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10-28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从历年GOLD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探讨对其本质的认识
    何权瀛
    2024 (05):  289-294.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1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887KB) ( 1 )  

    本文从复习历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对COPD的定义出发,从中可见对于COPD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和全面。但是必须承认对于COPD的定义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包括气道炎症、发病病因、疾病异质性等方面,最后强调COPD的共病诊断和干预,需要多学科协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康复疗效
    刘杰, 张音, 许轶明, 任蕾, 沈宏华
    2024 (05):  295-30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2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939KB) ( 2 )  

    目的: 评价中强度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诊断为COPD-OSA重叠综合征并应用气道正压通气(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P)的患者。29例干预组完成中强度有氧训练20周,并选择同期相匹配单纯应用PAP的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体成分、呼吸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20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268.62±47.02)m比(316.97±58.44)m]、伸膝肌肌力[22.40(20.40,27.45)kg比25.40(20.00,30.45)kg]、Barthel指数[(66.03±12.42)比(76.72±11.82)]均显著提高,5次起坐测试时间[19.50(15.94,31.10)s比13.50(11.75,18.50)s]、体质量指数[(25.16±3.17)kg/m2比(22.31±2.16)kg/m2]及脂肪质量[(24.13±9.22)kg比(20.47±8.32)kg]降低,PSG参数、血气分析、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伸膝肌肌力、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PSG参数及心理状态改善,而脂肪质量增加(均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316.97±58.44)m比(239.93±37.80)m]、伸膝肌肌力[25.40(20.00,30.45) kg比23.70(20.50,25.60)kg]、5次起坐测试时间[13.50(11.75,18.50)s比19.50(17.60,23.12)s]、Barthel指数[(76.72±11.82)比(67.59±10.74)]、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3.00(2.60,4.45)%比4.00(3.30,6.30)%]、体质量指数[(22.31±2.16) kg/m2比(26.17±3.83)kg/m2]、脂肪质量、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43.72%±9.49%比43.97%± 7.2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去脂质量、去脂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周的中强度有氧训练对应用PAP的COPD-OSA重叠综合征患者可明显增强其运动功能、降低体脂,改善缺氧、呼吸困难及心理状态,进一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此类患者适宜的康复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MG5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张煜, 查晴, 杨玲, 叶佳雯, 杨克, 刘艳
    2024 (05):  303-309.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3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1245KB) ( 3 )  

    目的: 研究血清MG5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2018年因胸闷等不适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确诊存在CAC的患者。使用Agatston积分计算CAC评分(CAC score, CACS),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根据CACS和血清MG53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G53水平与患者CAC水平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清MG53水平对CAC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R软件(4.2.2版)计算血清MG53水平预测终点事件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195例。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患者的血清MG53水平明显降低[57.717(28.548,139.965)pg/mL比33.553(13.509,56.952) pg/mL,P<0.001]。血清MG53水平与CAC病变程度独立相关(OR=0.984,95%CI:0.971~0.994,P<0.007)。低MG53水平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0.282,95%CI:0.160~0.498,P<0.001)。血清MG53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18.36 pg/mL。结论: 血清MG53水平可能与CAC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血清MG53水平可能是预测CAC及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春梅, 李峰, 沈童童, 周扬
    2024 (05):  310-31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4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825KB) ( 1 )  

    目的: 探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6个月内因心脏不良事件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脏彩色超声指标(LVEDD、LVESD、FS、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再住院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5.1%比26.3%,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道
    门诊患者输液港专用护理服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赵俊杰, 查庆华, 赫洋, 丁琳, 冯险峰, 朱莉萍
    2024 (05):  314-31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5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839KB) ( 0 )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对自制输液港专用护理服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制调查表,于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采用偶遇抽样法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进行输液港维护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81份有效问卷,本研究中患者输液港维护专用护理服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其中条目“防风保暖,减少暴露,保护隐私”评价得分最高,条目“款式简洁,颜色美观,符合大众审美”评价得分最低;患者年龄是影响输液港维护专用服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门诊患者使用输液港专用护理服的总体满意度高,可根据患者需求进一步改进设计,促进输液港专用护理服的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
    阮怡霖, 徐天, 冯晓蓓, 徐静, 史浩, 任红
    2024 (05):  318-321.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6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1981KB) ( 1 )  

