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p53 modRNA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分化成熟的初步研究
    陈颖 杨礼 宫艺其 谭瑶 王会景 刘明璐 卢婷婷 罗润娇 王伟 付炜
    2022 (2):  89. 
    摘要 ( 122 )   PDF(3320KB) ( 108 )  
    【摘要】 目的 探索p53 modRNA对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p53 modRNA转染至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利用qRT-PCR检测心肌细胞成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成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肌节发育情况。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p53 modRNA处理过后的心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减少,脂代谢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且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量增高,提示心肌细胞内结构可能更加成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cTnI蛋白表达量相比未转染组有增高趋势。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形态趋近长棒型,心肌细胞肌节排列更加整齐且数量丰富,更接近成熟心肌细胞形态。结论 用p53 modRNA处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细胞成熟的相关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
    李函育 张世仁 仇雅璟 林晓曦
    2022 (2):  99. 
    摘要 ( 143 )   PDF(921KB) ( 54 )  
    目的 评估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疣状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至202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的18例疣状静脉畸形患者(16例局限型病灶和2例弥漫型病灶)。由3名和本研究无关的医生根据治疗前后的照片(主要评价指标)和MRI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次要评价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期间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77.8%(14/18)的患者得到了良好效果的评价,22.2%(4/18)的患者被评价为无效,其中包含2例弥漫型病变。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治疗的良好效果为87.5%(14/16),且未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 病灶内注射博莱霉素可减少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过滤酶消化法在成纤维细胞提取中的应用
    苏治国 范金财 刘立强 焦虎
    2022 (2):  103. 
    摘要 ( 135 )   PDF(1699KB) ( 41 )  
    目的 探索一种操作简单且高效的成纤维细胞提取方法,并对免过滤酶消化法提取成纤维细胞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瘢痕疙瘩标本分别采用免过滤酶消化法、传统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细胞提取。记录细胞长满瓶底80%所需时间,并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胶原分泌情况。结果 免过滤酶消化法提取细胞,在接种后2~3 d可观察到瓶底的组织碎屑周边有芽状细胞游出,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单独贴壁的细胞生长良好。该组细胞长满瓶底80%所需时间较传统酶消化法节约(3.25±0.89) d,较组织块贴壁法节约(9.50±1.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成纤维细胞均未出现污染,并且3组细胞的24 h细胞增殖活性、增长率及羟脯氨酸产生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免过滤酶消化法步骤少,操作简单,且不会增加污染概率或对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分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是一种高效提取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交联高强度丝蛋白水凝胶的制备与生物学性能研究
    杜林 陆雯丽 张晓旭 顾芬
    2022 (2):  108. 
    摘要 ( 130 )   PDF(1398KB) ( 106 )  
    目的 通过简单的方法构建双交联的高强度稳定的丝蛋白水凝胶。方法 利用丝蛋白的特殊交联结构,在双酪氨酸交联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水凝胶内部的β-折叠结构,构建稳定的高强度丝蛋白水凝胶,电镜下观察水凝胶的形貌。此外,检测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能力)。结果 双交联水凝胶无需化学改性,可以轻松交联。制备所得的丝蛋白水凝胶具有更稳定的力学性能,不会自发转变为刚性。实验显示,水凝胶无细胞毒性,同时保持高细胞活力。结论 新的交联方法展示了制备高强度弹性丝蛋白水凝胶以及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巨大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及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余明薇 王慜 王倩 袁斯明
    2022 (2):  111. 
    摘要 ( 120 )   PDF(1247KB) ( 91 )  
    目的 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局部坏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移植皮片存活。随访观察,8例患者皮瓣受区外观满意,2例欠佳。术后肩关节功能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背部和上肢等较远距离的软组织深度缺损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能基本保留背阔肌功能,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Y推进皮瓣在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陈凤超 侯俊杰 刘畅
    2022 (2):  115. 
    摘要 ( 163 )   PDF(568KB) ( 119 )  
    目的 探讨V-Y推进皮瓣在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回顾8例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析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皮瓣大小和设计方法、手指末端术后功能和形态恢复情况等。结果 入组患者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手指末端功能基本正常,外观基本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 V-Y推进皮瓣是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皮瓣的设计需依据缺损的大小和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毛蓓茜 倪鹏文 李挺 谢挺 徐兵
    2022 (2):  118. 
    摘要 ( 123 )   PDF(672KB) ( 76 )  
    目的 了解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文版成人无能为力感量表(PAT)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对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创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慢性创伤患者SPB的独立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处理。结果 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1.37±15.42,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各维度均分中,“情感负担”维度均值最高,其次是“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维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面对型应对方式能独立影响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体变异的22.7%(R2=0.227,F=5.232,P<0.05)。结论 慢性创面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慢性创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及时评估和精准干预,鼓励患者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从而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儿童甲母痣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邹岩 王飞 郭旭朝 王晨 孟钊
    2022 (2):  123. 
