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春丽, 吴涛, 薛锋, 胡文雪, 王存邦, 白海. MUM1/IRF4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治疗报告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4): 399-400. |
[2] |
丁燕飞, 陈平, 罗方秀, 吴云林. 以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91-194. |
[3] |
陆弘逾, 曹亚峰, 顾俊, 王静, 陈梅, 宋陆茜.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的预测及诊断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40-644. |
[4] |
曹亚峰, 王静, 顾俊, 陆弘逾, 许杰, 刘元坊, 王焰, 王瑾, 陈钰, 陈玉宝, 李佳明, 郝杰, 糜坚青, 陈梅.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11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492-497. |
[5] |
王敏敏, 颜敏超, 郭晓珺.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629-631. |
[6] |
徐星萍, 孙以隽, 阎骅,. 套细胞淋巴瘤长期生存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3): 215-216. |
[7] |
肖超, 张曦, 赵佑山, 常春康,. 浆细胞白血病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3): 217-220. |
[8] |
俞晴, 陈钰,. 成骨与骨髓瘤[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06): 459-462. |
[9] |
吴文, 徐岚, 高晓东, 俞晴, 阎骅, 沈志祥,. P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05): 414-417. |
[10] |
陈丽, 王爱华, 陈雪瑜, 阎骅, 李军民,. 硼替佐米联合二硫化二砷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4): 295-299. |
[11] |
阎骅, 沈志祥,. 非霍奇金淋巴瘤靶点治疗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1): 18-21. |
[12] |
王焰, 陈颖, 张莉, 钱樱, 游建华, 郑宇, 陈钰, 沈志祥,.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01): 34-36. |
[13] |
张莉, 沈志祥,. 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现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01): 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