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最新治疗进展
    马倩玉,武晓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1
    摘要570)      PDF (736KB)(584)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外伤、烧伤、手术、疫苗接种、皮肤穿刺、痤疮和带状疱疹等,但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理性瘢痕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压迫治疗、硅胶制剂、药物治疗、手术、放射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自体脂肪移植、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但尚未有令人满意的单一疗法,因此综合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良的大鼠鼠尾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徐祥文,邝依敏,黄昕,高雅姗,李海洲,顾舒晨,昝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22-2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5
    摘要408)      PDF (5820KB)(533)   
    目的 建立增生性瘢痕的有效动物模型。方法 于SD大鼠鼠尾形成6 mm矩形创面,根据创面边缘距鼠尾根部的距离分为A组(3 cm)和B组(5 cm)。术后16 d进行牵拉并测量创面牵张力。于牵拉7、14、21、28 d拍照记录两组的瘢痕的大体变化。于牵拉28 d检测两组瘢痕中张力相关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和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YAP)活化情况。结果 A、B两组牵拉即刻的牵张力分别增加了(22. 78%±2. 452%)和(15. 46%±2. 193%)(P<0. 05)。相比B组,A组瘢痕厚度显著增加(P<0. 05),胶原束粗大呈漩涡样排列紊乱,且α-SMA蛋白表达高于B组(P<0. 05)。A组FAK和YAP阳性表达率均较B组增高(P<0. 05; P<0. 001)。结论 于鼠尾3 cm处建立创面进行牵拉可以建立更接近于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道:克鲁宗综合征1例
    王静,颜青,何俊平,邱德智,王刚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62-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6
    摘要893)      PDF (3230KB)(440)   
    报道1例父系遗传的克鲁宗综合征。患儿,女性,4岁,临床表现为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良、颅内压增高、反颌及突眼畸形,依据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克鲁宗综合征颅面型。于全麻下行颅面重建术,术后患儿头颅外观较前明显改善,突眼好转,眼睑可闭合,视力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矫治唇腭裂颌骨畸形相关并发症
    陆叶,尹宁北,宋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67-6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8
    摘要367)      PDF (697KB)(417)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影响着患者口腔颌面部器官的功能和形态,约15%~50%的唇腭裂患者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手术可有效矫正颌骨畸形,但同时可能导致上颌骨回缩复发、腭咽闭合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对手术治疗唇腭裂颌骨畸形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熔融沉积技术增量制造不同孔隙率聚醚醚酮材料的骨相容性实验研究
    黄嘉蕊,钟业宏,俞哲元,韦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11-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3
    摘要445)      PDF (5207KB)(408)   
    目的 探索熔融沉积技术3D打印不同孔隙率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熔融沉积技术打印不同孔隙率的PEEK材料,包括40%、50%、60%孔隙率及实心PEEK材料;不同孔隙率PEEK材料与MT3C3-E1细胞共培养,于成骨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骨生成标记物检测,对比成骨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成骨细胞的黏附形态。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黏附良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的层数明显增加。在整个成骨诱导期(共28 d)有孔隙的PEEK材料明显比实心PEEK的AKP活性高、OC含量多(P<0. 05)。在成骨诱导早期(第7天),40%孔隙率PEEK的AKP活性最高(P<0. 05)。成骨诱导中期(第14天) 60%孔隙率PEEK的AKP活性最高(P <0. 05)。在成骨诱导中、后期(第14、28天) 40%孔隙率PEEK的OC含量均为最高(P <0. 05)。结论 经熔融沉积技术3D打印的有孔PEEK材料可增加骨相容性,其中以40%孔隙率PEEK的骨相容性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黄成,罗旭松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65-6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7
    摘要429)      PDF (659KB)(369)   
    脱细胞真皮基质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皮肤组织的表皮细胞及真皮层内的细胞成分去除,并保留了正常胶原三维结构及基底膜的真皮支架。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低抗原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稳定的理化性质,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本文就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疣状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钱莉丽, 仇雅璟,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210-2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9
