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腹壁整形
    余力
    2007 (4):  181-18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3
    摘要 ( 326 )  
    自古以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美丽和理想的体型都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而言,人们都期望拥有一平整结实、富有弹性的腹部和纤细的腰。年轻时.腹部的宽度和周长更加受到关注。某种程度上.腹部的形态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衰老度以及性感程度。有研究报告认为体态的向心性肥胖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这更加凸现关注该区域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上睑SMAS提紧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28例
    宋卫红,王清
    2007 (4):  185-18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4
    摘要 ( 275 )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28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动力额肌上睑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提紧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患者28例(32只眼),男18例,女10例,年龄12~38岁。其中双侧4例,经其他方法手术后复发3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STZ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黄昕,崔磊,曹谊林
    2007 (4):  186-18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5
    摘要 ( 474 )  
    目的 通过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裸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其血糖及胰腺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取裸鼠80只,随机分成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一次性腹腔注射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剂量的STZ,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利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值,观察糖尿病裸鼠模型的造模情况及其胰腺病理学改变.结果 注射剂量为150 mg/Kg STZ组,给药1周后测实验裸鼠血糖,该组有17只裸鼠达到成模标准,在10周时检测均并未出现转阴者.糖尿病裸鼠胰腺组织光镜下(HE染色)观察发现胰岛细胞减少,胰岛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模型鼠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 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150 mg/Kg剂量的STZ可有效地建立起糖尿病裸鼠模型,适用于大批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工程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巯基化壳聚糖支架材料的研究
    李喆,岑莲,崔磊,曹谊林
    2007 (4):  189-19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6
    摘要 ( 337 )  
    目的 制备含有功能性基团-巯基的壳聚糖组织工程用多孔支架材料.方法 用巯基醋酸对壳聚糖2位伯氨基进行改性,得到的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以一定体积比与壳聚糖混合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得到多孔支架.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征壳聚糖改性前后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力学测试研究不同制备参数对支架形貌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 壳聚糖-巯基醋酸与壳聚糖以7:3比例混合制备的支架拉伸强度为0.244 Mpa,远远高于纯壳聚糖支架,并且冷冻温度-20℃比-80℃和-196℃更有利于制备机械性能较好,形貌均匀,孔径分布在100~200μm之间的多孔支架.结论 混合比例和冷冻温度对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形貌、孔径及分布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混合比例和冷冻温度可制备各方面性能良好的功能型巯基化壳聚糖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DSCs在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初步研究
    李宏,吴莹琛,周彬,崔磊,安琦,曹谊林
    2007 (4):  193-1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7
    摘要 ( 310 )  
    目的 尝试利用人的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ADSCs)在生物反应器中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血管.方法 采用脂肪抽吸术获取人脂肪组织,将脂肪细胞分离、传代培养;对培养的第三代细胞进行脂肪干细胞表型鉴定;同时称取一定量的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片状材料,消毒晾干备用,将细胞接种在PGA材料上,静态培养半天后置于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培养4周,然后进行初步检测.结果 从形态学观察,细胞伸展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有方向性,5~6 d后可见克隆开始形成.对第三代ADSCs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CD166、CD105有高的表达外,CD14、CD34表达很低.从反应器取出的样品能形成血管样组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基质分泌旺盛.结论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从动态培养的角度可以在体外利用ADSCs构建血管形状的组织,为进一步研究ADSCs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对纳米磁铁颗粒的摄取性能研究
    李喆,岑莲,崔磊,曹谊林
    2007 (4):  196-19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8
    摘要 ( 292 )  
    目的 研究两种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与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和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时细胞对磁铁颗粒的摄取情况,以初步探讨其作为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去标记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而进行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粒径为6 nm的Fe3O4磁性颗粒及经聚L-乳酸(PLLA)表面修饰的Fe3O4磁性颗粒(200 nm),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小时两种方式加入.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OES)检测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结果 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受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加入方式和细胞类型的影响.BMSCs和ADSCs对6 nm粒径磁铁颗粒的摄取量显著高于对200 nm铁颗粒的摄取量,而ADSCs摄取的量又高于BMSCs.结论 6 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可以较好的被BMSCs和ADSCs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MRI示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肌萎缩指标的检测
