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与方向
    沈坤炜, 李宏为,
    2010 (05):  457-45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2
    摘要 ( 252 )  
    当今,恶性肿瘤已占我国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有上升趋势,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约260万例,其中180万例死于癌症。美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逐渐下降,在女性病人中,乳腺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乳手术相关问题
    张宏伟,
    2010 (05):  460-46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5
    摘要 ( 228 )  
    自从1973年Fisher进行NSABPB-06试验研究保乳手术的可行性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以保乳手术替代改良根治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术式已成为趋势。荟萃分析显示,保乳手术5年、10年和20年的总生存率与改良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5年、15年和20年的局部复发率也无差异[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应用价值
    骆成玉,
    2010 (05):  464-46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6
    摘要 ( 185 )  
    传统的乳腺癌手术可能存在一些固有缺陷。①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可能引起如上肢功能障碍、水肿等难以纠正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则缺少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支皮瓣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陈天文, 吴炅,
    2010 (05):  468-47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3
    摘要 ( 293 )  
    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利用自体组织行乳房重建,能得到最自然、最持久的美学效果,而不会增加肿瘤相关的不良后果[1]。然而,传统的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材料,如横行腹直肌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TRAM)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虽能满足乳房重建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MRI增强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夏晓天, 何萍青, 林燕苹, 胡滨, 朱珠华, 高琦,
    2010 (05):  473-47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4
    摘要 ( 223 )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107例乳腺疾病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MRI动态增强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107例病人共检出117个病灶,以BI-RADS分级4类以上为检查阳性,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灵敏度优于乳腺X线摄影(97.06%比80.88%,P=0.003)和超声(97.06%比88.24%,P=0.049),而其特异度不低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P=0.274和P=0.798)。ROC分析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乳腺X线摄影(0.935比0.867,P=0.001)和超声(0.935比0.886,P=0.001),而联合3种检查方法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大于单独行乳腺X线摄影(P=0.001)、超声(P=0.005)和MRI增强检查(P=0.008)。结论:MRI增强检查在有症状的乳腺疾病病人中的诊断价值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运用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特点分析
    胡静, 汪登斌, 姜婷婷, 柴维敏, 陈克敏,
    2010 (05):  477-48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1
    摘要 ( 357 )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乳腺磁共振图像的形态学特点、动态增强方式及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结果:18例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表现及增强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肿块型13例(72.2%),包括不规则片状6例和段状改变7例,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型者12例,Ⅲ型者1例;另一类表现为肿块型,5例(27.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Ⅰ型者1例,Ⅱ型者2例,Ⅲ型者2例。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病灶15例,检出率达83.3%,表面扩散系数(ADC)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MRI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评估
    应学翔, 朱珠华, 林燕苹, 王富文, 何战洋, 何萍青,
    2010 (05):  482-48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4
    摘要 ( 307 )  
    目的:利用BI-RADS(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房图像和资料系统)MRI征象描述评估MRI在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3.0TMRI检查35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人,并结合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根据BI-RADSMRI征象描述分析乳头溢液病人的MRI图像特征,探讨MRI征象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MRI对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7.8%,恶性病灶的MRI征象中最常见的强化分布是沿导管分布(60.0%)、最常见的强化形态是不均匀强化(60.0%),最常见的时间-信号曲线是平台型(60.0%)。结论:乳腺MRI为临床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乳腺X线筛查项目中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
    季亚婕, 常才, 丁建辉, 曾炜, 陈敏, 柳光宇,
    2010 (05):  486-48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5
    摘要 ( 268 )  
    目的:评估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腺筛查项目筛查出,并在初筛时同时行乳腺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的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病人。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在检出恶性病例时的诊断灵敏度,并进一步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与年龄及腺体致密度间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并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病例共42例,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0%、64.3%、95.2%,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型和致密型乳腺,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比单用乳腺X线摄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可提高乳腺筛查的诊断灵敏度,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推荐用于腺体密度较高的乳腺筛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检测P63、CK5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应用
    陶怡菁, 吴克瑾, 吴萍, 张生来, 朱健, 全志伟,
    2010 (05):  490-49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6
    摘要 ( 407 )  
    目的:探讨通过免疫组化表型鉴别乳腺乳头状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9年手术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病变病人的资料,分析肌上皮细胞相关标志物P63和CK5的表达,分别判定结果为阴性或阳性。结果:用P63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度为91.40%。使用CK5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86.02%。使用P63和CK5双阴性诊断恶性乳头状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100%。结论:联合检测P63和CK5可用于鉴别不确定的乳头状病变,当出现双阴性时考虑为恶性病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8在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梅芳, 何建蓉, 沈坤炜, 李亚芬, 陈伟国, 朱丽, 韩宝三, 刘炳亚, 朱正纲,
