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07, Vol. 2 ›› Issue (05): 292-294.doi: 10.16138/j.1673-6087.a0363
张晓坤, 沈玲红, 何奔,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4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受体、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 receptors,ONR)及可被代谢中间产物激活的受体。NR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和凋亡、免疫反应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张晓坤, 沈玲红, 何奔,. 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核受体Nur77和类视黄醇X受体[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05): 292-294.
[1] | 王顺, 朱华芳, 毛承誉, 李东九, 王长谦. 中药复方制剂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4): 261-266. |
[2] | 陈航炜, 戴秋艳. 冠心病的精准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212-216. |
[3] | 邵建伟, 胡赟赟, 倪通天, 陈敏, 周伟君, 毛恩强, 陈尔真.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1): 32-36. |
[4] | 黄晓怡, 蔡伟, 舒时珍, 庞小芬.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82-85. |
[5] | 曹烨, 刘晓晟, 葛晓乾, 周斌. 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36-441. |
[6] | 吴潇, 郑月宏. 我国基层医院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现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297-300. |
[7] | 张颖, 樊子旭, 刘华, 马建伟, 张敏,.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2): 83-89. |
[8] | 李琳, 牛静雅, 王天歌, 李勉, 赵志云, 徐瑜, 陆洁莉, 徐敏, 毕宇芳, 王卫庆, 高金丽. 上海市淞南社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CCTA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38-44. |
[9] | 吴丽苹, 曹久妹. 长链非编码RN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64-667. |
[10] | 宋倩, 王燕萍, 吴舒窈, 陈媛媛, 曹丽娟, 查晴, 杨克, 刘艳,. 卵泡抑素样蛋白1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6): 386-390. |
[11] | 王翠霞, 章晓炎, 巩云霞, 吴方. 老年人骨代谢状态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33-638. |
[12] | 王秋云, 陈桢玥,. 血小板和炎症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中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3): 212-215. |
[13] | 李俊伟, 夏寒冰, 赵红丽, 刘淑霞. 基于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预测冠心病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324-327. |
[14] | 凌媛, 王书鸿, 梁伟, 沈琳辉.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2): 199-203. |
[15] | 査晴, 王燕萍, 曹丽娟, 杨克, 吴丽苹, 刘艳,. Src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机制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 11(06): 375-37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