    刘安堂,江华,张盈帆,于大志,任安经,袁文俊
    2007 (4):  200-22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29
    摘要 ( 310 )  
    目的 建立大鼠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的模型,评价术后肌萎缩与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显露、游离大鼠股薄肌,在肌肉起止点处切断肌肉附着部,支配神经入肌点前0.5 cm处切断该神经,并夹闭该肌的主要供血动静脉约50 min,在此期间将肌肉原位重新缝合固定,并行神经端端吻合,复通肌肉血循环.分别在术后不同时段观测肌肉萎缩和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指标,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各分组大鼠成活良好.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先降低后增加,术后第4周时最低,为59.3±5.2%,术后晚期时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计算术后移植肌肉的最大单或强直收缩力的维持率,术后早期(术后1~3周,失神经期),肌肉功能维持率下降较快,3周时最大单收缩力仅存对照侧的39.53±3.63%,随后逐渐上升,至术后30周时恢复为正常对照的83.16±8.19%;而最大强直收缩力则分别降至39.09±5.07%,然后恢复至86.74±2.88%.结论 所构建的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符合研究需要;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先呈现典型肌萎缩后表现,后随神经的再支配,萎缩逐渐好转,但至术后30周时仍未恢复到术前对照组水平;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肌肉功能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肌肉萎缩是游离肌肉移植后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蛋白质代谢角度出发,移植后肌肉内蛋白含量尤其是收缩蛋白含量的变化,是肌萎缩与肌肉功能的降低密切相关的重要联系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86例临床分析
    曾满堂,杜国强,刘金兵
    2007 (4):  205-22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0
    摘要 ( 342 )  
    目的 探讨应用平阳霉素(PYM)、鱼肝油酸钠(SM)、地塞米松(DXM)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6例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病灶范围在5 cm×3 cm至10 cm × 7 cm之间,取DXM5 mg/ml,PYM 8 mg,配1%普鲁卡因4 ml及生理盐水3 ml,按病变面积每1 cm×1 cm注射混合药物1 m1计算注射剂量,再按相对大剂量鱼肝油酸钠注射方法注射鱼肝油酸钠.每隔7~10 d注射1次,3~6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重复注射治疗.结果 经6~48个月随防,治愈45例(52.3%),基本治愈32例(37.2%),好转9例(10.5%).结论 PYM、SM、DXM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9.5%,有效率为100%,临床疗效肯定、安全,疗程较短,为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并复杂情况的重睑成形术
    江华,刘安堂,孙美庆,朱晓海,袁相斌,赵耀忠,章建林,张盈帆,林子豪
    2007 (4):  207-21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1
    摘要 ( 327 )  
    目的 探讨单睑并发内眦赘皮、轻中度上睑下垂、上睑臃肿、上睑皮肤松垂或睑黄瘤,以及重睑成形术失败再修复等复杂类型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注意要点.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进行了148例复杂类型的重睑成形术,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术前评估,切口设计,麻醉,切开并去除多余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矫正合并的内眦赘皮、上睑下垂、上睑臃肿、上睑皮肤松垂或者睑黄瘤等,最后按重睑成形术操作完成手术.结果 共115名女性和33名男性实施了手术,并进行了3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平均7~14 d局部消肿,4周~3个月重睑弧度基本恢复自然,睑形秀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前对实际情况的仔细评估和准确测量,精确设计合适手术方案,应用切开法术重睑成形术的同时进行相关问题的矫正,可使重睑成形术的美学效果更趋完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颜面体表肿瘤切除缺损的即期修复
    许令余,宁金龙,李小静,张林,朱飞,高学宏,左宗宝
    2007 (4):  211-2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2
    摘要 ( 293 )  
    目的 探讨面部体表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均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修复26例颜面部体表肿瘤.后遗缺损经局部松解不能直接闭合,根据部位,缺损大小设计以下邻近皮瓣或岛状皮瓣修复:V-Y滑行瓣12;颏下岛状皮瓣3块;眼睑轮匝肌皮瓣3块;眶上血管肌皮穿支瓣3块;颞浅额前支血管蒂岛状皮瓣2块;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3块.结果 自2000年2月~2006年6月,本组临床治疗26例,除2例皮瓣远端有少量表皮脱落,经换药愈合外,余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接受放疗4例.随访2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且皮瓣切口大都选择在面侧部、发际、鼻唇沟等顺皮纹处,外观无明显影响,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面部外形解剖特点,采用带血管蒂或皮下组织蒂邻近皮瓣或皮肤筋膜窄蒂皮瓣是修复颜面部体表肿瘤切除后缺损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张斌,周刚
    2007 (4):  214-2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3
    摘要 ( 370 )  
    目的 为治疗皮肤恶性肿瘤提供良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为彻底切除皮损,应用直接缝合和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等方法整形修复创面或重建体表缺损器官.结果 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146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0年,术后复发率低,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仍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窥镜下烧灼术加术后负压吸引治疗淋巴管瘤
