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红, 王一飞, 陈佳, 陈洁, 李斌.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2): 233-236. |
[2] |
蔡业冰, 任家俊, 郝风节, 叶枫, 杨宇尘, 龚笑勇, 马迪, 王俊青, 陈拥军. 人类假基因在以肝癌为主的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5): 590-594. |
[3] |
程兮, 杨卫平, 马丁, 刘心玉, 汪炳瑞, 沈柏用, 彭承宏, 邱伟华,. S腺苷甲硫氨酸对肝细胞癌手术病人的疗效[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 20(05): 403-407. |
[4] |
冯胜虎, 韩铭, 成军,.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4): 389-392. |
[5] |
齐斌,余丽梅. microRNA概述及其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 10(6): 357-359. |
[6] |
佟辉, 杨卫平, 林大伟, 施敏敏, 沈柏用, 彭承宏, 李宏为, 邱伟华,. S腺苷甲硫氨酸对肝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05): 435-439. |
[7] |
何权瀛,. 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辨识[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5): 365-370. |
[8] |
周荣富, 王鸿利,. 加强对肝病出血和血栓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2): 144-146. |
[9] |
袁伟杰, 谷立杰,. 缺氧在慢性肾脏疾病进程中的不良作用机制及其干预[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06): 478-481. |
[10] |
阴斌霞, 王香玲, 赵丽华, 柴丽华, 岳天海, 何谦, 李丽华, 刘军,. 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06): 540-544. |
[11] |
于咏梅, 桂红莲, 李和姐, 谢青,.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01): 56-57. |
[12] |
刘勇.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02): 171-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