    2010 (05):  494-498.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7
    摘要 ( 275 )  
    目的:初步探讨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8(kallikrein gene8,KLK8)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26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与相应瘤旁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检测KLK8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KLK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其相应癌旁组织低(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HC和FISH联合检测27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R-2状态的研究
    谢静, 郭滟, 袁菲, 程佳, 金寅春, 金晓龙,
    2010 (05):  499-50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8
    摘要 ( 564 )  
    目的: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2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以探讨两种方法检测HER-2状态的符合率。方法:用IHC和FISH法分别检测2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准确率。结果:IHC和FISH检测HER-2的总符合率为83.9%,Kappa系数为0.650(P<0.001)。130例IHC标记HER-2结果显示为++的病例中,44例(33.8%)Fish为阳性,54例结果1HC为阳性或+的病例中的5例(9.3%),经FISH检测证实HER-2基因有扩增。而94例IHC结果显示为+++的病例中,有3例(20.2%)FISH结果为阴性。在130例IHC显示++的病例中,3例FISH结果为模棱两可。结论:IHC和FISH检测HER-2的符合率为83.9%,对IHC标记HER-2结果为++的病例,用FISH检测大多能得到满意结果。对极少数HER-2基因扩增为临界状态的乳腺癌病例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吕世旭, 黄关立, 黄欧, 林包容, 杨凯,
    2010 (05):  504-50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9
    摘要 ( 302 )  
    目的:评价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先清扫腋窝淋巴结再行乳腺切除的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与84例传统改良根治术作比较,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评价两者的疗效。结果:改良根治术与逆行改良根治术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1.43min和120.6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9d和7.75d,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5.12d和5.00d,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5.49个和24.71个,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42.86%和46.25%。病人术后伤口引流量,第1天改良根治术组平均引流量为168mL(50~300mL),逆行改良根治术组平均引流量为144mL(50~25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而两组术后随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手术方法,符合肿瘤手术学原理,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安全且未增加近期术后并发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方琼, 吴蓓雯, 沈坤炜, 欧怡洁, 邱娴, 赵婷婷, 张男,
    2010 (05):  508-51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0
    摘要 ( 347 )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上海3家综合性医院325例治疗期间的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针对肿瘤病人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QLQ-C30)及乳腺癌的特异性量表(EORTC-BR23)。结果:乳腺癌病人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为(61.30±18.56)分,与EORTC提供的乳腺癌参考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国内、外病人在不同的生活质量子量表比较中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月收入组(P=0.030)和不同年龄组的乳腺癌病人间生活质量存在差异(P=0.038);不同治疗方案组病人在躯体功能(P<0.001)。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年龄、治疗方案及具体的手术方式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访谈法研究乳腺癌病人诊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赵婷婷, 方琼, 沈莉莉, 吴蓓雯,
    2010 (05):  514-51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1
    摘要 ( 179 )  
    目的:深入分析乳腺癌病人诊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对10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访谈,将资料进行编码、分类,并归纳、提炼出主题。结果:反映出乳腺癌病人的真实体验与感受的三个主题,分别为对癌症诊断的反应、心怀"希望"及负性情绪。结论:乳腺癌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心理体验,临床护士需通过加强沟通和评估,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胆管合流异常胰腺损伤的抗氧化治疗实验研究
    陈风, 吕毅, 汪健, 黄顺根, 王兴东,
    2010 (05):  518-52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1
    摘要 ( 249 )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胰腺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方法:采用13只健康杂种猫建立APBD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7只,不作抗氧化治疗)、B组(6只,抗氧化治疗);并将13只的术前情况作为对照。饲养6个月,观察其胰腺的病理,胰腺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变化。结果:13只猫均成活6个月;术前胰腺均呈粉红色。6个月后,A组胰腺颜色加重,充血、水肿,其中3只可见扩张的胰管;B组胰腺颜色稍加重,但无胰管扩张及腺体水肿。光镜下,A组有3只猫的胰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只见间质血管增生、白细胞附壁;而B组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仅2只间质血管内白细胞增多。电镜下,A组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崩解;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数量增多。而B组的胰酶分泌减少,较A组好转。对照组的MDA值为(1.234±0.716)μmol/gprot(微摩尔/克蛋白),而A组为(2.900±1.888)μmol/gprot,B组为(0.927±0.880)μmol/gprot。ANOVA检验,P=0.0215,F=4.8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氧化治疗对APBDU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生蛋白4的相关表达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陶厚权, 何徐军, 蒋晓婷, 马英玉, 王惠菊, 夏英捷,
    2010 (05):  522-52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2
    摘要 ( 240 )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再生蛋白4(REG4)水平在胰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对84例胰腺癌血清REG4和CA19-9进行测定,并与58例胰腺良性疾病和70名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REG4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胰腺癌病人血清REG4水平[(2.34±1.37)μg/L]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疾病[(0.82±0.57)μg/L](P<0.001)。结论:血清REG4是一个潜在的胰腺癌血清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随访具有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K19评估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价值
    庄鹏远, 王健东, 沈军, 杨勇, 王雪峰, 全志伟,
    2010 (05):  526-530.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3
    摘要 ( 220 )  
    目的:探讨伴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病理分类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HCC组织中胆管细胞表型指标CK1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LNM发生及总体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伴LNM的HCC癌组织中,CK19表达显著高于125例不伴LNM的HCC癌组织,分别为27.7%和5.6%(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囊包载体肝细胞培养方式对肝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