    沈卫民,陈建兵,崔杰,王顺荣
    2007 (4):  219-22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4
    摘要 ( 301 )  
    目的 探讨隐蔽切口内镜辅助淋巴管瘤内贯通烧灼术加术后负压吸引治疗淋巴管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隐蔽切口内镜辅助淋巴管瘤内贯通烧灼术加术后负压吸引,治疗18例淋巴管瘤.术前选择的标准是:巨大海绵样淋巴管瘤,最小横径大于4 cm,未行注射治疗的淋巴管瘤患儿.通过在隐蔽皮肤处做一个约3 cm的切口,在内窥镜电视显示和肉眼观察下,不用充气,皮外牵拉暴露瘤腔进行手术.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均行负压吸引治疗.有两例术后注射平阳霉素两次痊愈.术后随访两年未见复发.结论 内窥镜辅助淋巴管瘤内贯通烧灼术加负压吸引术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瘤是可行和安全的,创伤小,美容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纳米磁铁颗粒标记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孙剑,岑莲,李宇琳,刘广鹏,崔磊,曹谊林
    2007 (4):  222-22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5
    摘要 ( 322 )  
    目的 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两种粒径(6 nm和200 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 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 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 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 6 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腺病毒-BMP7载体的包装与纯化
    刘德莉
    2007 (4):  226-22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6
    摘要 ( 221 )  
    腺病毒(Adeno)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长度大约36kb,适合于容纳较大片段外源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染到各种靶细胞中。其宿主范围广,感染性强,尤其能感染分化后的非分裂期细胞。在Adeno生活周期中,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故无插入突变激活癌基因的危险,外源基因能游离地表达。商品化的腺病毒载体一般剔除了其基因组的E1区,经体外重组后,产生可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再经过293细胞的包装过程,得到具有感染能力的腺病毒用以转染靶细胞。2002年,我室构建了腺病毒-BMP7(简称AV-BMP7)表达载体,用于组织工程化骨的修复实验,取得实效。现将该病毒包装、纯化技术分述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组织工程学在牙种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尹宏宇,曹谊林
    2007 (4):  228-2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7
    摘要 ( 291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Branemark教授创立了骨结合理论,为现代口腔种植学开创了新的篇章[1]。经过世界各国学者多年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口腔种植学已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有人将其称之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人类提供了类似自体天然牙形态与功能的第三副牙齿,从而使无牙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王文栋,张瑾,奚廷斐
    2007 (4):  231-2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8
    摘要 ( 425 )  
    人骨髓组织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系统:造血系统和基质细胞系统。造血系统包括CD34阳性的前体干细胞和能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祖细胞。而基质细胞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者具有多样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骨、韧带、脂肪、软骨和肌肉。将MSCs植入宿主动物体内可形成含有成骨细胞、脂肪和软骨细胞的骨组织[1]。由于MSCs易于分离、体外扩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非常适于组织工程学的应用,尤其在骨组织重建的临床研究中很有前途,下面就MSCs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颈部缺损中的研究与应用
    朱希山,赵春华
    2007 (4):  234-23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39
    摘要 ( 275 )  
    动脉岛状皮瓣移植,自1972年由日本的Harii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该皮瓣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和推广及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等优点,而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动脉岛状皮瓣在转移时需要携带较多的脂肪、筋膜等组织,显得过于臃肿.且存在供区不足、遗留功能障碍缺点,因而用来修复对于覆盖物的面积、色泽、厚度和血供等有较高要求的面颈部缺损时效果欠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生成素-2在淋巴管新生中的调节作用
    蒋朝华,胡学庆,刘宁飞
    2007 (4):  237-23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240
    摘要 ( 365 )  
    淋巴管的新生或再生是较常见的,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淋巴水肿、组织创伤、器官移植及肿瘤生长和转移。由于淋巴管的再生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对于病理性淋巴管生长相关的病症几乎没有治疗和控制手段。因此,阐明淋巴管的生长机理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淋巴管发育和新生调节机制的研究相对于血管研究长期滞后,主要是因为缺乏淋巴管的特殊标记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丙烯酸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处理方法的探讨
    王伟,曹洪扬
    2007 (4):  240-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7.04.011
    摘要 ( 243 )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酞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聚丙烯酸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采用显露抽吸、刮除、部分腺体及肌肉切除等方法,清除其注射物,消除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切开是处理聚丙烯酸胺水凝胶并发症较合理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出注射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