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
    袁耀宗, 顾于蓓,
    2013 (01):  1-4.  DOI: 10.16138/j.1673-6087.a1062
    摘要 ( 302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知晓,但目前认为自身肠道黏膜免疫失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的传统疗法。大部分患者经传统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新进展
    刘占举,
    2013 (01):  5-8.  DOI: 10.16138/j.1673-6087.a1342
    摘要 ( 263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持续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了疾病发生过程[1-4]。本文将阐述IBD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筛查及防治
    房静远, 于亚男,
    2013 (01):  9-11.  DOI: 10.16138/j.1673-6087.a0749
    摘要 ( 333 )  
    散发性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途径包括腺瘤-腺癌途径(包括锯齿状腺瘤癌变的锯齿状途径)、De novo途径和炎症-癌症途径,后者即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癌变途径;由此途径癌变产生的CRC被称为结肠炎相关性CRC(colotis associated cancer,CAC)。鉴于CRC和UC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需要关注的若干临床问题
    钟捷,
    2013 (01):  12-14.  DOI: 10.16138/j.1673-6087.a0750
    摘要 ( 235 )  
    溃疡性结肠炎(UC)在亚洲各国、包括中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UC的正确诊断和规范化处理与其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当今欧美国家炎症性肠病(IBD)的共识和指南也几乎每2~3年会更新一次,试图及时体现最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1]。国内临床医师应在学习、熟悉和遵循共识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化和个体化的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估”电脑软件
    蔡柏蔷,
    2013 (01):  14.  DOI: 10.16138/j.1673-6087.a0003
    摘要 ( 234 )  
    自从2011年年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D)颁布COPD全球策略后,国内呼吸内科医师反映COPD综合评估复杂,临床上难以应用。近来与加拿大呼吸内科医师座谈,了解到美国、加拿大呼吸内科医师已经在诊疗患者时普遍应用"COPD综合评估"电脑软件进行临床评估。评估软件放在个人的苹果iPad或iPhone内,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花姜酮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刘婷婷, 王琪, 舒时珍, 蒋荷, 姚静静, 王立夫,
    2013 (01):  15-19.  DOI: 10.16138/j.1673-6087.a0568
    摘要 ( 260 )  
    目的:探讨花姜酮(zerumbone)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以BxPC-3和Panc-1为研究对象,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选择毒性较小的花姜酮浓度,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组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激酶1/2(MEK1/2)、磷酸化MEK 1/2(p-MEK1/2)、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花姜酮对BxPC-3和Panc-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低浓度药物作用后BxPC-3和Panc-1的划痕迁移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BxPC-3和Panc-1用药组的平均穿膜细胞数均减少(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健康人群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张吉, 张晨莉, 蔡凯愉, 陈明, 钟捷, 江石湖,
    2013 (01):  20-23.  DOI: 10.16138/j.1673-6087.a1408
    摘要 ( 283 )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脂代谢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检测244名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以及血脂、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测量CIMT。对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血脂和CIMT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Hp感染者108例,未感染者136名,Hp感染率达44.3%。性别、年龄在Hp感染与非感染者间无明显差异。Hp阳性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水平较Hp阴性组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和血浆hs-CRP水平在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及转归研究
    杨湘怡, 吴云林, 朱燕华, 唐志鹏, 朱生粱, 冯莉, 徐萍, 李爽, 王虹, 熊文坚,
    2013 (01):  24-28.  DOI: 10.16138/j.1673-6087.a1189
    摘要 ( 1207 )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符合指征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了解其疗效、转归及胃癌漏诊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主要位于胃窦(66.7%),镜下表现多样,主要为粗糙糜烂(37.9%)。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6.3%。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完全消退47例(23.7%),病理消退72例(36.4%),不变55例(27.8%),进展22例(11.1%)及腺瘤样变2例(1.0%),总消退率为60.1%。进展患者中符合漏诊者达50.0%。结论:胃复春联用叶酸能有效缓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有望早期检出胃癌病灶,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同时存有癌变病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联素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吴穷, 苏倩, 任妍, 虞莹珺, 张凤如,
    2013 (01):  29-33.  DOI: 10.16138/j.1673-6087.a1479
    摘要 ( 283 )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前脑钠肽(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及生物标志物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脂联素与心衰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203例,分为伴有糖尿病组93例和不伴有糖尿病组110例。健康对照组60名。将患者全因死亡、猝死作为终点事件,随访1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pro-BNP及hs-CRP水平。结果:心衰组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衰伴糖尿病组较心衰不伴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体质量指数(BMI)、心功能分级、慢性肾功能不全、pro-BNP、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脂联素是心衰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正相关,但伴有糖尿病者脂联素水平有所降低,脂联素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β-联蛋白信号通路对脂肪形成的影响