    摘要 ( 173 )   PDF(762KB) ( 63 )  
    目的 探讨应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儿童甲母痣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甲母痣患儿共18例,平均甲板黑线宽度5.33 mm。手术方式为拔除甲板,暴露病变,切除包含病变的全部甲单元,注意保留指(趾)骨骨膜,将皮耐克人工真皮覆盖裸露指(趾)骨,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平均31.28个月。病理检查结果:交界痣14例,复合痣4例。切除后创面面积0.48~2.40 cm2,平均1.17 cm2。平均手术时间约40 min,术后3周左右开始出现自然上皮化,6~8周完全上皮化。术后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感觉评分:16例S4,2例S3+;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平均1.3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结论 应用皮耐克人工真皮修复儿童甲母痣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风险小,不会造成新的副损伤及瘢痕,临床疗效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族人群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皮肤镜模式特点分析
    张燕 杨雅骊 刘洋 费谢婧 徐慧
    2022 (2):  127. 
    摘要 ( 258 )   PDF(966KB) ( 139 )  
    目的 研究汉族人群中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模式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为获得性黑素细胞痣患者的皮肤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皮肤镜模式与患者的年龄、直径、部位、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收集1 463例患者,共1 918处皮损,男女比0.35∶1,年龄4~75岁,20~40岁组(69.2%)最多。最常见的皮肤镜模式为球状模式(37.1%)和假网状模式(36.8%)。<20岁者最常见的是假网状模式(41.0%),≥20岁则是球状模式,且球状模式在<20岁与≥20岁组间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9 mm组皮损最多,其中又以假网状模式(36.7%)及球状模式(35.8%)最多见。皮肤镜模式与分布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01),头面颈部最常见为假网状模式(99.3%),躯干最常见为球状模式(62.1%),而皮沟平行模式、纤维样模式、网格模式只见于四肢及掌跖。病理表现以皮内痣最多,网状模式和皮沟平行模式在各病理类型中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获得性黑素细胞痣的皮肤镜模式与患者年龄、直径、部位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虽然与病理类型不能一一对应,但在良恶性色素性肿瘤的鉴别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可在临床上有效减少非必要的组织学活检或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电治疗对皮肤创伤性瘢痕的疗效研究
    董继英 吴珊 王棽 严敏 米晶 林琥燕 曾颖 张逸秋 宋晨璐 裴庆 朱婕  温晓钰 陆文婷 姚敏
    2022 (2):  133. 
    摘要 ( 114 )   PDF(824KB) ( 84 )  
    目的 评价光电治疗对中国人群创伤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2次及以上光电治疗的3 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法评价疗效,通过电话随访评估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对光电治疗有效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随访,光电治疗创伤性瘢痕的有效率为89.27%。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及一过性红斑发生率为11.67%,多数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面部和四肢的非张力部位瘢痕、早期治疗、3次及以上治疗等因素与光电治疗的疗效呈正相关(P<0.01)。患者满意度为90.83%。结论 光电治疗的早期干预对中国人群创伤性瘢痕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八步法”减轻颈部瘢痕增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乔梦祥 李成伟 刘先富 唐经纬 刘元 金功圣
    2022 (2):  138. 
    摘要 ( 88 )   PDF(1581KB) ( 36 )  
    目的 探讨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时采用自研式切缘保护撑开装置联合“八步法”进行干预,抑制瘢痕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颈前切口入路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单侧Ⅵ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研式切缘保护撑开装置联合“八步法”处理切口,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缝合方法。设定术后3~4个月为首次随访期、术后6~8个月为二次随访期,通过国际版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以及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首次随访期VSS、POSAS得分观察组多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二次随访期VSS、POSAS得分观察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研式切缘保护撑开装置对颈部形成的高张力线性瘢痕具有术中减张和保护皮瓣的作用;“八步法”通过多种手段联合,可实现尽早干预,抑制术后瘢痕增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支具治疗的临床评价
    俞沁圆 王思圆 仲荣洲 李喆 黄国懂 魏雅洁 王斌
    2022 (2):  144. 
    摘要 ( 108 )   PDF(887KB) ( 163 )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的分类方式及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共诊治80例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病理解剖特点分为6类,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情况进行相应的支具治疗。平均2个月随访一次,评估治疗后患指的主、被动屈伸关节活动度。结果 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指治疗效果评价总体优良率达86.3%。结论 根据所分类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支具辅助治疗,能够使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
    姜于志 张崛 单鸿剑 高想
    2022 (2):  148. 
