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最新治疗进展
    马倩玉,武晓莉
    2020 (1):  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1
    摘要 ( 684 )   PDF(736KB) ( 844 )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外伤、烧伤、手术、疫苗接种、皮肤穿刺、痤疮和带状疱疹等,但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理性瘢痕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压迫治疗、硅胶制剂、药物治疗、手术、放射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自体脂肪移植、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但尚未有令人满意的单一疗法,因此综合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研究
    王涵,赵丹妹,许建霞,连环,曲明悦,何牧野,王春仁
    2020 (1):  6-1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2
    摘要 ( 400 )   PDF(673KB) ( 358 )  
    目的 评价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以尾静脉注射途径进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通过对大鼠体质量、血液学、临床生化、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指标,综合分析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结果 两组大鼠均未观察到有生物学意义的异常指标。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3D打印骨科钛合金未观察到亚慢性全身毒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熔融沉积技术增量制造不同孔隙率聚醚醚酮材料的骨相容性实验研究
    黄嘉蕊,钟业宏,俞哲元,韦敏
    2020 (1):  11-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3
    摘要 ( 506 )   PDF(5207KB) ( 475 )  
    目的 探索熔融沉积技术3D打印不同孔隙率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熔融沉积技术打印不同孔隙率的PEEK材料,包括40%、50%、60%孔隙率及实心PEEK材料;不同孔隙率PEEK材料与MT3C3-E1细胞共培养,于成骨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骨生成标记物检测,对比成骨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成骨细胞的黏附形态。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黏附良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的层数明显增加。在整个成骨诱导期(共28 d)有孔隙的PEEK材料明显比实心PEEK的AKP活性高、OC含量多(P<0. 05)。在成骨诱导早期(第7天),40%孔隙率PEEK的AKP活性最高(P<0. 05)。成骨诱导中期(第14天) 60%孔隙率PEEK的AKP活性最高(P <0. 05)。在成骨诱导中、后期(第14、28天) 40%孔隙率PEEK的OC含量均为最高(P <0. 05)。结论 经熔融沉积技术3D打印的有孔PEEK材料可增加骨相容性,其中以40%孔隙率PEEK的骨相容性最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载姜黄素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研究
    KANG BO KYOUNG,陈维明,周广东,曹德君
    2020 (1):  16-2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4
    摘要 ( 343 )   PDF(13861KB) ( 51 )  
    目的 探索以负载姜黄素材料为支架,在动物皮下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细胞划痕试验明确既可抑制血管但又不影响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姜黄素的最佳浓度范围。负载姜黄素的支架材料与单纯明胶支架材料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术后3、6周取材,比较局部皮下血管抑制程度。软骨细胞-负载姜黄素支架复合物与软骨细胞-明胶支架复合物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术后3、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比较软骨形成情况。结果 姜黄素对h UVEC的有效抑制浓度为30μmol/L,而对BMSC的有效抑制浓度为40μmol/L。负载姜黄素支架在裸鼠皮下具有明显的血管抑制作用。软骨细胞-负载姜黄素支架复合物在裸鼠皮下可形成成熟软骨。结论 负载姜黄素支架具有血管抑制作用且不影响软骨再生,有望成为软骨再生的理想支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的大鼠鼠尾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徐祥文,邝依敏,黄昕,高雅姗,李海洲,顾舒晨,昝涛
    2020 (1):  22-2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5
    摘要 ( 507 )   PDF(5820KB) ( 778 )  
    目的 建立增生性瘢痕的有效动物模型。方法 于SD大鼠鼠尾形成6 mm矩形创面,根据创面边缘距鼠尾根部的距离分为A组(3 cm)和B组(5 cm)。术后16 d进行牵拉并测量创面牵张力。于牵拉7、14、21、28 d拍照记录两组的瘢痕的大体变化。于牵拉28 d检测两组瘢痕中张力相关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和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YAP)活化情况。结果 A、B两组牵拉即刻的牵张力分别增加了(22. 78%±2. 452%)和(15. 46%±2. 193%)(P<0. 05)。相比B组,A组瘢痕厚度显著增加(P<0. 05),胶原束粗大呈漩涡样排列紊乱,且α-SMA蛋白表达高于B组(P<0. 05)。A组FAK和YAP阳性表达率均较B组增高(P<0. 05; P<0. 001)。结论 于鼠尾3 cm处建立创面进行牵拉可以建立更接近于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保护素/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粟玉斌,蒋尧传,胡军组,王洪凯,孙岩