    王睿, 王计秋, 刘瑞欣, 陈茂培, 洪洁, 王卫庆, 宁光,
    2013 (01):  34-38.  DOI: 10.16138/j.1673-6087.a0453
    摘要 ( 269 )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用过表达sFRP5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FRP5-GFP)感染3T3-L1细胞并诱导成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典Wnt下游靶基因和脂肪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进行油红染色,观察过表达sFRP5对脂滴形成的影响;提取核浆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FRP5对β-联蛋白核转位的影响。结果: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期,sFRP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表达均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显著下调。而诱导分化成熟后,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周期蛋白D1无显著改变。与空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脂滴形成无明显变化。给予3T3-L1细胞重组小鼠sFRP5直接刺激或感染Ad-sFRP5-GFP,均未明显改变β-联蛋白核转位。结论:sFRP5的表达随着脂肪细胞分化而显著增加,但不影响体外脂肪细胞分化,sFRP5在体外不直接通过拮抗Wnt/β-联信号通路的方式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吴霖, 刘晓颖, 周敏, 杨之涛, 熊丽萍, 吴佳胤, 李洁, 陈影, 毛恩强, 陈尔真,
    2013 (01):  39-44.  DOI: 10.16138/j.1673-6087.a1427
    摘要 ( 323 )  
    目的:探讨院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连续的院内获得性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率、真菌种类分布、药敏以及发生真菌血症后第28天和第12周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在观察期内共入院患者353 907例,其中共117例次发生院内获得性真菌血症,发生率为3.31/万。其中,白念珠菌占36.8%,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8.8%)、热带念珠菌(13.7%)、光滑念珠菌(6.0%)、季也蒙念珠菌(6.0%)、克柔念珠菌(4.3%)、清酒念珠菌(4.3%),其他酵母样菌占5.1%。热带念珠菌血症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关;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血症与机械通气及3个月内的抗真菌药物暴露史有关。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2.7%和95.5%。真菌血症发病后第28天及第12周的总病死率为27.4%及38.5%,不同菌种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病死率年龄>65岁患者高于20~65岁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研究
    苏倩, 吴穷, 柴熙晨, 李金平, 应晨, 潘文麒,
    2013 (01):  45-48.  DOI: 10.16138/j.1673-6087.a1091
    摘要 ( 290 )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起共入选了我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及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的240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按照患者是否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心脏超声监测心腔大小及LVEF变化。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脂水平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降低(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杨春, 李旭明,
    2013 (01):  49-50.  DOI: 10.16138/j.1673-6087.a0270
    摘要 ( 307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各种病因造成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腔内血液通过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其纵轴扩展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急骤,临床症状多样,病情进展迅速,误诊率高[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41例急性AD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AD的诊断方法,以提高AD的早期确诊率。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修改稿,2012年3月,上海)
    袁耀宗, 姚玮艳, 汤玉茗, 许国铭,
    2013 (01):  51-53.  DOI: 10.16138/j.1673-6087.a0241
    摘要 ( 300 )  
    2007年《中华消化杂志》组织了国内消化科、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学科的部分专家,在南京会议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制定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1],推动了对OGIB的研究并提高了诊断水平。时隔5年,OGIB诊治技术已不断进展,因此有必要对2007年制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013 (01):  54-60.  DOI: 10.16138/j.1673-6087.a0358
    摘要 ( 300 )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前,就Hp感染的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三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会议中,分别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胡品津, 钱家鸣, 吴开春, 冉志华,
    2013 (01):  61-75.  DOI: 10.16138/j.1673-6087.a1200
    摘要 ( 254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逐步增加的趋势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细胞替代治疗心脏疾病的致心律失常风险
    辛仰勋, 陈康, 吴立群,
    2013 (01):  76-79.  DOI: 10.16138/j.1673-6087.a0492
    摘要 ( 208 )  
    由于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传统药物治疗和器械植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仅局限于延缓疾病进展,而不能从实质上起到修复心脏的作用。心脏移植也因其供体数目少、免疫抑制不良反应大等限制性因素而不能广泛推广。干细胞替代疗法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局限性,显示了可观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