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9, Vol. 14 ›› Issue (06): 644-647.doi: 10.16139/j.1007-9610.a2395
陈润浩, 李金明, 徐近, 龙江,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406nm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颗粒(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给药组:406nm-GEM-NP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颗粒组和无药对照组,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同时观察给药后48h和72h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MTT试验检测提示406nm-GEM-NP和GEM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且406nm-GEM-NP的细胞抑制率在50μg/mLGEM浓度时,超过了单纯GEM(P<0.05),且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提示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空白纳米颗粒对细胞抑制轻微,且不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陈润浩, 李金明, 徐近, 龙江,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体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06): 644-647.
[1] | 何敏, 刘颖斌. 可切除胰腺癌的判断标准与治疗及其争议[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6-10. |
[2] | 吴莉莉, 许耀麟, 楼文晖. 放射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25-29. |
[3] | 王冲, 程石. 可切除胰腺癌术前减黄的共识与争议[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30-33. |
[4] | 卫积书, 黄诗朦. 胰腺癌嗜神经侵袭与神经重塑的研究历史和治疗现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42-45. |
[5] | 金龙, 易仕和, 霍俊杰, 刘小林, 牛海波. 圆柱型粗糙元诱导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8): 942-948. |
[6] | 孙艳, 代丹娇, 陈智伟, 张华清. 卡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尿足细胞相关蛋白裂隙素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6): 387-391. |
[7] | 李晓丽, 李为光, 钱爱华, 曹国良. 胰腺癌血清微RNA-486-3p的异常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2): 121-125. |
[8] | 罗丹阳, 高益鸣. 口腔菌群与胰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1): 84-86. |
[9] | 左广民, 彭魁, 李勉, 徐敏, 毕宇芳, 宁光. 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脂肪肝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6): 605-609. |
[10] | 丁方谜, 刘振东. 叉头盒蛋白D1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促进胰腺癌侵袭转移[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6): 486-492. |
[11] | 钱梨寒, 沈柏用.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5): 442-446. |
[12] | 吴璟奕, 李国静, 费健.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胰腺癌(附17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4): 326-330. |
[13] | 孙文韬, 邓侠兴. 胰腺癌与乙型肝炎感染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2): 171-173. |
[14] | 祁睿格,何春霞,付菁菁,赵丽梅,姜彩昀. 无机纳米粒子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9, 53(3): 373-379. |
[15] | 张超, 王伟艺, 唐文皓. 自噬在胰腺癌及其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6): 555-5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