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
    戴存才, 苗毅,
    2006 (03):  181-182.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1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
    李宏为, 周光文,
    2006 (03):  183-18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2
    摘要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治疗
    吴志勇, 罗蒙,
    2006 (03):  185-187.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3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静脉-腔静脉系统分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
    刘吉奎, 董家鸿, 蔡景修,
    2006 (03):  190-192.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5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保脾问题
    姜洪池, 代文杰, 胡震,
    2006 (03):  193-195.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6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孙勇伟, 罗蒙, 陈炜, 徐庆, 周鸿, 张军峰, 顾磊, 吴志勇,
    2006 (03):  198-200.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8
    摘要 ( 282 )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233例病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流速。结果: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占其中25.89%,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10.91%。与术前相比,血栓组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流速下降显著,无血栓组术后PV和SV的流速无显著下降。术后血栓组SV的流速与无血栓组病人比较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术前和术后的相同时间,病人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T延长时间两组手术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高达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系统血液流速减缓在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脾切除后病人血小板升高并非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在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有很大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素-1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微循环的调节机制
    陈桂明, 周岩冰, 于红, 王东升, 陈春球, 尹路,
    2006 (03):  201-20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09
    摘要 ( 249 )  
    目的:检测内皮素A受体(endothelin A receptor,ETA)mRNA在胃黏膜微循环血管上的表达位点,探讨内皮素-1(ET-1)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微循环的调节机制。方法:用60%CCL4(0.3ml/100 g体重)皮下注射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模型。实验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n=13)、肝细胞变性坏死期组(n=20)、肝细胞结节状增生期组(n=20)和假小叶形成期组(n=18)。应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确定ETA受体的表达部位,以能发现ET-1在胃黏膜微循环血管壁的作用位点,并测定实验大鼠门静脉压力、外周及门静脉血ET水平,以动态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门静脉压力、门静脉与外周血ET水平变化及其规律。结果:Wistar大鼠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其胃黏膜厚度增加,黏膜淤血;门静脉压力呈梯度性升高;外周及门静脉血浆ET水平随门静脉压力升高而降低;胃黏膜ETA mRNA主要在黏膜基底部的微循环前微动脉和后微静脉血管壁表达,其表达水平随ET浓度的降低和门静脉压力的升高而增加,且其在小动脉表达明显强于小静脉。结论:大鼠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其外周及门静脉血浆ET水平呈进行性降低;胃黏膜微循环血管壁中的ETA mRNA表达量增加,呈现上调趋势;ET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这种变化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切取尸体肝肾供体手术方法的改进
    刘洪涛, 彭龙开, 谢续标, 贺志军, 齐海智,
    2006 (03):  205-207.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0
    摘要 ( 338 )  
    目的:探讨尸体供肝、供肾的手术方法改进。方法:总结30例尸体肝肾联合切取的操作技术及关键环节,肝脏离体后再行门静脉插管灌注UW液并保存,优先灌注胆道。结果:本组热缺血时间0~5min,平均(2.5±1)min,供体手术时间16~23min,平均(19±2.5)min,本组所有供肝供肾移植后一周左右恢复功能。结论:本组使用的尸体肝肾联合切取技术更快速、简捷,有助于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保证移植器官的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肝星形细胞持续活化的相关基因
    何天霖, 吴志勇, 罗蒙, 邱江锋,
    2006 (03):  208-211.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1
    摘要 ( 223 )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与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中两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 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 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持续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持续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633条,下调基因715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芯片法检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羧肽酶E的表达
    杨士勇, 韩天权, 蒋兆彦, 蔡劬, 胡海, 姜志宏, 蔡杏兴, 袁作彪, 王侃侃, 张济, 张圣道,
    2006 (03):  212-216.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2
    摘要 ( 241 )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中羧肽酶E(carboxypeptidase E,CPE)的mRNA表达,探讨CPE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可能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病人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胆石、胆汁成分测定。正常肝细胞株(HL-7702)为共同参照,用含10 000个cDNA克隆的芯片对8份肝脏标本样品(包括6例胆囊结石和2例无胆囊结石对照)进行基因表达谱对比分析;通过实时PCR验证阳性结果。结果:有效表达基因6 068个,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肝脏有6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PE基因呈下调表达,经实时PCR验证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进一步比较另12例胆固醇结石病人和8例对照组的肝脏组织CPE表达,CPE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6.21比124.50±36.36,P<0.05)。结论:肝脏CPE表达下降可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p53腺病毒与常用化疗药物对大肠癌-174细胞株生长抑制的对比