    摘要 ( 117 )   PDF(794KB) ( 76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改良阻挡线减张技术(Modified load-sharing rip-stop technique,mLSRS)在大范围肩袖撕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大范围肩袖撕裂伤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LSRS组(观察组,37例)、缝线桥组(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SF-36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评分、UCLA评分、SF-36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撕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大范围肩袖撕裂患者,关节镜下mLSRS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中mLSRS技术可降低术后Ⅱ型再撕裂发生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的ERAS路径与传统路径的临床疗效对比
    李建锋 李强 黄欢 张希峰 严建锋 蔡莉丹
    2022 (2):  154. 
    摘要 ( 114 )   PDF(405KB) ( 56 )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ERAS)路径与传统路径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96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传统路径干预,而研究组实施ERAS路径干预,对比两种路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手术时长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传统路径相比,ERAS路径更有利于减轻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疼痛症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临床应用优势更胜一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肋软骨移植治疗Binder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周晓萍 陈萍
    2022 (2):  157. 
    摘要 ( 84 )   PDF(423KB) ( 45 )  
    目的 探讨基于自身软骨植入的鼻畸形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自体肋软骨移植治疗Binder综合征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予以术前心理护理、鼻部特殊清洁准备、术后口腔护理、疼痛护理,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充分、规范、有效的护理是此类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王志燕 宋涛
    2022 (2):  160. 
    摘要 ( 114 )   PDF(940KB) ( 94 )  
    人工智能是指任何能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以最大程度实现目标的设备。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人工智能已可用于辅助颅颌面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如预测胚胎患唇腭裂的风险、早期诊断畸形综合征、治疗面部麻痹、预估术中出血量等。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发展的伦理、安全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生物活性支架”过程中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余海洋 赵红斌 刘纯 贾中芝
    2022 (2):  163. 
    摘要 ( 89 )   PDF(339KB) ( 117 )  
    近年来,3D打印“生物活性支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3D打印生物活性支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生物活性支架打印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导致细胞损伤,甚至细胞死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①不同的打印方式产生的细胞损伤方式及损伤的程度各不相同,如热损伤、挤压损伤、剪切和拉伸应力损伤等;②接收基板是否有涂层,以及涂层的厚度和原材料种类等。接收基板的涂层可以起到细胞培养液和碰撞缓冲的双重作用,会对细胞损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细胞损伤的程度直接影响了3D打印生物活性支架的生物活性。本文对生物活性支架打印过程中的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产生的研究进展
    郑毅 许鹏 刘凯
    2022 (2):  166. 
    摘要 ( 125 )   PDF(497KB) ( 91 )  
    细胞外囊泡(EVs)治疗是一种前景广阔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规避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的多种潜在风险。但基于治疗目的需要大量EVs,而EVs的产量较低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开发促进EVs产生的方法。本文围绕近年来促进EVs产生的新方法与进展进行介绍,为实现EVs的高效、大量生产并应用于再生医学治疗领域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系统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杜奉舟 龙笑
    2022 (2):  171. 
    摘要 ( 97 )   PDF(616KB) ( 85 )  
    各种原因导致的淋巴系统损害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淋巴系统修复开辟了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对淋巴系统生理的理解逐渐深入,淋巴系统再生医学展现出许多新的重要进展,包括细胞因子的应用、支架系统的开发、细胞疗法、组织工程淋巴系统的构建等。本文将对淋巴系统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的现状及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许佳 樊佳俊 韩冬 李馨 马燕红
    2022 (2):  176. 
    摘要 ( 101 )   PDF(441KB) ( 114 )  
    增生性瘢痕常见于累及真皮层的皮肤烧创伤后,会导致疼痛、瘙痒、红斑和干燥等,靠近关节的瘢痕挛缩可导致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肢体功能和心理。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一线方案,具有安全、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等特点。本文对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钟民衎 崔锡炜 顾斌 李青峰 王智超
    2022 (2):  179. 
    摘要 ( 91 )   PDF(581KB) ( 73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RAS通路调控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代表性特征神经纤维瘤可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当瘤体累及眼眶及眶周组织时,可统一称为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OPPN)。OPPN的病情复杂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现有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外科干预手术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情况,但整体根治效果欠佳;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出不俗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OPPN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案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唇缺损修复手术方法研究进展
    赵京京 吴镝
    2022 (2):  183. 
    摘要 ( 85 )   PDF(487KB) ( 120 )  
    因先天性畸形、肿瘤、创伤、感染、瘢痕等造成唇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损,可使患者面部外貌缺陷,常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进食不便、语言障碍、咀嚼困难、流涎等。由于唇珠、人中等解剖结构的存在,且上唇缺损周围可利用的组织量有限,对美观要求高,修复难度较大。本文对近年来上唇获得性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类型上唇缺损的修复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