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08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皮肤再生“星舰”:探索ADM在扩张技术中的应用突破与潜能
    罗旭松
    2024 (5):  503. 
    摘要 ( 149 )   PDF(950KB) ( 232 )  
    大面积皮肤缺损后的外观和功能同步重建仍是临床中未攻克的难题。皮肤扩张技术已广泛用于修复重建领域,但受限于较低的扩张效率、高发的并发症,以及尚未明确的作用机制,如今的皮肤扩张技术发展到了瓶颈阶段。为解决该问题,我们提出了脱细胞真皮基质辅助扩张的创新想法,并在临床上取得初步成效。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提供“生物友好”界面,均衡机械外力,作为活性支架可承载各类细胞,而其在皮肤扩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更值得深入的探究。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扩张伴侣协同皮肤扩张,有望打破现有的扩张极限,进一步拓展皮肤扩张的潜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三种不同诱导分化方案的比较
    杨京, 刘兴然, 尹茜雅, 等
    2024 (5):  507. 
    摘要 ( 119 )   PDF(6161KB) ( 28 )  
     目的 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是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目前已报道的诱导分化方案效率差异较大。本研究拟对三种诱导分化方案的分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 将第三代脂肪干细胞自聚集成微球,使用三种诱导分化方案(一步诱导法、两步诱导法、三步诱导法)。采用PCR和免疫荧光检测三种方案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终产物的功能。结果 对比三种方案,三步诱导法诱导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其关键转录因子INS、NKX6.1、PDX1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关键蛋白C肽和NKX6.1/PDX1在胰岛素分泌细胞中共表达。三步诱导法能显著提高产物的胰岛素分泌量。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三步诱导法的分化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案。本研究为建立高效、安全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香楝提取物对UVB致HaCaT细胞光老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徐宛钰 章一新
    2024 (5):  516. 
    摘要 ( 116 )   PDF(3163KB) ( 43 )  
     目的 探究黄香楝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紫外线 B,UVB)致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 0~25μg/mL 黄香楝提取物及 30 mJ/cm2UVB 处理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CCK-8 法检测黄香楝提取物对 UVB 辐照后HaCaT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低浓度(3 μg/mL)、中浓度(6 μg/mL)、高浓度(12 μg/mL)黄香楝提取物及 30 mJ/cm2UVB处理 HaCaT细胞,DCFH-DA 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抗氧化活性;脂质过氧化(MDA)检测氧化损伤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0~25 μg/mL各浓度黄香楝提取物处理对细胞增殖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与UVB组相比,经12 μg/mL黄香楝提取物处理后,HaCaT细胞增殖活性上升(P<0.05)。进一步实验显示,与UVB组相比,中、高浓度黄香楝提取物组ROS含量下降(P<0.05),SOD活性上升(P<0.05),低、中、高浓度黄香楝提取物组 MDA 水平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回升。结论 黄香楝提取物可增强经 UVB 辐照后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抗氧化水平,减少UVB产生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潜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的初步探索
    陈阔 吕鹏威
    2024 (5):  522. 
    摘要 ( 136 )   PDF(14143KB) ( 12 )  
    目的 探索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LDMF)乳房重建手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单一医疗机构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完成的14例机器人辅助的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其中有皮岛组5例、无皮岛组9例。统计各组病例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在全部14例手术中,8例进行了对侧乳房的整形手术,1例患者没有使用假体。有皮岛组和无皮岛组的平均手术总时间分别为(392.1±61.2) min 和(351.6±67.4) min,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11.2±0.7) d 和(9.0±1.1) d,住院时间分别为(18.4±1.5) d和(11.3±1.1) d。由于样本量有限及两组患者的手术因含有对侧手术和腋窝手术从而导致偏差,研究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在平均(3±1)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没有发生复发或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的美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在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无皮岛术式更具优势,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然而,这项技术仍具有挑战性,需要术者有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外线诱导下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亚型改变及硅酸锌生物陶瓷对光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
    陈方舟, Tan Pohching, 周双白, 等
    2024 (5):  528. 
    摘要 ( 112 )   PDF(17321KB) ( 21 )  
    目的 紫外线 B(Ultraviolet B,UVB)对皮肤的损害包括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皮肤疾病以及促进恶性肿瘤
    的发生。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可分为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Papillary fibroblasts,Fp)与真皮网状层成
    纤维细胞(Reticular fibroblasts,Fr),在皮肤再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阐明光损伤会导致不同亚型 Fb的改变,
    并针对这一靶点,寻找一种可以修复光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构建皮肤光损伤小鼠模型,采集生物样本进行 HE和
    Masson染色评估组织结构,DHE染色检测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γH2AX染色标记DNA损伤
    的细胞,荧光染色 Lrig1及 Dlk1定性定量不同 Fb亚型。另外,UVB 诱导下培养 Fb,流式细胞术检测 Fb的表面标志物,
    qPCR检测胶原纤维合成分泌相关mRNA表达。在体外试验及体内光损伤模型中,分别应用ZnCS配制的离子溶液及装
    载 ZnCS的微针贴片干预,进行 Lrig1和 DHE、γH2AX 荧光染色。结果 急性光损伤皮肤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
    维排列紊乱,ROS表达水平在表皮及真皮浅层显著增加,伴有真皮浅层Fp的DNA损伤更甚。与对照小鼠相比,光损伤
    皮肤真皮层Lrig1
    +
    Fb显著减少,Dlk1
    +
    Fb没有明显差异。Fb经UVB辐照后,流式检测示Fb中Lrig1
    +
    Fb比例明显减少,同
    时COL1A1表达下调,MMP3和MMP9表达上调;最后,硅酸盐生物陶瓷(ZnCS)促进Fp的增殖,ZnCS干预后,光损伤皮肤
    的 ROS生成和损伤情况明显减轻。结论 本研究首次发现 Fp减少与光损伤进展有关;同时,对 Fp增殖有促进作用的
    ZnCS对光损伤皮肤具有显著修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皮梦奇, 丁语, 赵磊, 等
    2024 (5):  528. 
