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4, Vol. 9 ›› Issue (05): 305-307.doi: 10.16138/j.1673-6087.a1355
陈成伟,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管细胞损伤为特征,临床特征为黄疸、瘙痒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小于1%的患者可发生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1]。药物性肝损伤分型1989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进行了分型,200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肝毒性委员会(Drug Hpatoloxicity Steering Committee)作了修订。具体分型为:1肝细胞损伤型,丙氨酸转氨酶(ALT)≥3倍参考范围上限
陈成伟,.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 9(05): 305-307.
[1] | 鲁晓岚, 夏巧云. 胆汁淤积性瘙痒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43-47. |
[2] | 宁玲, 刘贞君, 李伟, 刘雯, 李卫, 张振华, 方卫东, 高有方, 郑晓玮, 李磊. 安徽地区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理学病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53-57. |
[3] | 傅小霜, 李磊. 胆汁淤积性肝病与脂溶性维生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84-87. |
[4] | 杨玲, 范慧倩, 严胜琦. 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29-37. |
[5] | 华静, 倪茜茜,.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6): 334-338. |
[6] | 黄志寅, 唐承薇,.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 9(05): 345-347. |
[7] | 陈群蓉, 孙顺昌, 彭运生, 王清,.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_nTAA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血清胆红素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2): 149-152. |
[8] | 陈芳源, 达万明, 李冠军, 刘立根, 刘霆, 邵宗鸿, 沈志祥, 施光峰, 谢毅,.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会议纪要[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5): 441-442. |
[9] | 田伏洲, 石力, 汤礼军, 汪涛, 黎冬暄, 邹树, 罗皓,. 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术前减黄临床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04): 335-337. |
[10] | 肖平, 刘玲玲,.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贫血参数及胆红素水平与疾病活动关系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4): 350-351. |
[11] | 陈汉,吴孟超. 肝脏功能与外科临床的联系(2)[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 8(06): 495-497. |
[12] | 蔡威. 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 5(01): 10-12. |
[13] | 周孝思. 胆色素结石发病机理的平衡学说[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4(01): 140-5. |
[14] | 朱雷明,蔡端,张延龄. 模拟胆汁体系中游离胆红素的热力学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4(01): 144-5. |
[15] | 黄晓强,蔡守旺,周宁新,冯玉泉,黄志强.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4(01): 162-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