    摘要847)   HTML251)    PDF (766KB)(331)   
    疣状静脉畸形,又称疣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病变,通常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被发现,随生长发育病症逐渐加重,不会自发消退。初期表现为边界较为清楚的红斑,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厚、角化和出现疣状增生。目前普遍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不彻底将导致病变复发。冷冻、电灼、激光、硬化疗法等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方法,以防止复发或延缓病情发展。本文对疣状静脉畸形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述,以期为临床疣状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平阳霉素在学龄前儿童舌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王亮, 吴长华, 宋丹, 李静, 周洁, 张鑫, 郭磊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82-18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2
    摘要543)   HTML531)    PDF (816KB)(322)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平阳霉素硬化注射,治疗学龄前儿童舌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硬化治疗的26例舌静脉畸形的学龄前患儿资料。术中多角度穿刺舌体病灶,回抽见血后用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进行DSA造影,并在DSA透视下注射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或平阳霉素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26例患儿共进行72次硬化治疗,平均2.77次/例(1~4次/例)。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治愈4例、基本缓解20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100%。有23例患儿出现轻度舌体肿胀,4例患儿出现术后发热,26例患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学龄前儿童舌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并发症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随泪沟畸形的下睑袋整形治疗进展
    宋震, 杨庆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253-25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20
    摘要282)   HTML39)    PDF (706KB)(270)   
    伴有泪沟畸形的下睑袋对患者的面容美观及心理健康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下睑整形治疗于上世纪兴起,伴随泪沟畸形的下睑袋整形手术治疗理念和方式均不断发展,除了手术治疗外,其他的治疗方式如激光治疗、自体脂肪移植填充、透明质酸及其他物质的填充治疗也各有其优势及特点,并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伴有泪沟畸形的下睑袋整形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OG R167G突变致先天性指间关节黏连
    崔恒庆,孙滨,方霞,周晟博,杨皓然,戴心怡,韩刚,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39-4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9
    摘要464)      PDF (3992KB)(262)   
    目的 鉴定一个中国先天性指间关节黏连家系的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Sanger测序对NOG及GDF5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计算机模拟突变noggin-gdf5三维空间结构。C2C12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分化,验证突变noggin蛋白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NOG基因(c. 499C>G p. R167G)杂合错义突变。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显示突变位点位于noggin与gdf5结合处。体外细胞分化显示突变蛋白体对C2C12成骨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NOG基因c. 499C>G杂合错义突变使noggin抑制成骨作用降低,产生关节黏连的表型,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后的再发现象
    陈茜岚, 林晓, 杨芸, 黄迎, 周景, 钱秋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86-18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3
    摘要423)   HTML321)    PDF (1046KB)(248)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再发现象。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151例,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0.5 mg/Kg·d,前3天每天增加0.25 mg/Kg·d,至1.0 mg/Kg·d,最大剂量为2 mg/Kg·d。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进行全血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持续口服普萘洛尔治疗6~12个月,并随访3年以观察后续疗效。