    摘要 ( 32 )   PDF(6059KB) ( 16 )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KT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30例KTS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随访边缘静脉闭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KTS患儿中28例边缘静脉完全闭合,2例部分闭合,0例仍通畅,完全闭合率93.3%(28/30);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神经损伤、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及血红蛋白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KT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胶联合手术一期改善中老年女性上睑衰老的经验
    聂丽丽, 鲁华, 郭美利, 等
    2024 (5):  542. 
    摘要 ( 108 )   PDF(9192KB) ( 21 )  
     目的 探讨上睑精细化注射脂肪胶结合手术,以改善中老年女性上睑松弛凹陷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针对
    214例进行重睑术及ROOF层SVF-gel脂肪填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及重
    睑术,采用正量填充法,将备好的脂肪胶用25 g钝针分层微滴状注射于设定范围内的眼轮匝肌与骨膜层之间,随后行上
    睑松弛矫正术(即重睑术),主要采用“桥式”固定术,充分释放眶隔脂肪并去除多余皮肤和轮匝肌。患者术前、术后当日
    和术后 6个月时均拍摄标准照片,同时进行患者上睑凹陷美学评估、满意度评分及术后效果评价。术后效果评价包括
    凹陷改善,重睑对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8.61±10.22)岁,术后随访6~23个月,
    平均(12.36±3.132)个月。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双侧的重睑术配合脂肪胶填充,填充容量每侧 1.2~2 mL,平均(1.535±
    0.282) mL。最后整体的上睑凹陷美学比例为3.569±1.517,较术前1.115±0.502(n=428,P<0.000 1)增大,表明上睑凹陷
    改善。GAIS评分为2.384±0.193(n=214)。仅有14例(6.54%)患者出现术后7 d内的血肿,并在两周内完全缓解。术后6
    个月,仍有47例(21.96%)患者上睑凹陷改善不足,要求进一步填充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再手术率为21.96%。大部分患
    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平均满意度为(3.974±0.473)分(满分5分)。结论 脂肪胶联合重睑手术可安全地改善中老年
    女性上睑松弛及凹陷;脂肪胶在上睑的精细化填充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婴幼儿拇指畸形矫正术后护具的设计研究
    杨佳菲, 卞薇薇, 屠菁玮, 等
    2024 (5):  548. 
    摘要 ( 57 )   PDF(938KB) ( 12 )  
    目的 探索3D打印护具在婴幼儿拇指畸形矫正术后患肢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方法 以婴幼儿拇指畸 形术后固定需求为切入点,借助3D打印技术打印护具,并进行临床应用及反馈。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在我科 行多指畸形矫正的患儿,将 2021年 9月至 11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5),2021年 12月至 2022年 2月患者设为观察组 (n=12)。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外敷料包扎及石膏托固定,观察组使用外敷料及3D打印护具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儿 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舒适度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观察组患儿患肢固定 舒适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婴幼儿拇指多指畸形矫正术后护具使用方便、自重 轻,有助于在良好固定患肢的同时,提升患儿术后患肢固定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此3D打印护具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实 践和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WITCH专科护理交接核查表在口腔颌面显微皮瓣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徐康鑫, 毛嘉欣, 林燕
    2024 (5):  551. 
    摘要 ( 48 )   PDF(1178KB) ( 16 )  
    目的 基于SWITCH设计专科护理交接核查表,并探讨其在口腔颌面显微皮瓣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SWITCH内容,设计口腔颌面显微皮瓣重建手术的专科护理交接核查表。将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口腔颌面外科进行的150例显微皮瓣重建手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专科护理交接核查表,实施术中护理交接;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交接方式,按物品清点方法交接。比较两组的交接时长、交接过程评价、交接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的交接时长无统计学差异,分层分析中,实验组腓骨肌皮瓣病例的巡回护士交接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4 6)。实验组器械护士的总体交接能力评分为6.95±0.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85(P=0.008 4)。其中,在组织效能和沟通技巧部分,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判断部分,器械护士的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0 5)。实验组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交接错漏次数分
    别为(1.25±1.02)次和(1.05±1.10)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2.29)次和(2.65±2.30)次(P=0.002 1,P=0.007 9)。实验组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P=0.026 1,P=0.031 6)。结论 对于复杂且耗时长的口腔颌面显微皮瓣重建手术而言,基于SWITCH的专科护理交接核查表规范了口腔颌面显微皮瓣重建手术护理交接的流程和内容,提高交接班质量,降低错漏发生率,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体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纺膜微观形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徐云容 唐梓闻 何飞
    2024 (5):  558. 
