 耿美菊,. 应用CD45/SSC设门的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分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5): 375-378. |
[14] | 冷海燕,朱萍,丁天凌,谢毅.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相关抗体方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1): 65-67. |
[15] | 李莉,孔宪涛. 流式细胞术对血液病诊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6): 80-8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