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6, Vol. 11 ›› Issue (05): 319-321.doi: 10.16138/j.1673-6087.a1380
黄玲, 陆志檬,
发布日期:2020-07-25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作为最早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物,HBV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在临床应用已经10年有余。近年来对HBsAg水平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预测价值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现将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HBsAg与HBVe抗原、HBVDNA、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关系
黄玲, 陆志檬,.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风险评估与抗病毒药物疗效判断中的意义[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 11(05): 319-321.
| [1] | 孙烨, 蔡伟. 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终点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115-118. | 
| [2] | 郑洋, 范芸,.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4): 289-290. | 
| [3] | 刘兴祥, 徐云芳, 李桂珍, 王兴亮,.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与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4): 382-383. | 
| [4] | 宋斌斌, 沈敏娜, 张春燕, 吴炯, 郭玮, 潘柏申,. 2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性能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2): 186-189. | 
| [5] | 宋斌斌, 邵文琦, 吴炯,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1): 70-73. | 
| [6] | 易建华, 王华, 蔡淑清,.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2): 111-114. | 
| [7] | 任红,. 现今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问题和对策[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2): 89-91. | 
| [8] | 蔡伟, 谢青, 周惠娟, 安宝燕, 王晖, 郭清, 谷瑞瑛, 周霞秋,.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作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2): 147-151. | 
| [9] | 万谟彬,.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2): 85-88. | 
| [10] | 凌云, 陆志檬,.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04): 283-285. | 
| [11] | 谢松业, 黄盛, 丁星, 张蕾,. 一种简便直接半定量检测抗HEV-IgG的方法及其临床观察[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2): 202-205. | 
| [12] | 陈成伟,.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新认识[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04): 232-236. | 
| [13] | 俞红,谢青,周霞秋,秦爱兰,郭清.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测定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1): 34-35.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