    匡洁, 彭承宏, 韩宝三, 沈柏用, 李宏为,
    2010 (05):  531-53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39
    摘要 ( 292 )  
    目的:探讨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囊包裹微载体的肝细胞培养方式对肝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立微囊包载体组和普通单层细胞培养组;以微载体Cytodex3进行肝细胞(HL-7702)培养;选择合适时机进行ACA微囊化包裹。收集两组第1~6天的培养液,测定其中白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用Calcein-AM/PI双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了解细胞活性的改变。结果:观察培养6d,微囊包载体组培养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至第4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而普通单层培养组培养液中白蛋白含量至第2天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微囊包载体组培养液的LDH含量明显低于单层培养组(P<0.01)。微囊包载体组中活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至培养第6天,显示黄绿色荧光;而单层培养组中每天有大量失活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至培养第6天,贴壁细胞数量仅占培养前的27%。结论:微囊包载体肝细胞培养方式中前期,微载体细胞培养可在较短的时间及较小的空间内实现细胞扩增;外周的微囊机构对肝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及合成产物的排出无影响,但可阻挡大分子免疫球蛋白;两者结合有利于维持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功能及细胞活性,是一种兼具高密度培养及免疫屏障功能的细胞培养方式,在生物人工肝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olo样激酶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崔江涛, 陆爱国, 王廷峰, 邱明远, 韩丁培, 王明亮, 李健文, 郑民华,
    2010 (05):  536-541.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4
    摘要 ( 231 )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体外RNA干扰抑制plk1对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56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LK1及PCNA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测肠癌主要细胞株中PLK1的表达;针对plk1基因设计3条小干扰RNA片段,瞬时转染高表达结肠直肠癌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转染后PLK1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PLK1、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均有相关性(P<0.05),且两者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Western印迹法筛选出SW1116细胞株PLK1表达最高,下调PLK1表达后,其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都有所下降(P<0.05)。结论:PLK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可能在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调节失衡中起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其迁移和浸润,其有望成为评估结肠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秦建民, 盛霞, 杨林, 撒忠秋, 徐夏君, 李琦, 殷佩浩, 张敏, 陈腾, 曹伟家,
    2010 (05):  542-544.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5
    摘要 ( 184 )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5位,占肿瘤死亡人数的4.9%,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上腹疼痛的临床分析——附33例报告
    潘炳权, 仲德胜,
    2010 (05):  545-547.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2
    摘要 ( 338 )  
    目前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式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尽管后者日益普及,但临床上仍有部分病人,因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气腹,或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致腔镜下手术解剖存在困难,或存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禁忌证等诸多原因,而需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一例
    李秋文, 肖文华, 朱建华,
    2010 (05):  548-54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6
    摘要 ( 385 )  
    病例:女,41岁,未绝经,KPS评分为80。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而就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房有一低回声包块。遂于当地医院行右乳房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约1cm×1cm×1cm大小。12d后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检测ER(+)、PR(+)、c-erbB-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4/5)。拆线后1周开始放疗,总剂量为50Gy(术区+同侧腋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战洋, 应学翔, 何萍青,
    2010 (05):  550-553.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7
    摘要 ( 165 )  
    前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乳腺癌也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术后的远处转移以骨、肺、肝多见;有数据表明,骨骼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1-2]。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任何转移部位都有典型环境障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灶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
    蔡嵘, 金冶宁,
    2010 (05):  554-556.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8
    摘要 ( 171 )  
    随着普查及治疗手段的进展,乳腺癌的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仍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据统计,美国2008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182469例[1],其中7000例(6%)在确诊时即为转移性乳腺癌[2]。传统上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倾向于选择化疗等全身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乳腺癌病人需求的研究现状分析
    裴艳, 黄欧, 方琼,
    2010 (05):  557-559.  DOI: 10.16139/j.1007-9610.a2559
    摘要 ( 242 )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表明,在女性的癌症死因排序中,乳腺癌居第六,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疾病[1]。而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病人的长期生存率不断得到提高,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故在疾病诊治、康复过程中对医疗护理服务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与局部复发的关系
    殷正昕, 何建蓉,
    2010 (05):  560-562.  DOI: 10.16139/j.1007-9610.a2560
    摘要 ( 126 )  
    乳腺癌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也正受其威胁。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与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的出现使得很大部分病人免去了不必要的手术切除活检[1-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胡天晓, 王汉涛,
    2010 (05):  563-565.  DOI: 10.16139/j.1007-9610.a2540
    摘要 ( 328 )  
    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成为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主要和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供、受者之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差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不可避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