    2020 (1):  27-2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6
    摘要 ( 370 )   PDF(5989KB) ( 260 )  
    目的 探索骨保护素(OPG)/脱蛋白骨(DPB)复合物对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制备OPG/DPB复合物。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n=15):OPG组、DPB组、OPG/DPB组及对照组,均建立ACL重建模型,腱-骨界面分别植入OPG、DPB及OPG/DPB,对照组旷置处理。术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4周时,各组均未见Sharpey样胶原纤维,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8周时,OPG/DPB组Sharpey样胶原纤维最为明显;术后12周时,OPG/DPB组可见典型4层结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4周各组最大加载负荷无明显差异(P>0. 05);术后8周,OPG/DPB组最大加载负荷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 OPG/DPB复合物可显著促进ACL重建术后的腱-骨早期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抽吸物中纤维结缔组织的成分分析
    黄奔,蔡磊,尹博,张心瑜,李发成,韩雪峰
    2020 (1):  30-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7
    摘要 ( 413 )   PDF(2919KB) ( 300 )  
    目的 测定脂肪抽吸物中纤维结缔组织(以下简称“纤维”)的蛋白成分及其含量和血管基质片段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s)的数量。方法 获取6名志愿者的脂肪抽吸物,于肉眼下拣选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并行HE染色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成分,ELISA测定蛋白含量,同时测定纤维中和剔除纤维后的脂肪中的SVFs细胞数量。结果 HE染色观察显示纤维中含极少量脂肪;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纤维中含有CollagenⅠ、Laminin、CollagenⅣ和Fibronectin; ELISA结果显示纤维中CollagenⅠ的含量为(5. 122±4. 581)μg/L、Laminin为(15. 876±0. 385)μg/L、CollagenⅣ为(4. 488±4. 822)μg/L、Fibronectin为(10. 55±8. 403)μg/L,纤维和剔除纤维后的脂肪中的SVFs细胞含量分别为(3. 42±1. 34)×104cells/mL和(1. 27±0. 45)×105cells/mL。结论 纤维中主要为细胞外基质,相同体积的剔除纤维的脂肪比纤维中的SVFs含量更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用于肌腱二级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形态观察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研究
    张忆,苏波,杨桢,胡若楠,宁良菊
    2020 (1):  34-3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8
    摘要 ( 422 )   PDF(8064KB) ( 140 )  
    目的 探讨一种用于肌腱二级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形态观察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方法 以猪趾浅屈肌腱为例,将肌腱在常温下横切为1 cm左右的肌腱段,通过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完整性,行冰冻切片联合特殊Masson染色,观察肌腱二级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分布情况。另取肌腱段若干经10%中性甲醛固定4 h,分为5组,采用不同的扫面电镜制样方法:A组,单纯梯度脱水; B组,行冰冻切片,再将肌腱切片进行梯度脱水; C组,梯度脱水至70%,行冰冻切片,再将肌腱切片进行梯度脱水; D组,梯度脱水至80%,行冰冻切片,再将肌腱切片进行梯度脱水; E组,梯度脱水至100%,行冰冻切片。各梯度脱水试剂为乙醇配制,梯度脱水终浓度均为100%。冰冻切片厚度均为100μm。经临界点干燥喷金后行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双光子二次谐波显微成像观察示肌腱结构完整连续。Masson染色观察示周围腱内膜较薄区域难以辨别独立胶原纤维束。体视显微镜观察示肌腱切片电镜制样后大体完整,三级纤维束的周围腱内膜清晰可见。扫描电镜观察示A、D、E组肌腱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度收缩,二级纤维束结构无法辨别; B组整体呈现无规律的冰晶空隙,二级纤维束结构难以辨认,胶原纤维排列清晰可见; C组连续完整,二级纤维束及其周围腱内膜、胶原纤维排列均清晰可见。结论 扫描电镜的肌腱试样制备,可通过组织固定后经乙醇梯度脱水至70%,行冰冻切片,再将肌腱切片继续梯度脱水至100%,该方法能清晰观察到肌腱二级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的形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G R167G突变致先天性指间关节黏连
    崔恒庆,孙滨,方霞,周晟博,杨皓然,戴心怡,韩刚,王斌
    2020 (1):  39-4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9
    摘要 ( 519 )   PDF(3992KB) ( 307 )  