    结果 共完成治疗和随访141例,完成率93.38%。本组患儿首次服药时为(2.32±0.85)月龄,平均口服普萘洛尔持续时间(9.61±4.06)个月。141例患者中,共有5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瘤再发现象,再发率为39.01%。首次服药年龄<6月龄时,再发概率较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头面部的患儿再发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P<0.05)。

    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可出现再发现象,故建议逐渐减量并延长服药周期以减少再发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鼻翼肥大的分类及临床治疗进展
    潘宗琴, 刘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257-25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21
    摘要386)   HTML31)    PDF (692KB)(247)   
    鼻翼肥大是包含了鼻基底宽大、鼻翼肥厚及鼻翼外扩侧凸在内的临床表现。目前针对鼻翼肥大的矫治方法主要有埋线缝合法和组织切除法。本文根据鼻翼肥大的不同临床表现对鼻翼肥大进行分类,并对其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抽吸物中纤维结缔组织的成分分析
    黄奔,蔡磊,尹博,张心瑜,李发成,韩雪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30-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7
    摘要366)      PDF (2919KB)(247)   
    目的 测定脂肪抽吸物中纤维结缔组织(以下简称“纤维”)的蛋白成分及其含量和血管基质片段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s)的数量。方法 获取6名志愿者的脂肪抽吸物,于肉眼下拣选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并行HE染色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成分,ELISA测定蛋白含量,同时测定纤维中和剔除纤维后的脂肪中的SVFs细胞数量。结果 HE染色观察显示纤维中含极少量脂肪;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纤维中含有CollagenⅠ、Laminin、CollagenⅣ和Fibronectin; ELISA结果显示纤维中CollagenⅠ的含量为(5. 122±4. 581)μg/L、Laminin为(15. 876±0. 385)μg/L、CollagenⅣ为(4. 488±4. 822)μg/L、Fibronectin为(10. 55±8. 403)μg/L,纤维和剔除纤维后的脂肪中的SVFs细胞含量分别为(3. 42±1. 34)×104cells/mL和(1. 27±0. 45)×105cells/mL。结论 纤维中主要为细胞外基质,相同体积的剔除纤维的脂肪比纤维中的SVFs含量更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浓度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黎胜苗, 罗春芬, 许嘉川, 於林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79-18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1
    摘要677)   HTML560)    PDF (1010KB)(24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7例年龄<6个月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0.25%、0.5%两种不同浓度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于病灶表面,每日3次,每次20 min,随访6个月。采用Ⅳ级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0.25%浓度组41例,0.5%浓度组46例。治疗6个月后,0.25%浓度组有效率为63.4%、治愈率为14.6%;0.5%浓度组有效率为82.6%、治愈率为19.6%。后者有效率优于前者(P<0.05),两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结论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简单、安全、有效,药物浓度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格林模式在小耳畸形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周燕春,卞薇薇,石嘉栋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58-6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5
    摘要299)      PDF (672KB)(242)   
    目的 探索格林模式在小耳畸形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耳畸形一期手术患儿共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于格林模式设计的体重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体重、体脂含量、BMI、饮食及运动依从性、再造耳形态的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格林模式体重管理干预能有效控制体重,提高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提高手术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CSBT 瘢痕分类法———一种基于治疗方案而制定的瘢痕分类方法
    武晓莉, 林翔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1, 17 (6): 462-467.  
    摘要205)      PDF (5883KB)(241)   
    现有的瘢痕分类方法众多,但多依据瘢痕的进程、病理或表象进行分类,难以依据分类快速制定治疗方案。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治疗方案的简 易 瘢 痕 分 类 法 ( Practical classification of scars based ontreatment,PCSBT)。 该方法依据瘢痕是否有明确手术指征、稳定性、形态及病理性质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和分类,能够快速判断瘢痕类型,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便临床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种皮肤修复材料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修复的有效性评价
    韩倩倩, 曲明悦, 薛彬, 王春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232-23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15
    摘要475)   HTML58)    PDF (1701KB)(240)   

    目的 评价胶原蛋白膜、羧甲基壳聚糖止血海绵和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对于修复糖尿病大鼠背部皮肤损伤的有效性。

    方法 SD雄性大鼠腹腔单次注射不同浓度的STZ溶液,并在背部切除不同大小的全层皮肤,以期建立最佳的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模型。三种皮肤修复材料直接贴在损伤处,并用无菌敷料贴覆盖,观察这三种材料对创面恢复情况和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

    结果 单次腹腔注射75 mg/Kg的STZ溶液、构建2 cm×2 cm的背部皮肤损伤可建立最佳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模型。胶原和明胶生物玻璃均有一定程度促进该模型皮肤愈合的作用,愈合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胶原和明胶生物玻璃对糖尿病大鼠的皮肤损伤有治疗作用, 羧甲基壳聚糖仅在早期发挥止血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例复杂静脉畸形的靶向治疗
    刘泓源, 杨希, 顾豪, 胡丽, 孙怡, 陈辉,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98-20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6
    摘要601)   HTML69)    PDF (1535KB)(224)   

    目前对于复杂静脉畸形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应用西罗莫司成功治疗复杂的脉管畸形的个案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右上肢及躯干部复杂静脉畸形患者,口服西罗莫司治疗2年后病灶显著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口畸形整复的研究进展
    舒凯翊,赵久丽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70-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9
    摘要314)      PDF (661KB)(224)   
    大口畸形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颌面畸形,常伴有颜面的其他畸形,系由胚胎发育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融合不全或未融合所致。可单独存在,也可作为多种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大口畸形的整复方法众多,其中直线法、“Z”成形术最为常用,还有对偶三角皮瓣法、矩形皮瓣法、“W”成形法等。本文回顾了大口畸形的分类、解剖结构、手术方法,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时,口角能基本对称,且瘢痕不明显的整复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研究
    王涵,赵丹妹,许建霞,连环,曲明悦,何牧野,王春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6-1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02
    摘要356)      PDF (673KB)(216)   
    目的 评价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以尾静脉注射途径进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通过对大鼠体质量、血液学、临床生化、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指标,综合分析3D打印骨科钛合金的亚慢性全身毒性。结果 两组大鼠均未观察到有生物学意义的异常指标。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3D打印骨科钛合金未观察到亚慢性全身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