    61岁男性,膜性肾病病史1年余,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第12天出现高热,伴轻微咳嗽、盗汗,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行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检测提示曲霉菌感染;连续两次G试验阳性,临床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经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抗真菌治疗6个月,胸部CT复查提示病灶明显吸收,肾病综合征部分缓解,患者恢复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强士豪, 戴晴霞, 黄丽娜, 郭华, 崔小川
    2024 (05):  322-32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7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902KB) ( 3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同时存在时被称为COPD-OSA重叠征,又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与单纯的OSA和COPD相比,OS患者的疾病负担更重,预后更差。由于肺功能及多导睡眠监测检查不能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目前较多研究探讨与OS相关的免疫学、血细胞、基因蛋白、体液及其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其辅助诊断、预测发病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本文针对目前OS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
    高悦, 幸世峰
    2024 (05):  328-33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8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828KB) ( 5 )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过去,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大大减少了疾病死亡率,同时促进了血液的恢复和心肌细胞的复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许多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心肌IR损伤的机制包括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这些信号通路相互关联和作用。其中,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调节线粒体的质量与数量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运行,但当受到氧化应激、缺血、缺氧等刺激时,过度的线粒体自噬或线粒体自噬不足均可影响心肌细胞功能,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因此应严格控制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的激活程度。故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心肌IR损伤中的机制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能够为心肌IR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因子XIII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谢学猛, 胡玲
    2024 (05):  333-33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9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820KB) ( 2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凝血因子XIII(factor XIII,FXIII)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近来研究发现FXIII是决定静脉血栓体积、结构和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可能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脱落或溶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以期为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虹晓, 苏琪莹, 阎骅
    2024 (05):  337-341.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0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891KB) ( 0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CRC发病数居所有癌症发病数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其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仍无明确定论,目前学界认为CR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慢性过程,但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发现率低,多数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导致其预后不良。我国CRC 5年平均生存率为56.9%,在周边亚太地区中处最低位,已对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而进一步了解CRC预后生物标志物对于推动CRC个体化治疗,以提高CRC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就CRC预后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的CRC治疗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餐后低血压及其心脑血管损害的研究进展
    谢晓萌, 龚艳春
    2024 (05):  342-34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1
    摘要 ( 20 )   HTML ( 2 )   PDF(838KB) ( 1 )  

    老年人最常见的低血压综合征包括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颈动脉窦综合征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型[1],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PPH。PPH于1977年正式提出,不断充实的证据表明,PPH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PPH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人全因死亡率有关[2],但因症状不典型经常被忽视。本文就老年人PPH及其与心脑血管损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药在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治
    王焰, 孙青芳, 张佼佼, 糜坚青, 朱伟嵘
    2024 (05):  347-350.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2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912KB) ( 1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通过辩证施治和综合调理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对骨髓瘤神经病变的理解、辩证分型;并对常用的中药内服方剂、中药熏洗、针灸等作一综述,为今后满足患者需求提供有益的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通过干预铁死亡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媛媛, 姚小玲, 曲彦洁, 陈敬贤
    2024 (05):  351-35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3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1005KB) ( 1 )  

    铁死亡作为近年来新兴识别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其核心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内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起病及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详细评述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汇总关于PD治疗中最新研究进展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总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等通过铁死亡途径对PD进程进行干预的现状与进展,期待为靶向铁死亡在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4 (05):  293-293. 
    摘要 ( 13 )   PDF(72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4 (05):  302-302. 
    摘要 ( 9 )   PDF(681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声明
    2024 (05):  309-309. 
    摘要 ( 10 )   PDF(726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4 (05):  321-321. 
    摘要 ( 11 )   PDF(684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病学》杂志征订启事
    2024 (05):  327-327. 
    摘要 ( 9 )   PDF(68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