    目的 鉴定一个中国先天性指间关节黏连家系的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Sanger测序对NOG及GDF5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计算机模拟突变noggin-gdf5三维空间结构。C2C12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分化,验证突变noggin蛋白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NOG基因(c. 499C>G p. R167G)杂合错义突变。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显示突变位点位于noggin与gdf5结合处。体外细胞分化显示突变蛋白体对C2C12成骨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NOG基因c. 499C>G杂合错义突变使noggin抑制成骨作用降低,产生关节黏连的表型,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种脱细胞真皮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临时重建巨大Ⅲ型腹壁缺损
    井刚,潘云川,王君
    2020 (1):  43-4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0
    摘要 ( 341 )   PDF(2626KB) ( 277 )  
    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临时重建巨大Ⅲ型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收治因外伤导致的巨大Ⅲ型腹壁缺损患者6例。早期手术清创探查示腹壁全层缺损,大小15 cm×12 cm~18 cm×15 cm,彻底清除腹壁坏死组织,损伤肠管予以吻合或造瘘;使用打孔的异种脱细胞真皮结合VSD暂时性关腹。结果 5例患者早期清创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肠瘘或严重腹腔感染,1例高压电击伤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腹腔冲洗及多次打孔的异种脱细胞真皮结合VSD治疗后,腹腔感染得以控制,肠管黏连成片,肠管浆膜层肉芽生长良好。结论 对于需分次手术修复的巨大Ⅲ型腹壁缺损,早期使用打孔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结合VSD暂时性关腹,可保护外露的肠管、充分引流腹腔内渗出液,有效控制腹腔感染,为后期重建腹壁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瓣在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吴苏州,华栋,方小魁,王凌,倪韬略,何萍,操瑞昌
    2020 (1):  46-4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1
    摘要 ( 349 )   PDF(1343KB) ( 227 )  
    目的 探讨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以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14例面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缺损范围1. 2 cm×1. 0 cm~4. 8 cm×2. 1 cm,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4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血运良好,有触感,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不同皮瓣修复各具优势,应根据缺损情况进行选择;就近取材或采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保证术后面部功能及外观的完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体置入联合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王志刚,尉迟海深,任天平,林金德,迪娃,纵轲
    2020 (1):  48-5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2
    摘要 ( 354 )   PDF(1638KB) ( 153 )  
    目的 探讨假体置入联合自体脂肪移植一期隆乳术应用于被覆软组织较薄患者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经腋窝切口分离出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胶假体;从双下肢大腿部后侧脂肪堆积处采集自体脂肪组织,离心处理后均匀注射于乳房的各个区域,以达到良好的软组织增厚和假体覆盖,形成自然的外观和手感。随访期间对乳房的形态、假体的轮廓感及手感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本组173例患者中,除1例一侧乳房局部出现较明显的脂肪结节外,余均未出现脂肪液化、坏死等并发症;术后乳房形态、大小、手感和位置的满意率达92%。结论 假体置入联合脂肪移植隆乳术,可防止假体轮廓显现,术后乳房形态美观、手感自然,在被覆软组织较薄患者中应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脂肪移植在重睑术后上睑凹陷矫正中的临床应用
    李营,陈福生,李军
    2020 (1):  51-5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3
    摘要 ( 373 )   PDF(1421KB) ( 234 )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在重睑术后上睑凹陷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共12例重睑术后上睑凹陷患者。抽吸大腿内或外侧脂肪约20 m L,采用离心法去除水分和脂滴,用1 m L注射器在上睑凹陷区域注射充填脂肪约2~4 m L。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脂肪液化、钙化、坏死、硬结等并发症,上睑凹陷基本消失,双侧重睑弧度较术前自然流畅,眼部年轻化明显,患者满意。结论 应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矫正重睑术后上睑凹陷,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察性三段式照相法在重睑术后修复中的应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方法
    侯俊杰,张诚,韩雪峰,刘畅,田怡,夏小飞
    2020 (1):  54-5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4
