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2, Vol. 7 ›› Issue (05): 352-355.doi: 10.16138/j.1673-6087.a1524
吴志俊, 刘艳, 金玮, 张凤如,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别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9例,根据其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n=67)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n=52)。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钠肽。监测2组治疗前、后24 h总尿量、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变化。观察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1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总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肌病组P=0.000 1,非缺血性心肌病组P=0.015),NT-proBNP均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21,非缺血性心肌病组P=0.043),但组间比较无差异。2组间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个月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也相似。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对各病因造成的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相似,其药物不良反应及1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吴志俊, 刘艳, 金玮, 张凤如,. 重组人脑钠肽对不同病因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5): 352-355.
[1] | 李若谷. 希氏束起搏的临床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5): 360-364. |
[2] | 汤宝鹏, 张疆华, 郭衍楷. 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5): 365-368. |
[3] | 桂燕萍, 陈晔芬, 施仲伟, 许燕. 超声心动图右室面积变化分数筛查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31-335. |
[4] | 杨洋, 龚艳春.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5): 366-370. |
[5] | 盛虹, 章安迪.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178-183. |
[6] | 罗晓颖, 许燕, 张凤如, 吴立群, 戚文航. P波离散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32-36. |
[7] | 张中文, 左祥荣, 郑绪辉, 曹权, 李新立, 李艳秀. 3q26 rs1269630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老年人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预后间的关系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6): 565-571. |
[8] | 罗晓颖, 许燕,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03-307. |
[9] | 徐东杰,. 心力衰竭的利尿剂抵抗机制及处理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82-84. |
[10] | 缪培智, 郑宏超, 周京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85-88. |
[11] | 周京敏, 汪菁峰,. 慢性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及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65-70. |
[12] | 张勇, 唐韵,. 肠内营养剂用于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支持治疗观察[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89-93. |
[13] | 孔洪,. 女性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71-76. |
[14] | 郑旭辉, 李新立,.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探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120-123. |
[15] | 李金平, 陈颖, 应晨, 张旭东, 季旻晔, 张凤如,.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水平升高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5): 308-3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