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09, Vol. 4 ›› Issue (03): 183-187.doi: 10.16138/j.1673-6087.a0595
乔志卿, 卜军, 丁嵩, 宋玮, 杜勇平, 沈节艳, 金叔宣, 幺天保, 何奔,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梗)(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91例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TMPG0~2级,n=30)和心肌灌注正常组(TMPG3级,n=61),比较2组基本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以及介入结果,并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o回归分析,总结急性心梗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男76例,女15例,年龄38~84(62.3±11.8)岁,心肌灌注不良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更高(80.0%比54.1%,P=0.0163),心梗部位以非前壁心梗居多(70.0%比29.5%,P=0.002);造影结果中,心肌灌注不良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右冠状动脉(RCA)更多见(63.3%比18.0%,P
乔志卿, 卜军, 丁嵩, 宋玮, 杜勇平, 沈节艳, 金叔宣, 幺天保, 何奔,.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3): 183-187.
[1] | 毛蓓茜 倪鹏文 李挺 谢挺 徐兵. 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2): 118-. |
[2] | 李兆亭, 周祥, 张洪波, 汤国建. 基于伪谱法的再入可达域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2, 56(11): 1470-1478. |
[3] | 杨晓辰, 朱圆, 孙琼, 余小萍, 张娴. 主观认知下降的影响因素、评估与干预研究新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1): 90-94. |
[4] | 胡健, 杨震坤, 闫小响, 杜润, 丁风华, 刘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80岁以上左前支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70-72. |
[5] | 林喜风 卢艺朴 王涛. 微创钥匙孔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疗效观察及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1, 17(4): 335-. |
[6] | 倪颖, 童琛晔, 黄立敏, 钱闻, 查庆华, 方琼.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的生育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91-497. |
[7] | 陆浩, 葛雷.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45-150. |
[8] | 王墨扬, 陈阳, 叶蕴青, 张洪亮, 吴永健.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1-154. |
[9] | 钱杰.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5-160. |
[10] | 刘晓丽, 马晓腾. CYP2C19基因型与冠心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61-166. |
[11] | 缪培智, 郑宏超, 周京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2): 85-88. |
[12] | 杨琳,卞薇薇.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疼痛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3): 194-197. |
[13] | 陈小松, 吴佳毅, 黄欧, 何建蓉, 朱丽, 李亚芬, 陈伟国, 沈坤炜. 乳腺癌病人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影响因素和预后[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5): 428-433. |
[14] | 黄沛, 谭玉燕, 李红霞, 何璐, 吴逸雯,. A型肉毒毒素注射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53-57. |
[15] | 程智慧, 李红鹏, 马静, 张湘, 瞿炜,. 纯氧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39-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