    王建华, 纪宗正, 王小强,
    2006 (03):  217-220.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3
    摘要 ( 234 )  
    目的:对比了解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大肠癌-174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效应及其半数致死量(IC50),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利用MTT法对比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奥沙利铂、丝裂霉素以及紫杉醇等大肠癌常用化疗药物的IC50和残存肿瘤细胞存活率(Imax%),明确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体外抑瘤的活性。结果:rAdp53的IC50为5.73×1011VP/ml,具剂量、时间依赖性抑瘤效应,但与常用化疗药物相比抑瘤效应较弱;5-氟脲嘧啶、紫杉醇、丝裂霉素单用时抑瘤效应最强;紫杉醇、5-氟脲嘧啶体外抑瘤效应敏感性最好。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抑瘤效应,IC50为5.73×1011VP,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其单用时体外抑制大肠癌-174细胞株的作用远逊于经典的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漏水支架用于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附78例报告)
    吴立胜, 涂从银, 汪宏, 刘玉海,
    2006 (03):  221-223.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4
    摘要 ( 295 )  
    目的:介绍防漏水支架结合术中胆道镜为对胆石症进行诊治的一种新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78例胆石症病人术中应用自制的防漏水支架结合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67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术中结石取净;单独或合并诊断肝内胆管结石19例,术后残留结石3例,胆道结石取石率96.15%(75/78);无1例腹腔感染;3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赘生物形成,经内镜取标本,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结论:防漏水支架在术中胆道镜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可以提高术中对胆道结石的诊疗速度,降低胆道结石的残留率以及早期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为进一步提高内镜对肝内胆道疾病的诊治有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石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帅建, 戴丽萍, 余小舫, 鲍世韵, 郑锦锋, 张桌,
    2006 (03):  224-226.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5
    摘要 ( 238 )  
    目的:探讨胆石病治疗方法的决策。方法:我院近2年收治各种胆石病626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或网篮套石、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或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本组直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7例(3%);行LC 562例(包括ERCP等治疗后行LC者78例),554例成功施行,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另8例(1.38%)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并发症2例(0.45%);胆囊结石并轻度胆管扩张或黄疸22例中,15例先行ERCP,5例发现有胆总管下端细小结石并成功取出后再作LC,7例直接行LC,术后仅有1例须再作ERCP,取出胆总管下端小结石;胆囊结石并胆总管或肝总管结石68例,作EST或网篮套石,63例(92.5%)成功取尽结石并行LC。肝内胆管结石48例全部施行开腹手术,术前作ERCP、鼻胆管引流术13例,术中均联合用胆道镜取石,并有7例行左肝外叶切除,5例行右肝段或局部病灶切除,1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肝胆管外引流术,1例肝胆管成形术,术后经T管或U形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狭窄肝胆管扩张术21例。全部治愈,无结石残留。本组共有96例经十二指肠镜操作,11例有轻型胰腺炎(淀粉酶增高,轻微上腹疼痛),治疗2~3 d后恢复,不影响后续治疗,其他20例并发症主要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为胆石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这些内镜或是单独应用,或是与手术相结合,或是相互联合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各种胆石病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的作用
    翁子毅, 费哲为, 吴克瑾, 杨勇, 张一楚,
    2006 (03):  227-230.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6
    摘要 ( 216 )  
    目的:评定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5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病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各组15例。对照组为普通输液组;实验A组肠内营养液不含谷氨酰胺;实验B组每升肠内营养液含谷氨酰胺13.0g。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04.5 kJ/(kg.d),连续7 d,分别测定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检测血浆谷胱甘肽(GSH)和血清氨基酸浓度,观察临床转归。结果:除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实验组病人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C)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下降明显减少,实验B组TSF和TRF更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实验B组病人血浆GSH浓度明显上升(P=0.035),与对照组(P=0.000)、实验A组(P=0.000)呈显著差异;实验B组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患者血清丝氨酸(P=0.023)、精氨酸(P=0.031)、缬氨酸(P=0.018)、赖氨酸(P=0.034)和蛋氨酸(P=0.030)均有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特殊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GSH水平,增加CD4+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体内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浓度,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黏附分子CD44S阻断胃癌腹膜转移的实验研究
    尹华, 丁友成, 张辉, 卢爱国,
    2006 (03):  231-23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7
    摘要 ( 199 )  
    目的:评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被单克隆抗体封闭后,胃癌细胞黏附、迁移能力及其腹膜种植潜能的变化,为将阻断CD44作为抑制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细胞黏附试验及迁移试验(Boyden小室法)评价经抗CD44S单克隆抗体作用后,体外培养的MKN45胃癌细胞与间皮细胞发生黏附的能力及其穿越间皮细胞发生迁移的能力变化。通过建立裸鼠腹膜种植瘤模型,评价抗CD44S抗体处理对胃癌细胞腹膜肿瘤生成能力及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抗CD44S抗体作用后,胃癌细胞MKN45与间皮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明显减弱;经较高浓度抗体处理后,MKN45细胞的迁移能力也有明显下降。体内实验结果提示,接种经抗CD44S抗体处理MKN45胃癌细胞的裸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黏附分子CD44参与胃癌腹膜转移过程,与肿瘤细胞-间皮细胞间的黏附和肿瘤细胞迁移等步骤密切相关;阻断CD44可作为抑制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在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细胞肝素处理犬颈动脉的异种移植研究