    摘要 ( 72 )   PDF(944KB) ( 12 )  
    目前,材料物理因素对细胞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显示,静电纺丝所制备的支架材料所具有的微 观形貌显著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在其上的生物学行为,这些形貌因素包 括纤维直径、纤维排列方式、孔径与孔隙率等。本综述着重讨论了静电纺丝支架材料的微观形貌因素对BMSC生物学 行为的影响,以期为静电纺丝支架材料的物理因素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组织三维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
    朱丛笑 尹宁北
    2024 (5):  562. 
    摘要 ( 129 )   PDF(975KB) ( 55 )  
     脂肪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和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官,在调控全身能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代 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体外培养模型是研究相关疾病机制的重要 工具,目前,脂肪组织体外三维培养一定程度上可模拟生理、病理状态下脂肪代谢的过程,已成为体外开展脂肪组织研 究的常用模型。本文对脂肪组织三维培养模型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性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磊云, 白正林, 符光捷, 等
    2024 (5):  568. 
    摘要 ( 147 )   PDF(1027KB) ( 30 )  
    改性羟基磷灰石基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成骨诱导能力等,具有与天然骨 成分相似、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生物活性和相容性好、无毒、可降解、易于制备和加工等优点,弥补了天然骨材料移 植的缺点。本文综述了该材料的生物改性、理化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铈纳米颗粒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祝予霖 刘静 邓国英
    2024 (5):  574. 
    摘要 ( 143 )   PDF(948KB) ( 220 )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分为止血、炎症、增殖和迁移、组织重塑这四个阶段,涉及肉芽形成、炎 性细胞浸润、坏死组织清理、瘢痕重塑等一系列反应。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创面的自然愈合过程可能会停滞,造成病情 反复发作甚至导致患者休克死亡。近年来,寻找高安全性、高效率的医药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氧化铈纳米颗粒 是一种独特的促创面愈合材料,可在伤口愈合的各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氧化铈纳米颗粒不仅具备抗氧化、抗菌、抗炎 症的功能,还可以在创面修复中作为药物载体以确保机体的良性吸收,同时可作为组织支架促进新生结构发育成熟。 因此,探索伤口愈合过程中氧化铈纳米颗粒的作用可能成为创面修复的新策略。本文对氧化铈纳米颗粒在创面修复中 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在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及开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复发影响因素
    谭好, 朱子骋, 苏佳琦, 等
    2024 (5):  579. 
    摘要 ( 72 )   PDF(948KB) ( 28 )  
    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s,pNF)是神经系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 法,然而pNF难以彻底切除,常出现术后复发。本文主要通过广泛检索和查阅基于队列研究的相关文献,来探讨pNF患 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NF的复发主要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患者年龄相关,其他因素如肿瘤生长 模式、侵犯深度、神经起源、术前肿瘤大小、肿瘤疼痛程度等是pNF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目前,pNF仍缺少基于多种因 素的术前评估标准,更多需要依赖临床经验进行手术判断。既往的研究中存在着样本量小、患者分类不精细、研究因素 较单一、未进行综合量化处理等问题,有待新的临床队列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与预后评估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踝关节假体磨损测试及仿真研究进展
    杨抒, 张延伟, 高进涛, 等
    2024 (5):  584. 
    摘要 ( 105 )   PDF(3042KB) ( 178 )  
    假体磨损造成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踝关节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人工踝关节磨损的模拟机测试和数值仿真是临 床前评估假体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踝关节假体磨损研究中采用的力学和运动学曲线进行了对比,并对 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早期研究没有ISO测试标准,造成各研究的加载条件主要在轴向载 荷和前后位移上存在差异,因此很难通过横向对比得到踝关节假体的磨损规律。②国外研究了踝关节假体的设计、材 料、测试条件及润滑介质等因素对磨损测试结果的影响,然而国内暂未检索到相关文献发表。③人工踝关节磨损的数 值仿真结果与体外测试结果相近,这表明经验证的磨损模型能够用于预测踝关节假体的磨损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某三甲医院整形外科进修医师继续教育情况分析
    周仁鹏 于岩 王丹茹
    2024 (5):  595. 
    摘要 ( 111 )   PDF(920KB) ( 29 )  
    目的 分析整形外科进修医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方法 收集2019年至2023年上海某三甲医院整形外 科进修医师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近五年来,上海某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共培训进修医师546人。进修医师主 体为男性,年龄31~40岁,大多为中级职称的当地业务中坚力量。进修医师以学士和硕士为主,大多来自三级医院,其 中整形外科专业来源的进修医师不到总人数一半,跨专业进修特点明显。结论 整形外科涵盖范围广泛,进修医师的 教学培训需注意系统化、特色化,实现高质量的继续教育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