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4, Vol. 9 ›› Issue (05): 308-312.doi: 10.16138/j.1673-6087.a0327
杨丽, 曹燕, 杨长青,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重要消化液,在非消化期间由肝脏生成后储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则由肝脏和胆囊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胆盐、卵磷脂、胆固醇等可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促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大与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而当胆汁分泌异常和(或)排出障碍时,就会使胆汁淤积,并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对于胆汁淤积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
杨丽, 曹燕, 杨长青,. 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疾病[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 9(05): 308-312.
[1] | 赵晨薇 马刚 林晓曦. 葡萄酒色斑增厚机制的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1): 83-. |
[2] | 陈宏,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30-534. |
[3] | 高晶晶, 高艳虹. 早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344-348. |
[4] | 孔秀芳, 姜林娣. 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3): 262-266. |
[5] | 蔡晓波, 王建香, 陆伦根. 胆汁淤积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11-14. |
[6] | 汪佩文, 董育玮. 胆汁淤积的定义、病因及分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15-23. |
[7] | 杨玲, 范慧倩, 严胜琦. 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29-37. |
[8] | 曲颖, 陆伦根. 胆汁淤积性疲劳评估和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38-42. |
[9] | 鲁晓岚, 夏巧云. 胆汁淤积性瘙痒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43-47. |
[10] | 宁玲, 刘贞君, 李伟, 刘雯, 李卫, 张振华, 方卫东, 高有方, 郑晓玮, 李磊. 安徽地区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理学病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53-57. |
[11] | 傅小霜, 李磊. 胆汁淤积性肝病与脂溶性维生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84-87. |
[12] | 陆伦根. 重视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管理[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1-3. |
[13] | 罗蒙, 李泓杰, 郑磊.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3): 195-198. |
[14] | 崔小川, 张希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支气管哮喘[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2): 93-96. |
[15] | Chih Wan Goh, 吴佳毅, 朱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6): 550-55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