    摘要 ( 368 )   PDF(2637KB) ( 152 )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重睑修复术前拍照的理念和方法,改进重睑修复术前照相流程,收集更完整的信息,从而提升重睑修复决策过程的准确性。方法 在接诊重睑修复患者的过程中,首先将患者不满意处进行多角度拍照,与患者沟通并确认。明确患者主要诉求后,按照六步照相法进行眼部标准体系照相,与患者共同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及患者诉求,就遗漏或新发现的关注点,再次进行检查并补充拍照。最后再次与患者共同分析,形成合理的修复方案。结果 通过患者共同参与的多环节拍照和开放式问诊,提高患者对多环节多角度拍照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可以更充分地展现其诉求点。接诊医生通过多环节多角度拍照可以避免疏漏,掌握患者眼部及整体的更多信息,形成更为合理的修复方案。结论 诊察性三段式照相法,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可提高患者主动性,患者诉求和目前状况得到充分显现。在得到全面影像资料的同时,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方法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格林模式在小耳畸形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周燕春,卞薇薇,石嘉栋
    2020 (1):  58-6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5
    摘要 ( 354 )   PDF(672KB) ( 307 )  
    目的 探索格林模式在小耳畸形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耳畸形一期手术患儿共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于格林模式设计的体重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体重、体脂含量、BMI、饮食及运动依从性、再造耳形态的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格林模式体重管理干预能有效控制体重,提高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提高手术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病例报道:克鲁宗综合征1例
    王静,颜青,何俊平,邱德智,王刚
    2020 (1):  62-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6
    摘要 ( 949 )   PDF(3230KB) ( 553 )  
    报道1例父系遗传的克鲁宗综合征。患儿,女性,4岁,临床表现为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良、颅内压增高、反颌及突眼畸形,依据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克鲁宗综合征颅面型。于全麻下行颅面重建术,术后患儿头颅外观较前明显改善,突眼好转,眼睑可闭合,视力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黄成,罗旭松
    2020 (1):  65-6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7
    摘要 ( 558 )   PDF(659KB) ( 540 )  
    脱细胞真皮基质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皮肤组织的表皮细胞及真皮层内的细胞成分去除,并保留了正常胶原三维结构及基底膜的真皮支架。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低抗原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稳定的理化性质,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本文就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矫治唇腭裂颌骨畸形相关并发症
    陆叶,尹宁北,宋涛
    2020 (1):  67-6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8
    摘要 ( 427 )   PDF(697KB) ( 581 )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影响着患者口腔颌面部器官的功能和形态,约15%~50%的唇腭裂患者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手术可有效矫正颌骨畸形,但同时可能导致上颌骨回缩复发、腭咽闭合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对手术治疗唇腭裂颌骨畸形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口畸形整复的研究进展
    舒凯翊,赵久丽
    2020 (1):  70-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9
    摘要 ( 373 )   PDF(661KB) ( 263 )  
    大口畸形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颌面畸形,常伴有颜面的其他畸形,系由胚胎发育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融合不全或未融合所致。可单独存在,也可作为多种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大口畸形的整复方法众多,其中直线法、“Z”成形术最为常用,还有对偶三角皮瓣法、矩形皮瓣法、“W”成形法等。本文回顾了大口畸形的分类、解剖结构、手术方法,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时,口角能基本对称,且瘢痕不明显的整复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胸部结节的临床诊疗进展
    闫飞,公美华,孙辉,袁巍巍,孔震,刘井清,李长根,方震,韦喆,于丽
    2020 (1):  73-7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20
    摘要 ( 377 )   PDF(658KB) ( 160 )  
    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日趋增多,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乳房重建术。但是,术后产生的结节增加了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本文对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后胸部结节的临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临床对规范化诊疗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