    王学宁, 陈长志, 杨岷, 吴学军, 吴春华,
    2006 (03):  235-238.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8
    摘要 ( 169 )  
    目的:研究用去污剂-酶消化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法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方法:犬颈动脉管壁经脱细胞后部分再行肝素结合处理,样本经组织学及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对管壁弹性和强度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肝素结合效果和结合程度。将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血管同时植入16只兔双侧颈动脉,术后21d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犬颈动脉血管壁细胞被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机械性能无明显破坏,肝素结合于管壁全层,植入兔颈动脉后两侧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联合肝素结合处理可以作为制备脱细胞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兔重度创伤后急性微量元素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死亡的关系
    王典, 于晓军, 祁秀敏, 王海鹏, 杨天潼,
    2006 (03):  239-243.  DOI: 10.16139/j.1007-9610.a1619
    摘要 ( 248 )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微量元素(TE)变化与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2分的严重创伤家兔模型,观察伤后12h、36h、60h、6d、9d、14d、21d、28d家兔的内脏形态学改变,同步检测血Zn、Se、Cu、Fe含量及其相关酶和产物GPX、SOD、MPO、MDA含量变化,以及血AST、ALT、Cr、BUN等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结果:重伤后血Zn、Fe、Se含量明显下降,持续2~3周。GPX活性明显下降,持续1周;SOD活性伤后1d下降,之后快速升高;MPO活性1周内升高,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MDA含量第3天开始升高,第6天达高峰。严重创伤组家兔伤后3~6d死亡率为26%,血生化指标符合MODS,病理学检查符合MOF改变。结论:严重创伤可引发血Se、Fe、Zn等急性TE缺乏及其相关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变化,提示TE可能参与MODS的发生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工程生物膜愈合大鼠皮肤创伤的初步研究
    许伟榕, 王莉, 赵涵芳, 陈诗书,
    2006 (03):  244-247.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0
    摘要 ( 225 )  
    目的:观察含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于大鼠创面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创伤愈合的影响,为基因工程生物膜用于临床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3个时相,分别为实验组V:创面覆盖含有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后常规包扎;对照组B:创面覆盖生物膜后常规包扎;对照组O:创面进行常规包扎。术后7d、14d、29d分别取创伤皮肤组织进行创面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大鼠皮肤组织创面的新生血管量,同时观察创伤愈合的过程、通过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实验大鼠组织的VEGF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印迹证实应用hVEGF制备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能使大鼠皮肤创面持续表达VEGF,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VD计数表明创面覆盖含有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后新生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我室研制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能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生成,以达到减少瘢痕形成、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9例报告)
    刘忠, 胡祥, 沈忠义, 白云清, 安伟德, 田大宇,
    2006 (03):  250-251.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2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脂肪瘤临床特点分析
    王少华, 崔喆, 唐伟军, 钟鸣, 王平治,
    2006 (03):  253-25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3
    摘要 ( 2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定位小腿交通支离断手术治疗下肢交通支功能不全
    邓超频, 陈聪, 艾鹏, 徐鲁白, 王继生, 周斌, 胡海,
    2006 (03):  255-256.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4
    摘要 ( 2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时性升结肠癌、回肠淋巴瘤一例报告
    陈春球, 黄梁, 叶敏, 倪金迪, 尹路,
    2006 (03):  257-258.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5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中的肠内营养支持
    顾磊, 孙勇伟, 吴志勇,
    2006 (03):  259-261.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6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在胰腺外科的应用现状
    彭远飞, 郑民华,
    2006 (03):  262-26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7
    摘要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杨卫华, 王春友,
    2006 (03):  265-267.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8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根治术后胆石症
    秦春枝, 燕敏,
    2006 (03):  268-270.  DOI: 10.16139/j.1007-9610.a1629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元统计分析与结果解释错误辨析(5)
    胡良平, 李子建, 刘惠刚,
    2006 (03):  277-282.  DOI: 10.16139/j.1007-9610.a1632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函授继续教育——多元统计分析与结果解释错误辨析
    2006 (03):  283-284.  DOI: 10.16139/j.1007-9610.a1633
    摘要 ( 233 )  
    本期印出本刊2006年函授继续医学教育的二份试题,每份试题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及格者将获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授予的Ⅱ类学分(10分)证书。试题中的“问答题”,请学员另附纸解答(打印、复印均无效)。完成后请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本刊将于2006年第4期列出正确答案,并于2005年7月起陆续寄出各位考试合格者的学分证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